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10 00:14:23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和新經濟、新技術發展的背景下,知識和信息能夠低成本的獲取及傳播,使得原本所謂的技術獨享壁壘很容易被瓦解。傳統技術型公司想要憑單一技術來獲得長遠發展,變得愈發艱難。
每經記者|靳水平 每經實習編輯|徐斐
隨著以“獨角獸”為代表的新經濟企業廣受關注,傳統技術型公司如何擁抱新經濟顯得尤為關鍵。
實際上,如今很少有企業能僅憑借一項創新技術獲得長遠的發展,大部分傳統技術類企業都在尋求轉型,以應對飛速變化、競爭激烈的“新經濟時代”。
8月9日,在成都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品牌節新經濟與獨角獸品牌發展論壇上,漢王科技副總裁楊晶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傳統技術公司擁抱新經濟,必須破除技術迷信思維和單一產品思維,一定要花精力高度關注技術的場景化運用”。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和新經濟、新技術發展的背景下,知識和信息能夠低成本的獲取及傳播,使得原本所謂的技術獨享壁壘很容易被瓦解。想要憑單一技術來獲得長遠發展,變得愈發艱難。
傳統技術公司如何擁抱新經濟?楊晶濤認為,需要注重六條戒律,分別是:破除技術迷信思維、破除單一產品思維、理解社會思維與技術思維的差異、原研技術的風險控制與市場應用閉環(過橋模式)、創造需求與順應需求的平衡和高度關注技術的場景化運用。
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楊晶濤強調,傳統技術公司一定不要技術迷信,不能用技術思維來限制企業發展。在產品方面,建議企業有更多的產品組合;在體驗上,也不能局限于單一的產品,而是要放在社會平臺上去考慮。
在他看來,傳統技術型公司需要的是順應需求,而不是創造需求。對于傳統技術公司來說,其原創力和創造力是足夠的,加之自身的技術工具足夠,轉型要比其他公司更快,“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理解社會需求”。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傳統技術公司擁抱新經濟,一定要注重產品的場景化運用,因為只有把場景做得足夠,技術才可能到場景中去賦能,技術價值才能得到有效發揮。”楊晶濤表示。
事實上,新經濟具有聚合共享、跨界融合、快速迭代、高速增長的特征,在發展不同階段、不同層次具有不同的內涵。在此背景下,脫離應用場景和市場發展,任何技術和優勢都難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楊晶濤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指出,當技術達到一定高度,實際上就具有了通用性,“比如現在做人臉識別的公司很多,但重要的是要考慮你的產品需要放在什么場景中去運用,來把它的價值發揮到更大”。
漢王科技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目前主要在人臉及生物特征識別領域、大數據領域、智能終端產品領域和筆觸控與軌跡領域展開布局。
在采訪過程中,楊晶濤也主要談及了漢王科技的人臉識別,“人臉識別是我們主要的業務方向,現在已經有很多應用場景,包括智慧城市、特色小鎮、城市交通監控、公安身份證認證系統等方面都用得到”。
漢王科技副總裁楊晶濤(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靳水平/攝)
漢王科技作為國內人臉識別技術行業的龍頭企業,其人臉識別產品營收在2015年、2016年分別占公司總營收的20.69%、17.01%,2017年則占公司總營收59.53%,在分產品中位居第一位。
楊晶濤表示,除了傳統業務要繼續“跑馬圈地”、繼續做大以外,在新技術方面,也一定要找到突破口,這些新技術包括基因檢測技術、嗅覺識別技術等。他認為,以上技術都較為高端,需要認真去探索,而從另一方面來講,如何用商業模式去支撐研發技術成本也很重要。
“作為技術公司,不能光去搞研發,而不注重產品的具體應用,或是沒有運用,無法將產品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那樣就可能‘壯志未酬身先死’。”楊晶濤說。
楊晶濤最后提到,目前有很多公司在人臉識別業務方面展開布局,該領域的競爭也十分激烈。“除技術能力外,商業談判能力、銷售能力,以及是否切合社會需求,這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