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22 16:25:53
9月20日,中國長安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接受采訪,回應華為多合作伙伴現狀及阿維塔科技發展問題。阿維塔與華為、寧德時代定下發展目標,計劃2026年聯合推出5款升級車型,2030年累計推出17款。阿維塔科技將全球化作為關鍵任務,已設定2027年全球銷量40萬輛等目標。同時,中國長安進行人事調整,朱華榮表示將唯一直管阿維塔品牌。
每經記者|段思瑤 每經編輯|裴健如
“關于華為多合作伙伴的現狀,我覺得無需焦慮。這是走向新能源與智能化過程中的一個非穩態競爭的過程,而非最終格局。”9月20日晚,面對華為與多家車企展開合作可能給阿維塔科技帶來的資源稀釋問題,中國長安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如此回應。
據記者了解,阿維塔科技與華為、寧德時代已確定了下一步發展目標,計劃2026年聯合推出5款升級車型,2030年累計推出17款車型,覆蓋轎車、SUV、MPV、跑車等細分領域。
在朱華榮看來,盡管華為已與十余家企業開展合作,但阿維塔與華為、寧德時代共同構建的“三股力量”優勢仍然稀缺。“企業需選擇最符合當前發展階段的操作路徑。長安堅持雙軌并行,一方面與華為持續深化合作,另一方面打造SDA汽車平臺,目前進展超預期。”朱華榮表示。
未來產品都將按照爆款標準打造
在中國長安“無海外,不長安”戰略下,阿維塔科技已將全球化作為其戰略2.0落地的關鍵任務。9月19日,阿維塔科技宣布了一項新的人事任命,由曾任長安汽車海外事業發展部總經理、東南亞事業部總經理等職務的王輝,出任阿維塔科技董事長,全面統籌公司戰略規劃與決策、經營管理、全球業務等工作。
“阿維塔未來要在全球市場中實現國內與海外業務各占50%,這一品牌定位更適合其長期發展。目前阿維塔在部分海外市場已具備自主定價能力,無需參照其他品牌。海外與國內市場競爭環境存在差異,我們將持續強化全球布局。”朱華榮表示。
當前,阿維塔科技已確立其在全球市場的銷量目標。按照規劃,2027年阿維塔目標是全球銷量40萬輛;2030年其全球銷量目標為80萬輛;2035年挑戰全球銷量150萬輛目標。朱華榮認為:“2027年實現40萬輛銷量目標切實可行。”
2025年,阿維塔科技設定的年銷量目標是22萬輛,這意味著到2027年其要實現銷量接近翻番。“22萬輛的銷量目標確實比較高,一方面我們有信心去沖擊這一高目標,另一方面我們想要用一個高目標來驅動整個體系的成長。”阿維塔科技總裁陳卓表示,阿維塔06上市后,阿維塔科技整個體系能力成長速度很快,對企業來說是走上了一個新臺階,但與戰略目標之間仍有不小差距。
據陳卓透露,接下來,阿維塔科技會繼續按照22萬輛的年銷量目標去驅動“研產供銷運”的成長,挑戰單月銷量1.5萬輛、2萬輛。“今年1至8月,阿維塔科技累計銷量達到了8萬輛,我們有信心今年全年銷量較去年實現翻倍增長,同時也為明年的更高目標打好基礎。”陳卓表示。
實現更高銷量目標,阿維塔科技需要打造更多爆款產品。“不管是未來更高價位的新旗艦產品,還是在25萬至30萬元、30萬至35萬元之間的主力產品,都必須按照爆款標準打造。”王輝坦言,這一條路確實很難,但公司內部已達成了共識,因為這是活下去的關鍵要素,阿維塔科技未來的產品將覆蓋更廣譜系與人群。
據王輝透露:“2027年40萬輛目標提出后,我們與營銷團隊共同設定了‘124’階段性目標(月銷1萬輛、2萬輛、4萬輛)。通過戰略牽引推進產品提速與策略調整,我們旗艦產品的產品力領先度能做到120%,但可能在品牌力、營銷力上與領先豪華品牌仍存在差距。”
基于40萬輛的銷量目標,以及其在產品端策略的日益清晰,阿維塔科技將很快啟動營銷服務端2.0的升級。“我將與戰略投資人赴深圳探討渠道投資與能力建設,包括銷售顧問培訓等具體事項,還將持續深入一線,通過內外部協作推動營銷服務突破。”王輝表示。
“阿維塔科技是我今后唯一直管的品牌”
作為中國長安沖刺高端車市場的載體,阿維塔科技董事長職位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由朱華榮親自擔任。他曾多次承諾,“只要阿維塔需要,長安汽車全力支持,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技術給技術”。
“該承諾不僅持續有效,還將進一步擴展。在原來‘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技術給技術’的基礎上,還會‘要機制給機制,要生態給生態’。”朱華榮表示:“我仍然擔任集團內部阿維塔工作研究委員會的主任,今后我唯一直接管理的品牌就是阿維塔。如果未來我逐步淡出具體的品牌運營工作,阿維塔也一定是我管理的最后一個(品牌)。”
自今年9月以來,包括阿維塔科技在內的多個中國長安旗下子品牌進行了人事調整。其中,長安引力和啟源由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楊大勇分管;長安福特由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王孝飛分管;深藍汽車引進了前華為系高管姜海榮任總裁。
針對這一輪人事調整,朱華榮表示:“未來各事業品牌、事業部要獨立經營;減少振蕩,到位的同志需要迅速接棒;人才組合,優勢互補,將團隊能力最優化;加大授權,提升效率;賽馬機制,培養人才;除了內部培養以外,也要外部引進。”
事實上,中國長安成立后,一系列人事調整就已開啟。比如,原分管長安引力和啟源的葉沛任長安汽車常務執行副總裁,米夢東任長安汽車副總裁。“葉沛在營銷生態方面的經驗,可在更高層面賦能各品牌及海外業務。”在朱華榮看來,在這一輪競爭中,人才結構將發生變化,培養來不及,就需要外部引進。
今年以來,中國長安已引進外部高級人才超百人,涵蓋智能駕駛、人形機器人、飛行汽車等領域。比如,從2022年開始,相繼引入大眾集團設計負責人克勞斯·齊喬拉出任分管設計的副總裁,引入原百度智駕負責人陶吉出任首席智能駕駛技術官。
“中國長安對每一個板塊的發展都會充分授權,這是一次大的戰略調整,讓各自在發展過程中更加靈活、更加高效,每個板塊從上到下都在加強,人才結構進一步完善。”朱華榮認為,中國長安要成為一個全球化的公司,必須具備整合資源的能力,以及國際化發展的能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