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29 19:45:00
每經編輯|蒙錦濤
2025年,對中國金融業而言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截至上半年,中央匯金公司旗下證券公司已擴展至八家之多。而伴隨著證券行業掀起并購浪潮,“證券航母”正在緩緩向我們駛來。然而,金融黑灰產這一潛藏的暗流,正在肆意擾動著這艘金融巨輪的前行。
盡管金融市場監管已日趨嚴格,但證券行業依然面臨著來自“惡意代理維權”團伙的嚴峻挑戰。這些團伙通過信息竊取、偽造證據、虛假投訴等一系列不法手段,不僅嚴重擾亂了市場的正常秩序,更對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造成了嚴重的侵害。
為了進一步打擊和遏制此類違法行為,打擊證券領域惡意維權聯盟、上海利多星證券咨詢有限公司聯合權威財經媒體每日經濟新聞,于2025年8月29日在上海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共同舉辦“合規共生 協同防御”主題研討會暨打擊證券領域惡意維權聯盟揭牌儀式,此次研討會上首次重磅發布《2025證券行業惡意代理維權治理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該報告系統性揭示了黑灰產的運作模式和內在邏輯,并提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治理措施,旨在為證券行業的規范化治理提供一份內容詳實有理有據的參考指南。
黑灰產肆虐
擾亂市場秩序
在金融市場日益復雜多變的今天,證券行業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健康發展直接關系到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然而,近年來,隨著P2P行業的崩塌和一些金融案件的曝光,疊加外部環境的變化,我國金融市場的風險不斷累積,投資者信心受挫。在此背景下,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商機”,紛紛涌入相關行業,利用投資者的無助和恐慌,形成了一批具備豐富客戶信息和嫻熟施壓技巧的黑灰產團伙。
這些團伙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客戶的敏感信息,如身份證號碼、交易記錄等,進而制造大量的“虛假投訴”。他們利用各種渠道向金融機構施加壓力,要求金融機構退還投資者的投資款項,甚至要求天價賠償。這些惡意投訴不僅給金融機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更嚴重擾亂了市場的正常秩序。據不完全統計,證券投資咨詢行業退費金額持續攀升,年退費金額從2021年的13.48億元飆升至2024年的32億元,黑灰產從中非法獲取營業收入超3.84億元。
惡意代理維權成為行業退費金額攀升的關鍵貢獻者,相關案例數據顯示,其中惡意投訴造成的退費占比從2022年的45.6%上升至2024年的51.4%,對證券行業的健康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
更為嚴重的是,這些黑灰產團伙的行為還加劇了投資者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任危機。一些投資者在不當操作遭受損失后,正處在情緒化當口,此時更容易被這些團伙利用,成為他們謀取不正當利益的工具。這不僅損害了投資者自身的合法權益,更破壞了金融市場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報告亮點呈現
深度剖析黑灰產全鏈條
《研究報告》首次完整呈現惡意代理維權的“四代演進”路徑,詳細剖析了黑灰產從最初的電話騷擾,到后來的網絡水軍,再到專業律所的包裝,直至最新的AI+跨境混合形態的演變過程。
在最初的1.0版本時代,黑維組織通過身份包裝,利用“金融維權斗士”噱頭,聚焦“服務費退費”“投資虧損索賠”等痛點話題吸引眼球,以線下聚集圍堵、電話連環轟炸、社交平臺發帖抹黑為主要施壓方式;而進入2.0版本時代,黑產團隊順勢轉向電話銷售與私域社群運營,完成從“散兵游勇”到“體系化作戰”的初步轉型。
通過與部分突破合規底線的律所綁定合作,黑產團伙開始推動行業進入“專業化偽裝”3.0階段;而在發現短視頻平臺這一“流量金礦”后,黑產團伙借勢掀起“線上裂變”風暴,開始進入AI+跨境混合形態階段。這一最新階段的標志是相關團伙開始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對投資者進行精準定位和誘導,使得相關行為更加隱蔽進而逃避打擊。
與此同時,報告通過深入剖析黑灰產的運作模式,揭示了其通過黑客攻擊、釣魚網站等非法手段獲取投資者敏感信息的技術細節。在流量來源方面,報告揭示了相關組織通過社交媒體平臺、論壇等渠道的“撒網”引流模式。
報告針對性展示了黑灰產團伙的專業化和科技化特征,使得合規經營的機構和廣大投資者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識別和防范潛在風險。同時,這也為監管部門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和線索,有助于打擊和遏制此類違法行為。
構建全方位治理體系
迫在眉睫
針對證券行業惡意代理維權現象日益嚴峻的問題,《研究報告》認為,針對性的行業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立足金融市場長遠發展,統籌法律、監管、行業、技術與社會力量,構建多維度、全鏈條的綜合治理體系。唯有堅持標本兼治、協同發力,方能從根本上遏制黑灰產蔓延態勢,守護資本市場清朗生態。
報告結合“上海利多星報武漢儒旌公司批捕敲詐勒索案”“廣東‘代理退?!浮钡裙矙C關已偵破的實際案例分析,提出了“法律—技術—行業—公眾”四位一體的治理框架建議。
在法律層面,報告針對性點出“金融黑灰產治理的困境,在法律層面體現得尤為突出,核心癥結集中于兩點:一是定性爭議頻發,專門立法與司法解釋缺位;二是懲處力度不足,違法收益與成本嚴重失衡”。報告提出,法律是治理黑灰產的根本保障,需通過制度完善明確行為邊界,提升違法成本,形成“不敢為”的高壓態勢。與此同時,報告建議監管部門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優化監管資源配置,深化跨域協同治理,提升對黑灰產的精準打擊與系統防控能力。
在技術和行業層面,報告建議推動各機構間信息共享和聯防聯控機制,通過設立行業黑名單數據庫及“證券黑灰產聯合數據倉”等風險識別系統,收集和分析惡意維權團伙的信息和行為特征,實現對這些團伙的精準打擊和防范。
在公眾層面,報告建議加強金融安全教育的普及。通過加強金融安全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提高投資者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這不僅可以減少惡意維權行為的發生,還可以提高投資者的投資素養和理性投資意識。
可以看到,在報告針對治理體系的愿景下,這些措施將形成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治理體系,有效壓縮黑灰產的生存空間,凈化市場環境。
共筑金融安全防線
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謀篇蓄勢。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動能的持續增強,金融市場的發展與完善日趨重要。而作為金融市場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證券行業尤其需要一個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環境。但惡意代理維權等不法行為當下已然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強治理和防范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上海利多星證券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才子在《研究報告》中建議,規范證券行業生態需各方協同發力:證券投資咨詢機構應首要強化自身合規意識,將其打造為抵御風險的“內生抗體”;相關平臺需切實履行主體監督責任,對涉嫌惡意維權的內容嚴格開展審核與管控工作。唯有如此,外部監管、行業協同、司法打擊才能具備堅實基礎與明確靶向。
未來,證券行業應繼續加強與行業伙伴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打擊惡意維權等不法行為。同時,各機構也應加強自身風險防范和合規經營意識的培養,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隨著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針對性調整了行業監管力度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的日趨完善,我們相信行業的健康發展將得到有力保障。
對于廣大投資者而言,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樣重要。投資者應加強對金融安全知識的學習和了解,理性對待投資風險,避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同時,投資者也應積極參與行業的治理和監督工作,為行業的良性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次《研究報告》的發布,為證券行業的規范治理提供了詳實有力的參考,為投資者權益的切實保護和金融市場的健康穩定貢獻了一份力量。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證券行業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為金融市場的繁榮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希望這份報告能為行業的良性發展翻開新的篇章,為構建金融安全防線、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2025證券行業惡意代理維權治理研究報告》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
編輯|蒙錦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