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剛剛,2021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他們的研究與你息息相關

      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05 19:58:10

      每經編輯|何小桃    

      當地時間5日,諾貝爾獎開獎周進入第二天,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了又一重磅獎項。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科學家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克勞斯·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和喬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以表彰他們“對于我們對復雜物理系統的理解”,所做的開創性貢獻。

      2021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36萬元人民幣)。

      3038919449711293440.jpeg

      真鍋淑郎,1931年出生于日本新谷,1957年獲日本東京大學博士,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高級氣象學家。根據報道,真鍋淑郎是繼2019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旭化成名譽研究員吉野彰之后,第25位在日本出生的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也是繼2015年東京大學杰出教授梶田隆章之后,第12位在日本出生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克勞斯·哈塞爾曼,1931年生于德國漢堡,1957年在德國哥廷根大學獲博士學位,現任德國漢堡馬克斯·普朗克氣象研究所教授。

      喬治·帕里西,1948年生于意大利羅馬,1970年在羅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任羅馬大學教授。

      2052823377229840384.png

      他們為什么獲獎?

      諾貝爾官網稱,意大利科學家喬治·帕里西,因為“發現了從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統中無序和波動的相互作用”,而被授予一半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項。

        

      另一半被授予科學家真鍋淑郎和德國科學家克勞斯·哈塞爾曼,“以表彰對地球氣候的物理建模、量化變化和可靠地預測全球變暖”。

        

      官網指出,真鍋淑郎的研究展示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如何導致地球表面溫度升高,而克勞斯·哈塞爾曼的部分研究,則被用于證明大氣溫度升高,是由于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俞永強說,真鍋淑郎是最早基于數值模式定量估計二氧化碳對氣候的影響的先驅。“以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都主要頒給做基礎物理的工作的人,這一次是頒給做數值模式的人,所以整個學界非常驚喜。”

      “這次真鍋淑郎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主要還是反映了整個世界對氣候問題的重視,而數值模擬是研究社會問題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工具。” 他說,真鍋淑郎對于氣候敏感度的估計大概是3度左右,而從第一次IPCC報告到第六次報告,對于氣候敏感度的結論跟真鍋淑郎的結論,沒有非常大的出入。俞永強認為,真鍋淑郎六七十年代的工作非常有先見,且影響非常深遠的。

      復雜系統具有隨機性和無序性,難以理解。今年的諾貝爾獎表彰了描述它們和預測它們長期行為的新方法。

      地球氣候是對人類至關重要的一個復雜系統。真鍋淑郎展示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是如何導致地球表面溫度升高的。20世紀60年代,他領導了地球氣候物理模型的開發,是第一個探索輻射平衡和氣團垂直輸送之間相互作用的人。他的工作為當前氣候模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大約十年后,克勞斯·哈塞爾曼創建了一個將天氣和氣候聯系在一起的模型,從而回答了為什么氣候模型可以可靠,盡管天氣是多變和混亂的。他還開發了識別自然現象和人類活動在氣候中留下印記的特定信號和指紋的方法。他的方法已經被用來證明大氣溫度的升高是由于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

      大約在1980年,喬治·帕里西在無序的復雜材料中發現了隱藏的模式。他的發現是對復雜系統理論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它們使理解和描述許多不同的、顯然完全隨機的材料和現象成為可能,不僅在物理領域,而且在其他非常不同的領域,如數學、生物學、神經科學和機器學習也是如此。

      “今年被認可的發現表明,我們關于氣候的知識基于堅實的科學基礎,基于對觀測的嚴格分析。今年的獲獎者都為我們深入了解復雜物理系統的特性和進化做出了貢獻。”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主席Thors Hans Hansson說。

      2052823377229840384.png

      6位華人科學家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自1901年至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了114次,共216人獲獎,其中僅4名女性。

      25歲和96歲:最年輕的得主是勞倫斯·布拉格,1915年獲獎時僅25歲。最年長的為2018年諾獎得主阿瑟·阿什金,他獲獎時已96歲。

      一對夫婦檔:1903年,廣為人們熟知的居里夫婦因對放射性現象的研究獲獎。

      6位華人科學家:包括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朱棣文、崔琦和高琨。

      過去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名單:

      2020年——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有力預測”;另外兩位獲獎者是德國和美國科學家Reinhard Genzel、Andrea Ghez,獲獎理由是“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致密天體”。

      2019年——美國科學家James Peebles獲獎,獲獎理由是“在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發現”;另外兩位獲獎者是瑞士科學家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獲獎理由是“發現了一顆圍繞類太陽恒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2018年——美法加三位科學家Arthur Ashkin、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獲獎,獲獎理由是“在激光物理學領域所作出的開創性發明”。

      2017年——三位美國科學家Rainer Weiss、Barry C. Barish和Kip S. Thorne獲獎,獲獎理由是“對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的決定性貢獻”。

      2016年——英美三位科學家David J. Thouless、F. Duncan M. Haldane、J. Michael Kosterlitz獲獎,獲獎理由是“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

      2015年——日本科學家Takaaki Kajita和加拿大科學家Arthur B. McDonald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中微子振蕩,表明中微子具有質量”。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新聞網、公眾號“知識分子”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天堂|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 亚洲av无码成人影院一区|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亚洲精品在线网站|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电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婷婷|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亚洲av日韩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无码黄色网址|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 |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海翼|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入口|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站| 色窝窝亚洲av网|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素人|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