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9 22:41:20
11月1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3第十二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主論壇隆重開幕。
主論壇上,天相投顧董事長、總經理林義相以《“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難點和痛點》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每經記者 張宏 每經編輯 馬子卿
資本市場要堵住各種漏洞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存在哪些“難點”和“痛點”呢?
林義相指出,“資本市場的難點在于,怎么樹立好國際慣例,或者股票市場資本市場的一般原則,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問題。”
談及資本市場“短期的痛點”,林義相表示,“一方面,一些長期的難點,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另一方面,對資本市場的認知是有偏差的,資本市場到了‘而立之年’還沒有真正‘立’起來。”同時,林義相指出,“資本市場當下的痛點具體表現為,資本市場無法體現‘財富效應’。”
林義相認為,“我們的股市一直在3000點上下,但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在全世界各大經濟體里面遙遙領先。美國的經濟增長一般也就2%到3%,歐洲大概1%到2%,日本能到1%就很好了,但是這些國家的股市一直在上漲。因此,投資的信心不足,導致了資本市場的基本功能難以完全發揮。”
因此,資本市場要解決當前的問題,關鍵在于堵住“漏洞”。
林義相認為,“影響股價波動的因素,一方面是供給,供給因素有IPO(首次公開募股)、再融資、流通股、融券等,對股價的作用是向下的,我認為除融券外,都是合理、可測可控的。另一方面是需求。而在交易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漏洞,比如,融券賣出、內幕交易、市場操縱、欺詐發行、各種不合理的費用、掏空上市公司等。”他指出,只要這些漏洞存在,無論投多少錢進去,都沒有用,因為這是個“無底洞”。因此,這些漏洞必須堵住。
IPO等要做到可控可測
論壇上,林義相為“活躍資本市場、提升投資信心”提出了四方面具體建議,“一是控流出,即IPO、再融資等要做到可控可測;二是堵漏洞;三是開源頭,例如金融穩定基金等;四是嚴監管。”
對此,林義相強調,“控流出主要是指‘偽IPO’。為了企業發展融資上市,是正當的IPO。但是,現在很多企業,IPO不是為了企業發展融資,而是通過發行股票和上市取得上市公司身份,使其持有的股份在限售期過后,可以高價變現。我把這種IPO叫做‘偽IPO’,完全變味了。‘偽IPO’雖然為數不多,但危害極大。”
林義相表示,“融資是市場的基本功能,資本市場存在的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融資。因此IPO可以階段性收緊,但是不能廢,再融資也不能廢,這是給企業輸血的。提供資金是正常的,但要融資要因市(市場環境)因時。什么時候融多少?‘市’和‘時’的把握很重要。”
此外,林義相認為,市場的成敗取決于投資方。資本市場“始于融資,但成于投資”。從時間的長河來看,投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最后投資方會起決定作用。因此,讓投資人賺到錢,才是投資的出發點和歸宿。“不賺錢”則沒人投資,沒人投資企業則融不到資。
(本版圖片由每經記者張建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