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20-02-06 18:27:40
疫情無疑是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醫藥股領漲,A股反彈迅猛。同時,一些概念股也跟風炒作,甚至連拉漲停。
股價大漲,不少上市公司忙不迭發布澄清公告,表示自身不生產藥品,也不銷售口罩,提示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醫藥主題基金經理認為,醫藥行業中長期向好趨勢不改,對于優質的醫藥股,當前上車仍然不晚。
Wind數據顯示,春節后首個交易日(2月3日)至2月6日,28個申萬一級行業僅三個實現正收益。醫藥生物行業以7.99%的漲幅傲視全場名列第一,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傳媒、計算機漲幅均不到1%。
2月3日到2月6日申萬一級行業指數漲幅
(數據來源:ichoice)
2月6日當天,漲停或接近漲停的醫藥股接近50只。
2月6日部分漲停的醫藥股
當然,在這其中,也不乏被“疫情”推上風口的相關個股。
連日來,部分上市公司發布“交易異常波動”或“風險提示”公告,稱自身經營并未有重大變化,并無與疫情防控直接相關的業務,或者說相關業務對業績影響較少,提示投資者理性決策,審慎投資。
人民同泰連續4個交易日漲停。2月6日,人民同泰發布股票交易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為醫藥流通企業,主要經營醫藥批發業務、醫藥零售業務。目前公司經營情況未發生重大變化。公司目前經營狀況正常,主營業務均未發生重大變化,公司不涉及醫藥制造業務。”
延江股份連續3個交易日漲停。2月5日,公司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稱:“目前產品為PE打孔膜、打孔無紡布,主要應用于衛生巾與紙尿褲的面層,尚無客戶采購本公司產品直接用于口罩的生產。針對本公司生產的部分可能用于生產口罩的材料,其目前尚處于產品測試階段,不會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潔特生物2月3日大漲108.5%。公司2月4日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稱:“目前日常經營情況正常,公司系以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料耗材為主,主營業務未發生重大變化。公司口罩業務以子公司廣州拜費爾空氣凈化材料有限公司為主體經營,其占公司營業收入比例較低,對本公司經營業績不存在重大影響。敬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哈藥股份連續4個交易日漲停。2月5日,哈藥股份發布股票交易風險提示公告稱:“目前經營狀況正常,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目前產品結構和主營業務均未發生重大變化。2019年雙黃連系列產品的銷售收入約占公司整體收入的2%,該系列產品對公司整體業績影響不大。”
江南高纖節后四個交易日上漲22.97%。2月5日,江南高纖發布股票交易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主要從事滌綸毛條和復合短纖維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滌綸毛條主要用生產高檔精紡呢絨面料;復合短纖維主要生產熱風熱軋無紡布、無塵紙,廣泛應用生產紙尿褲、衛生巾等一次性衛生用品,公司不生產口罩,下游客戶沒有口罩生產商。”
面對醫藥股行情,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了多位醫藥主題基金經理。他們認為,醫藥行業中長期發展趨勢不改,對于其中優質企業,當前上車也不晚。
博時醫療保健基金經理葛晨認為,從價值投資的層面講,短期的疫情對大多數標的影響有限。醫藥行業是一個長期穩健增長的行業。展望2020年,醫藥股投資的根本邏輯沒有發生變化,建議抓住醫藥板塊的三條投資主線——醫保衛生經濟學評價、個性化/高端化改善屬性的自費可選醫療消費、中國特有全球競爭優勢產業。考慮到市場的一些新增邊際變化,如股權質押風險化解、流動性相對寬松、創業板借殼并購重組政策放松,綜合估值、籌碼的因素,看好一些低位低估值有向好邊際變化的中小市值、二線/細分領域龍頭公司。
融通健康產業基金經理萬民遠表示,近期不少跟疫情關聯度較高的公司(如口罩、診斷試劑、相關治療藥物生產企業及藥店等)股價漲幅較大,后續會否因疫情結束而回調取決于疫情對公司業績的影響,部分公司如藥店等基本面確實因疫情短期業績增長加速,這類有基本面支撐的公司且股價上漲不離譜,股價有支撐。部分對公司業績貢獻不明顯,僅因概念炒作股價大幅上漲的,后續調整壓力較大。疫情本身對醫藥行業整體的基本面影響不大,且屬于短期一次性沖擊。醫藥需求相對剛性,部分消費升級等服務型需求可能因為疫情發生延遲消費,但對公司或行業中長期基本面影響不大。
寶盈醫療健康滬港深基金經理郝淼指出,在目前這個比較特殊的時期,醫藥股的表現是短期性的,更多還是要著眼于中長期來選股,優質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創新藥、CRO等領域中的優質公司,其中長期的確定性還是很高的。
長城醫療保健混合基金經理譚小兵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短期會對資本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不會改變中長期趨勢。對于醫藥行業來說,個股會出現分化,與疫情相關的公司受益于短期需求上漲,一季度業績增速可能會超出預期。
以上內容為每經APP出于傳遞信息的目的進行轉載,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