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3 08:05:22
道氏技術控股子公司香港佳納擬出資3000萬美元認購強腦科技Pre-B輪優先股,布局腦機接口技術。強腦科技專注于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已獲460余項專利,產品廣泛應用于多領域。道氏技術希望借助強腦科技技術,增強“AI+新材料”生態賦能,推進碳材料在電子皮膚等領域的應用。
每經記者|溫雅蘭 每經編輯|魏文藝
9月2日晚間,道氏技術(300409.SZ,股價21.16元,市值165.52億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香港佳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佳納”)近日與強腦科技(Brain Family Inc.)及其下屬控股子公司及其他相關方共同簽訂《Pre-B輪優先股認購協議》。
根據公告,香港佳納擬出資3000萬美元認購強腦科技Pre-B輪優先股,從而獲得強腦科技少數股東權益。該交易將在強腦科技根據其章程規定經董事會及特定股東審議通過后完成交割。
圖片來源:道氏技術公告
作為“杭州六小龍”之一的強腦科技,目前專注于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研發,致力于通過腦機技術提升人類能力,在仿生肢體及人腦控制計算機技術領域具備核心競爭優勢。
公告顯示,強腦科技在腦機接口領域具備稀缺的技術壁壘和商業化能力,其核心團隊多來自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等頂尖院校,已獲授權專利460余項,核心產品已通過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國際認證,并廣泛應用于醫療康復、教育科技、消費健康、人機交互和泛娛樂等多個領域。
道氏技術公告指出,公司與強腦科技在“AI+材料”戰略上協同。公司擬借助強腦科技在醫療康復、教育消費和人機交互領域應用腦機接口技術的經驗,進一步增強“AI+新材料”生態賦能與商業化落地能力,同時推進公司碳材料產品在電子皮膚等關鍵零部件領域應用的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腦機接口領域,單壁碳納米管的高導電性使得腦電波信號的捕捉更加精準。道氏技術8月19日發布的公告顯示,2024年全球單壁碳納米管導電漿料市場規模大約16億元,預計到2030年有望達178億元。公司擬將原募投項目中尚未投入的募集資金3億元變更用于“年產120噸單壁碳納米管項目”。
此外,就碳材料在電子皮膚等關鍵零部件的應用方面,道氏技術已在碳納米管、石墨烯等先進碳材料領域實現量產突破,而強腦科技的智能仿生肢體恰好需要高靈敏度、生物兼容性的電極材料。
2025年上半年,道氏技術實現營業收入36.54億元,同比下降11.64%;歸母凈利潤為2.30億元,同比增長108.16%。
圖片來源:道氏技術2025年半年度報告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財報數據發現,公司在研發投入上呈現收縮態勢:2025年上半年研發投入同比大幅下降41.39%,主要系報告期直接研發材料投入及人員費用減少所致。
圖片來源:道氏技術2025年半年度報告
雖然研發投入有所下降,但道氏技術仍表示,要以鋰電材料產業鏈和碳材料產業鏈為主賽道,以現有核心技術為依托,打造新材料研發生產一體化平臺,探索“AI+材料”的運用。在碳納米管領域,公司掌握了新型連續化環保提純技術、單壁碳納米管的研發制備等,正在有序推進單壁碳納米管和硅碳負極的產能擴容的相關工作。
今年7月,道氏技術宣布擬投資設立智算中心加碼“AI+材料”研發賦能,與關聯方芯培森共同投資設立廣東赫曦原子智算中心有限公司,旨在打造專注于原子級科學計算的規模化算力平臺。
此外,道氏技術已與蘇州能斯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芯培森充分達成戰略合作,圍繞人形機器人電子肌肉、電子皮膚和關節等關鍵零部件所需材料的研發與市場拓展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加速其碳材料產品在人形機器人電子肌肉、電子皮膚和關節等關鍵零部件領域的應用進程。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