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03 22:05:15
電信行業分析師付亮表示,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先別著急上手5G手機,可以時常去運營商營業廳了解進展。除“追新一族”外,建議購買5G手機時間為2020年。2020年三月后,5G手機價格約為6000元,2020年四季度,大概能降到2000元左右,且具備現在萬元5G手機的大部分性能。
每經記者|劉春山 每經編輯|宋思艱
5月31日和6月3日,大盤連續兩個交易日都“綠了芭蕉”,但5G板塊卻“紅了櫻桃”。
6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一則官宣為5G板塊飄紅作了注解:其發布消息稱,“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發放5G商用牌照,我國將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進入5G商用元年后,投資高峰何時到來?便宜的5G手機哪一天能買到?
6月3日,工信部在公告中表示,因為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相結合,我國5G產業已建立競爭優勢。5G標準是全球產業界共同參與制定的統一國際標準,我國聲明的標準必要專利占比超過30%。
工信部在公告中強調,在技術試驗階段,諾基亞、愛立信、高通、英特爾等多家國外企業已深度參與,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5G已經具備商用基礎。同時,我國一如既往地歡迎國內外企業積極參與我國5G網絡建設和應用推廣,共同分享我國5G發展成果。
“工信部將于近期發牌的信息,意在提升國外企業聚焦國內5G市場。”通信行業資深分析人士趙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道,只有開放合作的市場才有利于5G標準的統一。我國加速5G商用,能迅速降低5G產業各方面的成本,有效輸出國內5G行業應用樣板,為全球5G發展提供可借鑒的演進路徑與商業模式。
今年1月,工信部領導曾表示,今年我國將在若干個城市發放5G臨時牌照,使大規模的組網能夠在部分城市和熱點地區率先實現。
在前不久的5月21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表示,目前5G技術和產品日趨成熟,系統、芯片、終端等產業鏈主要環節已基本達到商用水平,具備了商用部署的條件。
作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5G建設,上游連接著5G設備商,下游是手機等5G用戶端,承擔核心作用的則是電信運營商,運營商建網進程直接決定了用戶何時能用上5G高速網絡。
5月29日,在香港舉行的中國電信股東大會上,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表示,預計今年中國電信用于5G的投資為90億元人民幣,中國電信正在建立跨域SA(獨立組網)和NSA(非獨立組網)混合組網。記者注意到,90億元5G投資預算,與中國電信3月披露的年報中的數據并沒有增長。
更早前的5月22日,在中國移動年度股東大會上,董事長楊杰表示,5G投資高峰期在2020年~2022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此前的2018年年報中,中國移動稱,預計2019年資本開支為1499億元(不包括5G試商用投入),相較于2018年的1671億元減少10.3%。中國移動2018年報表示,加上5G投入今年總投資不會超過2018年。
雖然還未有正式面向公眾推出商用5G,《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國聯通已經在某衛視進行了5G品牌展示。4月,中國聯通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南京和雄安正式開通5G試驗網,這也是首個公開表示開通5G試驗網的運營商。中國聯通今年在5G上的投資預算為60億元~80億元。
野村中國電信及高科技股票分析師段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2019年并不是大規模基礎網絡建設的階段,整體規模控制在十幾個城市的范圍內,所以對基站和承載網絡建設的需求整體規模不會特別大。從2020年開始,5G的商用化就會真正展開。
運營商前期資金投入較少,直接影響到5G網絡的普及率。
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中國戰略合作總經理龐策近日在公開場合透露,“截至今年一季度,全球有147家運營商已經在部署5G實驗網;預測到2020年全球會有170家運營商推出商用5G網絡,全球5G用戶數將會達到7000萬。”從這個預測數據來看,相較于全球70億的人群,明年能用上5G的用戶仍然是少數。
根據公開報道,在前期試驗階段,在我國廣東、北京、上海、四川等近30個省市都撥通了首個5G電話。但另一方面,中國幅員遼闊,按照以往4G建設的節奏,人群密集地區先行,5G普及開來,或需要兩三年以上的時間。
趙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國內4G有300多萬的基站,意味著為5G兜底有一張廣覆蓋的網絡,這個優勢在全球是無與倫比的。同時,國內產業鏈聚焦SA方式為目標網,為行業應用的發力奠定了基礎,有利于未來傳統產業的升級。
電信行業分析師付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5G產業鏈已經基本成熟,確實到了5G商用的時候了。其同時告訴記者,加快5G商用也是為了緩解華為、中興等產業鏈壓力,釋放我國經濟發展空間。
付亮進一步分析道,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先別著急上手5G手機,可以時常去運營商營業廳了解進展。除“追新一族”外,建議購買5G手機時間為2020年。2020年三月后,5G手機價格約為6000元,2020年四季度,大概能降到2000元左右,且具備現在萬元5G手機的大部分性能。
“國內手機等終端產品發力5G,無論從市場規模還是產業鏈的齊全程度,都具備了潛在優勢。芯片層面具備了NSA+SA雙模能力的支持。在頻率層面,Sub 6GHz的商用,使得網絡規模和成本最優化,有利于5G網絡的連續覆蓋。”趙宇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