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15 21:38:00
對房企而言,存量思維已不再是可選項,而是關乎生存與發展的必修課。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勾勒出的城市發展藍圖,為房企指明了“以質換量”的轉型路徑——只有將項目開發深度融入城市功能升級、民生需求滿足、技術創新應用的大背景中,才能在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里找到持續增長的密碼
每經評論員 王佳飛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明確指出,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
盡管幾年前房地產行業就已喊出“存量時代”的口號,但今年熱點城市仍頻頻出現“地王”,這一現象清晰地反映出房地產行業的激烈競爭絲毫沒有減弱。如今,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這一論斷,意味著現階段房企必須切實依據存量思維來謀求發展。
所謂房地產行業的存量思維,是指房企應更精細地對在手或待改造項目進行開發、運營與提升,從提升消費者的獲得感中獲取經濟價值,而非簡單進行開發銷售。
對于房企在存量時代應采取哪些措施,此次會議已給出明確指引。
會議指出,著力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堅持人口、產業、城鎮、交通一體規劃,優化城市空間結構。這就要求房企在項目立項之初,充分考量項目與交通、產業等方面的結合程度,主動融入城市現有的發展路徑,摒棄“幾年后必升值”的增量愿景。北京日前發布的相關政策提出,優先向軌道交通站點和就業密集地區供應住宅用地,這正是存量思路的導向性應用。
會議提出,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與過往的“高周轉”模式不同,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需要房企下真功夫,平衡項目各方的訴求。若結合會議中“完善城市風貌管理制度,保護城市獨特的歷史文脈、人文地理、自然景觀”的要求,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將對房企的開發保護能力提出更高挑戰。
會議強調,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線。此前,許多房企存在“一售了之”的情況,承諾的配套設施并不完善。而社區公共服務是切實提升居民獲得感的重要手段,因此房企需要重視項目后續的運營場景,盡可能豐富居民生活圈,提高配套商業的活躍度,進而提升資產價值。
此外,會議還提出要著力建設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房企可以在項目開發與運營過程中,將智能設施與城市智慧平臺深度銜接,真正落實技術驅動服務的理念,引入更多便民服務,讓技術成為存量資產的增值引擎,同時打通城市治理與社區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對房企而言,存量思維已不再是可選項,而是關乎生存與發展的必修課。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勾勒出的城市發展藍圖,為房企指明了“以質換量”的轉型路徑——只有將項目開發深度融入城市功能升級、民生需求滿足、技術創新應用的大背景中,才能在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里找到持續增長的密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