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18 21:54:27
每經編輯|程鵬 蓋源源
3月18日(星期五)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紹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
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 圖片來源:中國網
針對近期全國局部地區發生的多起本土聚集性疫情,會同相關部門加強對疫情重點地區的防控指導,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要求,從嚴從實開展防控工作,堅決采取更加有效、更有針對性的措施。
一、迅速開展疫情應急處置。
近期,全國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迅速派出國家工作組赴吉林、山東、廣東、黑龍江等省份指導疫情處置工作,會同當地共同分析研判疫情形勢,研究疫情防控措施,加快開展核酸篩查、流調排查和區域協查等措施,落實“四早”要求,全力做好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全力阻斷疫情的擴散蔓延。
二、筑牢外防輸入防線。
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加強口岸高風險崗位人員管理,嚴格閉環管理,加密核酸檢測頻次;加強進口冷鏈食品和高風險非冷鏈物品等風險防范;持續加強邊境口岸管控,加大非法出入境活動打擊力度。
大力推進與陸地鄰國邊境地區聯防聯控機制建設,共同做好邊境防疫與貨物通關工作。
三、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和疫情處置能力。
完善監測、流行病學調查、隔離醫學觀察、社區(村)疫情防控、樣本采集和檢測等防控方案,實施核酸初篩陽性后“逢陽必報、逢陽即報、接報即查、先管后篩”,規范疫情發生后風險人員排查、密切接觸者管理、風險區域劃定等工作。
堅持中西醫并重,同質化、規范化做好患者救治。
全面加強醫療機構首診負責制和院感防控措施,對7000多家發熱門診和800多家定點醫院進行臺賬式管理。
加強核酸檢測能力建設,全國總體檢測能力超過4000萬份/天。
四、做好疫苗接種工作。
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部署,按照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則,指導各地穩妥有序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和加強免疫接種工作,不斷提高疫苗接種覆蓋率。
診療方案修訂不意味著防控策略放松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在會上介紹,九版診療方案的修訂并不意味著防控政策的放松。各地現在仍然要慎終如始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這次九版診療方案的修訂是基于我們國家兩年以來的抗疫實踐,特別是我們對德爾塔和奧密克戎毒株臨床病例的觀察和研究,基于這個實踐基礎之上,對診療方案做出的修訂。
方案中提出,輕型病例不再收入到定點醫院,而是采取集中隔離管理的措施。這不等于放任不管,因為第九版診療方案里也要求,對于收治這些病例的集中隔離管理設施當中也要配備一定醫務人員。
輕型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集中隔離管理設施和密接、入境人員的隔離點要嚴格區分開來,因為前者核酸是陽性,后者核酸是陰性。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 圖片來源:中國網
國家衛健委:全球本輪疫情高位流行
防控形勢日趨嚴峻復雜
今天下午的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疫情快速上升,與我國疫情水平的“壓力差”不斷增大。近期疫情輸入的壓力明顯增加。今年1~2月,日均輸入感染者數為91例,遠高于2020年的22例和2021年的32例。今年3月以來,日均輸入感染者數超過200例,單日最高超過300例。
王賀勝分析說,近期全球主要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特別是BA.2亞分支,較以往毒株的傳播性和隱匿性更強,早期發現難度更大,導致疫情發現時往往已經波及了一定的范圍,疫情處置、控制的難度更大。
今年2月下旬恰逢我國春節假期結束,學生春季學期開學,企業工人復工等帶來了人員的大規模流動,加之會議培訓、婚喪嫁娶等各類人員聚集性活動增加,王賀勝表示,這些情況“可以說成為了疫情的‘傳播器’和‘放大器’,導致疫情迅速擴散,甚至是跨區域的傳播”。
在分析近期疫情暴發的原因時,王賀勝指出,有的地方認為奧密克戎變異株癥狀輕,流感化,思想松懈麻痹,有“歇歇腳、緩一緩”的心態,各方面準備不足,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置放松了要求。
王賀勝強調:“我們組織專家分析研判,大家都認為,全球本輪疫情是高位流行,而且近期不會結束。我國仍將持續面臨同時段多地發生以奧密克戎病毒株為主的疫情防控局面,可以說防控的形勢日趨嚴峻復雜。”
此外,王賀勝還說,流調溯源結果顯示,近期我國本土聚集性疫情都是由境外輸入來源引起的,由于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后,多以輕癥和無癥狀為主,導致輸入來源更加隱匿,傳播方式更加多樣,而且多地的疫情存在多條傳播鏈條,疫情來源也錯綜復雜,給溯源和防控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動態清零”防控成本效果如何?四個維度來評判
發布會上,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表示,新冠疫情對全球各國經濟社會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不同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對減少和控制這些負面影響存在著差別。
在分析經濟影響或者防控成本的時候,應該區分哪些影響是疫情本身造成的,哪些是經濟發展本身的變化,哪些是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所引起的,我覺得不能一概將經濟所受的影響歸結于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
其次,在評價防控成本和效果的時候,應該從科學上看,一般應該說有四個評價維度。
一是防控成本和防控效果。我國的總感染人數、發病人數、重癥人數和死亡人數都非常少,防控效果成本比是高的。
二是成本效率。我國的防控工作基本都在一到兩個最長潛伏期內快速處置,快速撲滅疫情,成本效率比是高的。
三是成本效用。我國保證了絕大多數地區、絕大多數的民眾正常的生產生活,減少了疫情帶來的不便,乃至心理等健康問題,在犧牲極少一部分人的正常活動和控制極少一部分區域流動的情況下,換取的是最廣大地區和民眾的正常生產生活。
四是成本效益。即防控成本所帶來的經濟收益,這方面關鍵要算大賬、算動態賬,應該將全國作為一個整體,算大的經濟賬、大的社會賬、大的民生賬。
事實證明,“動態清零”做法符合中國國情,符合科學規律,路子是對的、效果是好的。堅持“動態清零”是我們14億多人口大國當前務必守住的疫情防線,是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踐行,也是對國際抗疫的最大貢獻。
編輯|程鵬 蓋源源
校對|盧祥勇
封面圖片來源:中國網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國網、央視網、北京青年報、新聞聯播
閱讀更多精彩財經新聞,
請關注“每經頭條”(nbdtoutiao),
今天晚些時候繼續為你呈現。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