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22 23:32:10
今天,華夏基金2017年的業績表現披露——營業收入達到39.13億元、凈利潤達到13.67億元,兩項數據同比2016年小幅下降。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左越
每經記者 左越 每經編輯 肖鴻月
今晚,券商“老大哥”中信證券終于公布了2017年的年報數據。在這當中,其子公司華夏基金在2017年的業績表現也得以披露。2017年,華夏基金的營業收入為39.13億元、凈利潤為13.6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與2016年的業務展望相比,今晚這份年報中,對華夏基金新一年業務的展望還特別提到了“大力推動養老業務”。
根據公告數據,截至2017年12月31日,華夏基金總資產為94.64億元,凈資產為73.67億元。與2016年相比,華夏基金的總資產和凈資產規模都有所上升。
在2017年里,華夏基金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39.13億元、13.67億元,與2016年相比均有所下降。在2016年,華夏基金的營業收入為41.04億元、凈利潤為14.58億元。與2016年相比,兩項數據的同比分別下降4.6%、6.2%。
在中信證券2017半年報中,華夏基金2017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數據分別為16.22億元、5.34億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此數據核算發現,2017上半年、下半年對營業收入的貢獻比例分別為41.45%、58.55%。從凈利潤來看,去年下半年的貢獻比例也要稍大于上半年。
此外,在年報中還披露了華夏基金的員工數據,包括派遣員工在內,華夏基金共有員工942人,與2016年相比增加了47位。
今晚這份年報與2016年年報當中的業務展望部分,雖然語句表述有所差異,但仍然是圍繞華夏基金提高投研能力、堅持客戶導向、把握國際化趨勢這三個方向。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年報還特別提到了“大力推動養老業務”這一目標——“華夏基金將進一步豐富和優化投資策略,繼續全面提升投研水平,持續完善產品布局,促進新策略產品化,抓住市場機遇有效推進銷售業務,提高機構客戶覆蓋率,大力推動養老業務,把握國際化趨勢,保持行業綜合競爭力”。
公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華夏基金本部管理資產規模為8696.15億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3988.08億元,非貨幣公募基金規模行業排名第二;機構業務資產管理規模4708.07億元(不含投資咨詢等業務),機構業務規模保持行業前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據Wind資訊數據發現,華夏基金共有超過20只新發基金在去年成立。其中華夏鼎智、華夏惠利、華夏鼎祥三個月的規模都超過40億元。在華夏基金去年新成立的基金中,共有7只靈活配置型基金、6只中長期純債基金、3只普通股票型基金等。
具體到基金業績方面,華夏基金旗下去年收益率超過10%的基金共有45只(各份額分開計算)。其中,華夏上證主要消費ETF的年內收益率最高,達到46.6%。
如果把時間軸拉長,從各只基金成立日期算起,截至目前,華夏基金旗下共有159只基金取得正收益。其中,6只基金的收益率超過500%,分別是華夏大盤精選、華夏回報A、華夏收入、華夏紅利、華夏成長、華夏回報2號。而這6只基金其實也是華夏基金旗下的“老資格”了,成立時間均超過10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