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19 12:51:05
每經記者|范芊芊 每經編輯|董興生
11月19日,2022亞洲教育論壇年會在成都舉行。在上午的開幕式上,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秘書長、研究員姜恩來談到了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關系。
在數字化的時代浪潮之下,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也同樣備受關注。在姜恩來看來,信息技術對高等教育有五大方面的意義。
論壇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范芊芊 攝
首先是信息技術助力高等教育公平。“2021年仍然存在發達地區高校與欠發達地區高校、大學與大學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教育發展不均的問題。”姜恩來說,而高校虛擬仿真課程、虛實結合課程等信息化建設則有力推動了優質資源的共享,極大促進了教育公平。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組織開展的《高校治理體系中信息化能力研究》課題組調查結果顯示,2021年高校平均總帶寬已超過9G,校園一卡通系統覆蓋比例已達到86.68%,有超過60%的高校開展了移動終端應用,多媒體教室平均每校176間,各高校電影圖書總數均值達到了116萬余冊,電子期刊種類均值達到了16.28萬,高校在線教育平臺覆蓋率超過85%。
其次是信息技術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信息集中可以賦予大學生極大的學習自由與選擇權,讓他們隨時隨地靈活規劃學習進程,以適合自身的方式實現最大限度的個性化成長與發展。”姜恩來表示。
此外,信息技術還有利于增強學生文化自信、促進教學質量評價、提高“數智”治理能力。在提高“數智”治理能力方面,姜恩來提到,信息化是實現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和本質特征,推進大學治理能力現代化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和保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