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04 21:00:53
每經記者|黃辛旭 每經編輯|段煉 裴健如 蓋源源
近日,上市車企三季度財報密集“出爐”。
在疫情反復與芯片短缺的雙重背景下,各車企成績單也呈現出“冷熱不均”的景象。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多家國際車企普遍收獲了亮眼的凈利潤表現,而國內車企則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現象。
具體來看,備受資本市場追捧的特斯拉(TSLA)今年三季度凈利潤實現了389%的同比增長;“營收大王”上汽集團(600104.SH)在第三季度則出現營收、利潤的雙雙下滑;市值蟬聯榜首的比亞迪(002594.SZ)第三季度凈利潤下滑近三成;北汽藍谷(600733.SH)則仍未走出虧損的泥潭。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汽車制造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不到2%,預計10月后利潤可能呈現負增長;前三季度,汽車制造業累計實現利潤3799.7億元,同比增長1.2%。
特斯拉收獲有史以來最好凈利潤
從已經公布的三季報情況來看,國際車企的業績表現普遍向好,尤其在凈利潤方面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
特斯拉仍保持了較強的“風頭”,其財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總營收約137.57億美元,同比增長57%;公司凈利潤約16.18億美元,同比增長389%;整體營業利潤率升至14.6%,實現了有史以來最好的凈利潤和營業利潤。其中,美國市場是特斯拉的最大市場,今年第三季度,美國市場營收約為64.14億美元。
特斯拉的業績表現主要得益于銷量增長。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在全球交付約24.13萬輛汽車,同比增長73%。其中,在中國市場,特斯拉第三季度總銷量約為7.3萬輛。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星 攝(資料圖)
同是美國汽車制造商的通用汽車公司(GM)也表現亮眼,公司在2021第三季度凈收入約267.79億美元,凈利潤為24.2億美元;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凈收入約為934.2億美元,凈利潤為82.7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6.97億美元。通用汽車公司方面認為,公司正穩步實現全年凈利潤在81億~96億美元的財務預期目標。
今年10月初,通用汽車公司表示將加速從汽車制造商向平臺創新者轉型,聚焦電氣化、軟件驅動的出行服務和自動駕駛三大領域的發展,并預計到2030年電動車收入增長至900億美元,智能網聯汽車及其他新興業務帶來逾800億美元新收入。
戴姆勒三季度顯示,第三季度,公司營收約為401億歐元,去年同期約為403億歐元;凈利潤約為25.73億歐元,同比增長19%。前三季度,戴姆勒營收約為1245.82億歐元,同比增長16%;凈利潤為106.5億歐元,去年同期4.2億歐元。
雖然業績整體上揚,但“缺芯”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戴姆勒的銷量表現。公開數據顯示,戴姆勒三季度銷量約為57.78萬臺,較去年同期減少25%。公司表示,預計全球半導體短缺將影響第四季度業務,但情況將會比第三季度好轉。
缺芯及原材料上漲影響國內車企業績表現
與國際車企相比,多家國內車企在收益上表現欠佳。
上汽集團今年第三季度營收、利潤雙雙下滑,其中,營業收入約為1866.16億元,同比下降13.17%;單季度歸母凈利潤70.36億元,同比下降14.75%。不過,前三季度,上汽集團營業收入約為5383.73億元,同比增長11.0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3.5億元,同比增長22.24%。
“公司旗下大眾、通用品牌在過去一年受缺芯影響庫存深度下降均超1個月,我們認為缺芯緩解后公司批售端彈性有望釋放。”首創證券給予上汽集團買入評級,并預計上汽集團2021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7.83%。
廣汽集團(601238.SH)與上汽集團相似,其“利潤奶牛”合資板塊受芯片供應短缺影響,銷量出現了一定下滑,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在9月銷量分別下滑17.92%和40.37%。
在業績表現上,第三季度,廣汽集團實現營業收入約207.99億元,同比增長19.4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9.47億元,同比下降64.71%。今年前三季度,廣汽集團營業收入約為551.17億元,同比增長28.6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2.84億元,同比增長5.63%。
一直穩坐國內市值冠軍寶座的比亞迪今年第三季度營收約為543億元,同比增長21.9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2.70億元,同比下滑27.50%。比亞迪方面認為,受全球疫情的影響,電子業務板塊短期承壓。
國海證券則在分析研報中認為:“在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的趨勢下,比亞迪毛利率仍有一定邊際改善,公司供應鏈優勢體現明顯,成本控制能力提升。”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星 攝(資料圖)
長城汽車(601633.SH)的業績表現同樣受到了原材料漲價影響。今年第三季度,長城汽車營業總收入約為288.69億元,同比增長10.13%;凈利潤約為14.16億元,同比微降1.72%。
北汽藍谷公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北汽藍谷實現營收約36.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8.3億元,同比虧損幅度收窄。北汽藍谷表示公司資產結構持續改善,資產負債率得到一定程度降低。其中,今年第三季度,公司經營性活動現金流改善明顯。
整體來看,芯片供應短缺、原材料價格保持高位運行成為擠壓國內車企的盈利空間的主要原因。不過,長安汽車(000625.SZ)在國內車企中的表現可圈可點,第三季度凈利潤呈現正增長態勢。今年前三季度,長安汽車歸母凈利潤約為29.92億元,同比下降14.16%,其中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12.63億元,同比增長42.90%。
“三季度公司自主及合資盈利均呈現改善態勢,我們認為一方面得益于公司積極降本控費,另一方面逐步兌現近年產品渠道系列改革舉措。”首創證券分析稱。
種種跡象表明,車市雖然受缺芯和原材料漲價的影響,但總有機遇可以把握。2021年已臨近年底,有不少觀點認為車市缺芯將在最后一個季度有所緩解。在此預判下,誰又能把握住機會打好收官之戰?業內將持續關注。
記者|黃辛旭
編輯|段煉?裴健如?蓋源源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后臺申請并獲得授權
“每經AI品房”小程序正式上線,
全國297個地級城市100萬個樓盤小區,
樓市資訊與樓盤分析智能獲取!
德爾塔毒株全球大流行,點擊下方圖片或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最新疫情數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