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15:10:55
截至7月15日,債券型ETF總規模已突破4000億元,產品數量增至39只。近年來,債券ETF呈現加速度增長態勢,5個月時間實現翻倍。多位公募人士表示,債券指數化投資已深入各類投資者群體,但目前仍處于發展初期。未來,隨著投資者教育深入、政策支持及產品創新,債券ETF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個人投資者和境外參與者的接受度也將提高。
每經記者|李蕾 每經編輯|彭水萍
債券型ETF迎來又一個新里程碑。據Wind數據,截至7月15日,債券ETF總規模已經正式突破4000億元。目前全市場共有39只債券型ETF產品,一個月內新增了10只。
近年來,在被動投資理念普及的背景下,債券型ETF迎來快速發展。2024年5月,這類產品規模剛剛突破1000億元大關,短短幾個月之后的2025年2月就達到2000億元,4個月后(2025年6月初)又突破3000億元。而這一次,從3000億到4000億,債券ETF只用了一個多月時間,5個月時間實現翻倍,整體呈現加速度增長態勢。
多位接受采訪的公募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兩年債券指數化投資已經深入各類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群體,尤其是債券ETF,投資者越來越多地使用債券ETF作為投資債券的工具,這類產品也實現了快速發展。但目前仍處于債券ETF的發展初期,發展壯大仍需多方共同努力。
近年來,債券ETF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成為ETF市場最受關注的產品之一。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債券型ETF的資產凈值合計已經達到4006.12億元,產品數量也從一個月前的29只增加至39只。
今年6月初,債券ETF的總規模剛剛突破3000億元,也就是說新增千億元僅用時一個多月。今年2月初,債券ETF總規模突破2000億后,僅用5個月實現了規模翻倍。
如果再加上已經成立、7月17日即將上市交易的首批10只科創債ETF,那么債券型ETF的總規模將達到4295.43億元,增勢驚人。
在上述39只債券型ETF中,有15只已經邁入了百億基金的行列,這對于此前比較“冷門”的債券ETF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成績。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富國中債7-10年政策性金融債ETF(以下簡稱政金債券ETF),該基金去年年底的規模為350.81億元,但截至7月15日的最新規模已經達到529.76億元,半年左右時間就新增了約180億元,增速驚人。
另一只規模超過500億元的債券ETF為海富通中證短融ETF,最新規模也達到516.85億元,與去年年底相比增長了224.83億元。此外,博時中證可轉債及可交換債券ETF的最新規模為390.79億元,易方達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ETF、南方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ETF、華夏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ETF、平安中債-中高等級公司債利差因子ETF、海富通上證城投債ETF等多只產品的最新規模也突破200億元大關。
從基金管理人的角度來看,目前全市場共有16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布局了債券ETF產品,其中不乏今年剛進場的新玩家。
在這其中,旗下債券ETF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是海富通基金,目前共有6只債券ETF,總規模已經逼近千億元;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別是博時基金和富國基金,管理規模分別為649.08億元和529.76億元。
在談到中國債券ETF規模快速增長的核心驅動因素時,政金債券ETF基金經理朱征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債券ETF迅猛發展是宏觀經濟環境、投資者需求、收益表現、制度設計、產品創新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宏觀環境方面,近兩年廣譜利率下行,居民儲蓄增長迅速、住戶存款規模增加近30萬億,但存款利率回落明顯,一年期存款利率已低于1%,低于同期限債券靜態收益,債券資產的相對收益優勢明顯。
投資者需求方面,債券指數產品客戶群體也在不斷豐富,各類型機構投資者、投顧和個人投資者對工具化配置需求不斷提升。投資者投資需求多元化,穩健配置型資金為了增厚收益,開始更多地關注債券市場。
產品業績方面,債市長牛,收益亮眼。以政金債券ETF為例,近一年凈值增長率為6.2%,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3.93%,在力爭為投資者帶來較高收益的同時,整體風險水平也相對可控,具備不錯的風險收益性價比。
制度設計方面,監管部門積極完善債券ETF相關政策,加快債券ETF的審核速度,市場上不斷有新品種涌現,比如近期的科創債ETF,這為債券ETF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最后,債券ETF產品設計方面,債券ETF支持T+0交易,納入通用質押品,投資者可通過回購增厚收益。
信用債ETF博時基金經理張磊也表示,債券ETF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債券ETF為稀缺資源。如30年期國債指數基金目前全市場只有2只產品且都為ETF形式運作,可轉債指數基金同樣只有2只且都為ETF形式運作。其中30年國債指數ETF和轉債ETF博時均有布局。二是債券ETF操作方便,交易靈活快捷、可場內質押等因素,相比一般的場外債券指數基金優勢明顯。
招商基金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需求端來看,近兩年債券指數化投資已經深入各類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尤其是債券ETF,投資者越來越多使用債券ETF作為投資債券的工具。但目前仍處于債券ETF的發展初期,發展壯大仍需基金管理人提供更豐富的債券ETF產品,機構投資者端進一步簡化債券ETF投資使用流程,管理人券商等加強對投資者端債券ETF使用的普及和推廣等。
從資金屬性來看,長期以來,指數型債券基金的持有人結構都以機構為主,占比超過80%。目前債券ETF的主要投資者也是機構,截至去年年末,86%的債券ETF規模由機構持有。
不過隨著債券ETF的發展和規模的快速增長,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朱征星指出,近些年債券ETF的個人投資者占比逐步提升,由2022年的8%上升至2024年的14%,部分ETF產品的個人投資者占比已經接近或超過50%。過去,債券市場對個人投資者基本處于半封閉狀態,參與難度較大,但隨著債券ETF的發展,其低門檻、交易靈活等特點吸引了越來越多個人投資者參與,體現了金融普惠性的導向。
張磊也對記者分析稱,“未來幾年債券ETF仍將以機構參與者為主,但個人投資者的接受程度、占比也會有一定幅度的提升。當前個人投資者對債券ETF的認知和參與還處在相對初步的階段,隨著投資者教育和產品宣傳推廣,個人投資者對債券ETF的參與有望提升。”
另一方面,目前債券ETF雖然總規模已突破4000億元,但在全部ETF中占比仍不足10%,一些關鍵環節的“拼圖”仍然待補。從海外成熟市場的情況來看,美國債券ETF占ETF總比例在20%左右,而國內這個比例不到10%,在很多細分債券領域還有較大的布局空間。
朱征星分析稱,當前做市商激勵不足,債券ETF日均換手率低于股票,可推動做市商擴容,進一步提高做市激勵。其次,目前個人投資者和境外參與者對債券ETF的關注度仍較低,需要增加個人投資者和境外參與者的投資便利,通過產品設計、投資者教育、市場營銷等方法提升債券ETF市場認可度和知名度。
在談到債券ETF未來的發展趨勢時,朱征星表示:“未來債市低利率與低波動環境下,潛在最大回撤不斷下降,擇時的超額收益逐步下降,債券ETF產品憑借低成本高性價比特征,投資價值突顯,長期持有或為較好的策略。隨著投資者對債券ETF認知度提高、政策支持以及產品創新,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朱征星還表示,隨著投資者教育的深入和市場成熟,個人投資者對債券ETF的接受度會逐漸提高;同時,境外資金等新的投資者群體也將逐漸參與進來,進一步提升市場的活躍度和參與度。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1205178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