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19 22:35:03
每經記者|曾子建 每經編輯|彭水萍
今年7月,是科創板開板3周年的日子。與此同時,其首批上市25家公司也將迎來“大非”集中解禁。
統計顯示,7月22日,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單日限售股解禁市值超過2200億元,這也是近3年來,科創板迎來的第三次限售股解禁高峰期。
數據來源:記者整理 視覺中國圖 楊靖制圖
在這種情況下,這次巨量限售股解禁,將給科創板帶來怎樣的沖擊,哪些公司有可能會受到較大影響?
不過,科創板目前整體估值水平處于歷史低位,因此限售股解禁帶來的沖擊可能也會比之前兩輪逐漸降低。銀河證券表示,新冠疫情、美聯儲加息預期、俄烏沖突等外部因素影響,板塊估值持續回落,高估值逐漸消化。
短期股價或難免遭遇沖擊
此次科創板解禁高峰期,指的是首批上市25家公司的“大非”限售股解禁,即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自股票上市之日起36個月不得轉讓首發股份,這部分限售股將在7月22日(本周五)集中解禁。統計顯示,科創板此次累計解禁的大非限售股市值合計超過2200億元。
科創板開板以來,已出現過兩次限售股解禁高峰,第一次是2020年7月,第二次是2021年7月。對于本次解禁高峰,也就是第三次解禁高峰(2022年7月22日),銀河證券認為,盡管其解禁規模創科創板的新高,但從解禁規模占科創板流動市值比來看,本次解禁規模占比僅14.03%,而2020年7月那次解禁高峰的規模占比高達27.44%。
銀河證券認為,此次“大非”限售股解禁帶來的沖擊,將比2020年小,和2021年相似。從涉及個股(2019年7月上市公司)來看,2020年7月首輪小非解禁1771億元,占比當期總市值30.8%;2022年7月大非解禁近2200億元,占比當期總市值44.4%,不論從解禁規模還是解禁比例,涉及個股本輪大非解禁壓力均大于首輪小非解禁壓力。
從限售股集中解禁前后科創板市場走勢來看,短期股價沖擊可能在所難免。銀河證券稱,在解禁來臨前,科創板往往會出現市值的拉升,解禁前后出現短期調整,波動加劇,呈“V”型,隨后受市場情緒影響會出現一定的下行壓力,這種影響將在50天內逐漸減弱。
2020年7月22日集中解禁前,科創50指數快速拉升,但臨近集中解禁窗口期時出現大幅回撤,5個交易日下跌15.3%后震蕩加劇。而在解禁后,又出現了14.5%的反彈,隨后進入40天左右的下行區間。相似的情況是,2021年集中解禁前,科創50指數出現快速拉升,5月9日~7月22日上漲25.2%,解禁前后出現短期震蕩,隨后進入為期50天左右的調整期。
多家公司承諾延長鎖定期
7月22日,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大非集中解禁日即將來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正當市場對此感到擔憂的時候,近期多家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承諾延長鎖定期。
華興源創(SH688001,股價31.99元,市值140.56億元)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自愿承諾自2022年7月22日起未來6個月內不以任何方式轉讓或減持其持有的公司股票,承諾期間如發生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派送股票紅利、配股、增發等產生的股份亦遵守上述承諾。
統計顯示,華興源創這部分限售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高達67.35%。此次延長鎖定期后,至少意味著限售股解禁的壓力又將延后半年。
容百科技(SH688005,股價151.88元,市值685.16億元)發布公告稱,公司實控人自動延長鎖定6個月至2023年1月21日,鎖定股份占總股本的比例為37.85%。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發現,中國通號、交控科技、心脈醫療、嘉元科技、天宜上佳和虹軟科技等也都發布了類似的自愿延長鎖定期的公告。其中,新光光電控股股東更是將4465.4萬股解禁限售股自2022年7月22日限售期滿之日起,自愿延長鎖定期12個月至2023年7月21日。
上述公司的實控人延長了鎖定期,自然對即將到來的7月22日大非解禁日減輕了解禁壓力。但是,其他沒有延長鎖定期的公司,它們依然將面對較大的沖擊。尤其是解禁限售股占總股本比例較大的公司,受到的沖擊將更明顯。
封面圖片來源:數據來源:記者整理 視覺中國圖 楊靖制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