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03 23:10:3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今年共向兩會提交了七份書面建議,內容涉及產業互聯網、基礎科學研究、科技倫理、粵港澳大灣區、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就業、生態環保等問題。
每經記者|陳鵬麗 每經編輯|魏官紅
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何讓青少年在當下的網絡環境中健康成長?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向兩會第三次給出了相關建議。
3月3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馬化騰今年共向兩會提交了七份書面建議,內容涉及產業互聯網、基礎科學研究、科技倫理、粵港澳大灣區、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就業、生態環保等問題。其中,對于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及成長,馬化騰建議從觸網管理、家長介入、企業技術措施、大眾觀念培養等角度多措并舉,更系統有效地實現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
馬化騰建議,由國家牽頭,在各企業既有的防控措施和家長守護平臺基礎上,建立“一站式”的未成年人網絡使用管理平臺,這便于更深層介入和控制未成年人上網。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馬化騰今年向兩會提交的建議再次聚焦青少年的網絡保護問題,這也是馬化騰連續第三年提交相關議案。馬化騰在其提交的《關于多措并舉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建議》中詳細列出四點建議,希望以更系統、有效的方式保護未成年人的成長:
第一,建立統一平臺,對未成年人用戶進行有效識別。在各企業既有的防控措施和家長守護平臺基礎上,建立“一站式”的未成年人網絡使用管理平臺,幫助實現有效控制未成年人在全網范圍內的上網時長以及便于監護人更深層次的介入,對孩子上網進行個性化管理。
第二,加快制定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制度。建議由內容主管部門牽頭,結合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特點,就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信息和適宜未成年人接觸的具有正向價值的信息的內容種類、范圍等,加快制定相應判斷標準,建立內容風險識別的“適齡提示”制度,避免違法信息、不良信息繼續危害未成年人。
第三,全面加強網絡素養培育工作,培養大眾對互聯網發展應用的科學認知。除培養未成年人的安全上網意識外,還應全面提升包括未成年人、監護人和學校教師等在內的大眾網絡素養教育水平。建議由民政、教育主管部門牽頭,研究制定“全民網絡素養”規劃,提高大眾網絡素養,幫助正確認識、使用互聯網。
第四,推動相關研究組織和社會組織建立,加強專業人員培訓。建議進一步支持、鼓勵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研究組織及社會組織的建立,加強相關問題研究、培養專業人才,并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
記者了解到,馬化騰的建議也道出了游戲企業的普遍心聲。當前,實施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仍然存在很多落地執行的困難,不少游戲企業人士都曾告訴記者,未成年人保護問題不應由企業單打獨斗來完成,來自社會各界以及國家層面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在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方面,防止未成年人游戲沉迷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記者注意到,由于《王者榮耀》游戲的持續火爆,騰訊被指影響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而遭到外界的口誅筆伐。
給未成年人營造一個健康的上網環境,既關乎騰訊的長遠發展,也關乎國家的未來。所以騰訊這幾年采用了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規范青少年的上網行動,馬化騰更是連續三年提交相關議案。
在剛過去的3月1日,騰訊開始測試游戲“兒童鎖”模式,啟動史上最嚴的游戲防沉迷措施,13周歲以下未成年人在首次登錄游戲前被強制要求登記認證,只有在監護人授權完成“解鎖”后才能登錄。
如果順著時間軸往回看,可以發現騰訊所采取的防沉迷措施正在不斷加碼。
2017年2月,騰訊上線成長守護平臺,協助家長了解孩子游戲和消費動態,并通過合理設定孩子游戲行為,以達到守護其健康成長的核心目的;2017年6月,騰訊發布了健康系統,對未成年人的游戲時間進行限制;2018年9月,健康系統接入公安權威數據平臺,對所有用戶進行最嚴格的實名校驗。隨后,騰訊又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于該系統。
經過幾年時間的打磨,騰訊已經初步建立了全方位覆蓋網絡游戲“事先、事中、事后”的未成年人健康上網保護體系。
有評價認為,騰訊通過這些嚴苛的手段,千方百計讓未成年人少玩游戲,其實表達了一個明確的信號,那就是不去賺小學生的錢。
但即便如此,不少學者認為,在防沉迷這個問題上僅依靠游戲企業還不夠,需要家庭、學校、監管部門等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而家庭的監管和教育又是重中之重。
在《人民日報》此前刊發的《三問網絡游戲防沉迷:怎么玩才算健康》一文中,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海波就明確指出,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往往是因為親子關系存在四類問題:一是父母不了解孩子在網上干什么;二是父母在線上和線下都沒有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三是父母放任孩子玩網絡游戲,缺引導;四是父母自身也沉迷,樹立壞示范。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斷有業內人士呼吁,家長需要不斷提高網絡素養,跟自己的孩子建立起良性互動,引導未成年人健康上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