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14:34:17
每經記者|曾子建 每經編輯|袁東
港股通,是一把雙刃劍。
用得好,你能把握住很多A股沒有的機會,但是如果用不好,等著你的就是藥捷安康-B(02617.HK)。
很多內地股民涌入港股市場,想到的是沒有漲跌幅限制,可以一夜暴富;想到的是T+0,上午沖進去,下午就能落袋為安,簡直魅力無限。
然而,他們忽略了一點,這正好說明了港股的高度市場化。只要上市公司做好了信息披露,不論你有沒有營收,業績盈利還是虧損,一切都交給市場說了算。
所以,當藥捷安康-B開始“傷人”時,內地投資者極不適應。于是,不少受到傷害的投資者開始對上市公司口誅筆伐,進而“炮轟”港股通交易機制,說為什么要把這樣的公司納入港股通標的,讓內地投資者去被收割?更有甚者,網上出現了上百號人的“藥捷安康維權群”。完全能夠理解他們的心情,到這個市場來,都是為了賺錢,誰愿意虧錢呢?
前不久的9月8日,筆者在“港股‘子’曰”專欄中曾經寫了一篇文章《大事件!小心被割韭菜》,說的就是這些剛剛納入港股通標的的公司,大家要小心?;剡^頭來看,這些公司,有些一進來就大跌,而像藥捷安康-B這種,先一波大漲,讓人看得“眼饞”,然后再來一波收割,那就傷得更痛。
那么港股通機制到底有沒有問題?那些沒有盈利,而且股權還很集中的公司,到底該不該被調入呢?對于交易規則的設定,筆者不是專家,不敢去妄加評論。但是我想說的是,香港的證券市場歷史非常悠久,到現在已經100多年了。港股市場的交易制度,在歷史長河中也經過了不斷的檢討修正,最后才發展到了現在。而即便是港股通的交易機制,到現在也超過10年的時間,這一套交易規則,也是經過了市場的檢驗。
還記得2014年,港股通剛剛“通車”時,筆者曾經到香港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實地采訪,既采訪了券商、機構,也采訪了很多普通散戶。印象最深刻的有三點。首先,散戶很少有人覺得能靠“妖股”發財致富的,他們一般喜歡買龍頭,或者是紅利股,不斷收取股息。這也是為什么說,港股永遠是機構主導的市場。其次,散戶真正最熱衷的,還是打新股,因為中簽率相對更高,還能融資打新,遇到行情好,打新收益比較穩定。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港股市場的“妖股”、“仙股”、“老千股”很多很多,香港散戶見怪不怪。既然規則已經設定好了,你要參與市場,那就一定記住“買定離手、買者自負”。
(作者郵箱:44900418@qq.com)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7832234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