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月銷僅330輛,負債65.74億元!這家日系合資品牌要退出中國市場?最新回應:經營一切正常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27 16:15:51

      每經記者|孫桐桐    每經編輯|裴健如 盧祥勇 蓋源源    

      CFF20LXzkOx8VA8iciczoZRQazXKvOywpJSAicEetzXSLJj2tdtGK0YcKtmib96sYqBoO7MOuQ6Zs6kHuib04q0DSgg.jpg

      廣汽三菱又傳出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

      日前,有消息稱,某日系合資品牌即將退出中國市場,生產線產能將轉作為同集團自主品牌代工。隨后,有消息指向該品牌為廣汽三菱,稱其將出售長沙工廠,用于生產廣汽埃安的電動汽車。

      對此,廣汽三菱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稱:“該消息不實,公司沒有計劃退出中國市場,經營一切正常,也沒有聽說出售工廠一事。” 

      盡管官方及時否認傳聞,但卻難掩廣汽三菱的尷尬境遇。早在去年,就有傳聞稱廣汽三菱將要退出中國市場。頻繁“被退市”背后,是廣汽三菱持續的銷量低迷。數據顯示,今年2月,廣汽三菱銷量僅為330輛,同比減少90.91%,其中歐藍德銷量為311輛,勁炫ASX銷量僅14輛,奕歌車型銷量甚至低至5輛。今年1~2月,廣汽三菱累計銷量為1498輛,同比減少79.86%。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歐藍德未能“單騎救主” 

      公開資料顯示,廣汽三菱成立于2012年,由廣汽集團和三菱汽車各出資50%。2016年,廣汽三菱國產第三代歐藍德,取得不錯的市場銷量。數據顯示,2017~2019三年間,廣汽三菱迎來“高光時刻”,年銷量分別為11.73萬輛、14.4萬輛、13.3萬輛。

      業內分析認為,廣汽三菱的良好勢頭,主要得益于歐藍德的國產。彼時正值國內SUV市場增長迅猛,消費需求旺盛期,歐藍德在性價比和產品力上有一定競爭力。

      CFF20LXzkOyKCqGVmUzlMx7JY04oOepKCJFhB0tuOocQ34gibic8dVewEovwQIFicZXYP5I2ayv9qNG5pc3FFXic7w.jpg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裴健如 攝(資料圖)

      然而好景不長,在自主品牌不斷上攻,行業電動化轉型加速的背景下,由于歐藍德迭代緩慢,品牌車型單一,電動化產品缺位等問題,廣汽三菱在中國市場開始“水土不服”。

      自2020年起,廣汽三菱銷量急轉直下。官方數據顯示,2020~2022年,廣汽三菱銷量分別為7.5萬輛、6.6萬輛、3.36萬輛,同比分別下滑43.62%、11.99%、49.13%。

      廣汽三菱官網顯示,目前該品牌旗下共有4款在售車型,燃油車包括全新歐藍德、新勁炫、奕歌以及進口車L200,新能源車型則只有一款阿圖柯。其中,歐藍德長期以來都是廣汽三菱的主力產品,但過于倚重單一產品也帶來了積弱難題。

      為了扭轉頹勢,廣汽三菱在2022年11月推出了新一代車型——全新歐藍德。廣汽三菱總經理山本賢一朗曾稱,“作為三菱汽車全球品牌戰略的關鍵產品,它會為三菱品牌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開創新紀元。”但是從市場表現來看,2022年12月,全新歐藍德的銷量為2456輛,2023年1~2月銷量僅為1926輛,未達到預期效果。

      與此同時,主力產品歐藍德不斷陷入質量風波,也加劇了其下滑態勢。此前,廣汽三菱曾發起召回,涉及車型包括2021年11月4日至2022年9月29日期間生產的部分歐藍德汽車,共計1064輛;2017年8月1日至2022年8月21日期間生產的部分國產歐藍德汽車,共計55輛。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二線合資品牌淘汰賽加劇

      銷量腰斬的同時,廣汽三菱的資金狀況也陷入困境。廣汽集團半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廣汽三菱負債總額65.74億元,資產總額81.32億元,資產負債率達81%。

      2022年9月,廣汽集團曾向旗下合資企業緊急輸血15億元,其中10億元用于廣汽三菱,以改善現金流,目前來看,巨額資金輸入后收效甚微。

      種種跡象不得不讓外界猜測,廣汽三菱可能會步東風雷諾、廣汽菲克等合資企業的后塵,退出中國市場只是時間問題。

      實際上,眼下“價格戰”正在席卷整個汽車市場,40多家品牌“參戰”的背后,是日益殘酷的市場競爭。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指出,需理性看待本輪車市降價,短期或加劇主機廠競爭及盈利壓力,但背后反映的是二三線合資品牌在自主品牌市占率提升,及電動化持續滲透下被迫開啟的去庫存降價,品牌力或將進一步削弱。

      CFF20LXzkOyKCqGVmUzlMx7JY04oOepK2ibWibLGy1EXxn7BNeYZQfd3YuOPGQQzfLWLlWBibKKBicib96OqJTKrh1w.jpg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桐桐 攝(資料圖)

      近年來,自主品牌不斷上攻,搶占了部分合資品牌市場份額,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崛起,自主品牌更是占據了主導優勢,就連主流合資品牌都面露難色,像廣汽三菱等二線合資品牌的生存境遇就更加糟糕。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2月,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138.9萬輛,同比增長10.3%。其中,自主品牌零售71萬輛,同比增長29%;主流合資品牌零售48萬輛,同比下降12%。從市場份額看,2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51.1%,同比增長7個百分點。

      重壓之下,不少二三線合資品牌經營難以為繼。2018年以來,鈴木、菲亞特、雷諾、DS、謳歌、Jeep等品牌相繼退出中國市場,隨著電動車滲透率逐步提升,國內車市淘汰賽無疑會更加殘酷。

      記者|孫桐桐 編輯|裴健如 盧祥勇 蓋源源

      校對|程鵬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最新| 久久亚洲精品AB无码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高清| 国产成人 亚洲欧洲|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znlu|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频|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 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免费无线观看日本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你懂的| 日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网站 |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妓女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站| 亚洲国产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a∨无码男人的天堂|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三区 | 亚洲人配人种jizz| 亚洲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字| 国产亚洲精彩视频|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 |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五月亚洲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