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26年準確率超七成的A股“1月效應”今年靈不靈?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03 00:30:35

      1月3日是A股2017年第一個交易日,投資者對當日A股收盤漲跌無疑較為關注,也將目光再度投向了“1月效應”。記者將1991年~2016年的26年里,滬指月度、年度表現進行了詳細統計,發現在這26年里,滬指1月表現與全年表現有19年同向,即1月漲則全年漲、1月跌則全年跌。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宋思艱 楊建 每經編輯 張力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宋思艱 楊建 每經編輯 張力

      在傳統股市智慧中,有一個效應叫做“1月效應”,指每年1月股市的升跌預示著全年走勢,若1月份升市,該年全年股市有較大機會上升,若1月是下跌的話,那全年下跌的概率也較高。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了A股26年的歷史數據。除了“1月效應”之外,開年首個交易日的漲跌之中,是否也藏有密碼?具體到操作上,板塊的漲跌是否也有一定的規律?

      我們每天都會看到“赤橙黃綠青藍紫”等各種顏色,每個人也對顏色有不同的偏好。但1月3日對投資者而言,只關心兩種顏色:A股到底收紅還是收綠?

      要討論開年首個交易日收紅還是收綠,就不得不涉及一個效應——每到新年的1月、每到1月第1個交易日,市場都會議論“1月效應”。那么,這一效應的準確率到底有多高?除了“1月效應”之外,開年首個交易日的漲跌之中,是否也藏有密碼?

      1月與全年漲跌同向概率73%

      1月3日是A股2017年第一個交易日,投資者對當日A股收盤漲跌無疑較為關注,也將目光再度投向了“1月效應”。

      記者注意到,所謂“1月效應”,有兩個說法:一是由所謂“月份效應”演變而來,比如美國股市1月平均收益率顯著高于其他月份;另一個說法認為,1月行情與全年行情具有較大關聯。這里要討論的是后一種說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1991年~ 2016年的26年里,滬指月度、年度表現進行了詳細統計。由此注意到,滬指1月表現與全年表現相關性確實較大。

      具體來看,1991年~2016年的26年里,滬指1月表現與全年表現有19年同向,即1月漲則全年漲、1月跌則全年跌。

      有趣的是,上述同向漲跌的概率頗為穩定:26年里,滬指1月漲跌與全年漲跌有19年同向,概率是73.08%;2007年~ 2016年的10年里有7年同向,概率是70%;1991年~2000年的10年里,也有7年同向,概率是70%。

      根據上述統計數據,1月行情與全年行情關聯較大。那么,1月首日行情是否與1月全月行情也有某種程度的關系呢?

      記者對1991年~2016年的26年里,滬指1月首個交易日與全月漲跌進行了統計,發現其中有18年,滬指1月首日漲跌與全月漲跌同向,概率為69.23%。近10年中,這一概率為60%。

      對于上述情況,專業人士如何看待?

      1月2日晚間,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般而言,1月走勢可能給全年“定量”,可能會給投資者造成心理影響。2016年是表現最突出的一年,1月兩次熔斷,滬指當月下跌22.65%,影響了投資者信心,造成全年走勢疲弱,最終全年滬指下跌12.31%。

      他認為,1月大漲大跌,對全年行情影響較大;若1月是漲跌不明顯的震蕩行情,則對全年影響不大。

      不過,國金證券資深大類資產配置分析師徐陽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個人不太認同所謂的“1月效應”,因為從邏輯和機理上不容易找到合理的解讀,因此73%的概率可能是碰巧。

      私募:上半年看好主板機會

      在對“1月效應”進行深度分析后,讓我們將目光轉向具體操作。

      記者注意到,從私募觀點來看,普遍較樂觀。

      西藏銀帆投資李志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看漲2017年1月行情,但要關注新股擴容:若速度較快,可能對投資者產生心理壓力;若擴容放緩,市場反彈力度會較強。他表示,整體而言,2017年上半年看好主板投資機會,下半年看好中小創超跌反彈機會。

      華銀精治丁洋告訴記者,2017年機會比2016年多,整個市場也比2016年好做,因為2016年主板、創業板跌幅都較大。他認為,1月首個交易日小幅高開幾率較大,但整個1月或仍為震蕩行情。

      西藏琳瑯投資王琳對記者表示,2017年首個交易日收陽概率較大,因為滬指已調整5周,在目前這個位置出現反彈的概率較大,但仍不改中期弱勢格局,對2017年整體行情謹慎。

      那么,2017年應如何進行大類資產配置呢?

      徐陽表示,目前看,通脹是配置主線。若按照這條主線配置,股票和大宗商品均有配置價值;固收類是應規避的品種;房地產類也會受到限制。

      楊德龍表示,2016年四季度,樓市已現拐點,樓市量價齊跌,2017年這一趨勢或將延續。樓市拐點或成為股市起點,部分資金或從樓市流出進入股市。他還表示,債市2016年已現利率拐點,美聯儲加息傾向讓債市大幅下跌,這意味著債市牛市或終結。

      楊德龍認為,2017年大類資產配置機會主要來自A股,特別是大盤藍籌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宋思艱楊建每經編輯張力 在傳統股市智慧中,有一個效應叫做“1月效應”,指每年1月股市的升跌預示著全年走勢,若1月份升市,該年全年股市有較大機會上升,若1月是下跌的話,那全年下跌的概率也較高。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了A股26年的歷史數據。除了“1月效應”之外,開年首個交易日的漲跌之中,是否也藏有密碼?具體到操作上,板塊的漲跌是否也有一定的規律? 我們每天都會看到“赤橙黃綠青藍紫”等各種顏色,每個人也對顏色有不同的偏好。但1月3日對投資者而言,只關心兩種顏色:A股到底收紅還是收綠? 要討論開年首個交易日收紅還是收綠,就不得不涉及一個效應——每到新年的1月、每到1月第1個交易日,市場都會議論“1月效應”。那么,這一效應的準確率到底有多高?除了“1月效應”之外,開年首個交易日的漲跌之中,是否也藏有密碼? 1月與全年漲跌同向概率73% 1月3日是A股2017年第一個交易日,投資者對當日A股收盤漲跌無疑較為關注,也將目光再度投向了“1月效應”。 記者注意到,所謂“1月效應”,有兩個說法:一是由所謂“月份效應”演變而來,比如美國股市1月平均收益率顯著高于其他月份;另一個說法認為,1月行情與全年行情具有較大關聯。這里要討論的是后一種說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1991年~2016年的26年里,滬指月度、年度表現進行了詳細統計。由此注意到,滬指1月表現與全年表現相關性確實較大。 具體來看,1991年~2016年的26年里,滬指1月表現與全年表現有19年同向,即1月漲則全年漲、1月跌則全年跌。 有趣的是,上述同向漲跌的概率頗為穩定:26年里,滬指1月漲跌與全年漲跌有19年同向,概率是73.08%;2007年~2016年的10年里有7年同向,概率是70%;1991年~2000年的10年里,也有7年同向,概率是70%。 根據上述統計數據,1月行情與全年行情關聯較大。那么,1月首日行情是否與1月全月行情也有某種程度的關系呢? 記者對1991年~2016年的26年里,滬指1月首個交易日與全月漲跌進行了統計,發現其中有18年,滬指1月首日漲跌與全月漲跌同向,概率為69.23%。近10年中,這一概率為60%。 對于上述情況,專業人士如何看待? 1月2日晚間,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般而言,1月走勢可能給全年“定量”,可能會給投資者造成心理影響。2016年是表現最突出的一年,1月兩次熔斷,滬指當月下跌22.65%,影響了投資者信心,造成全年走勢疲弱,最終全年滬指下跌12.31%。 他認為,1月大漲大跌,對全年行情影響較大;若1月是漲跌不明顯的震蕩行情,則對全年影響不大。 不過,國金證券資深大類資產配置分析師徐陽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個人不太認同所謂的“1月效應”,因為從邏輯和機理上不容易找到合理的解讀,因此73%的概率可能是碰巧。 私募:上半年看好主板機會 在對“1月效應”進行深度分析后,讓我們將目光轉向具體操作。 記者注意到,從私募觀點來看,普遍較樂觀。 西藏銀帆投資李志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看漲2017年1月行情,但要關注新股擴容:若速度較快,可能對投資者產生心理壓力;若擴容放緩,市場反彈力度會較強。他表示,整體而言,2017年上半年看好主板投資機會,下半年看好中小創超跌反彈機會。 華銀精治丁洋告訴記者,2017年機會比2016年多,整個市場也比2016年好做,因為2016年主板、創業板跌幅都較大。他認為,1月首個交易日小幅高開幾率較大,但整個1月或仍為震蕩行情。 西藏琳瑯投資王琳對記者表示,2017年首個交易日收陽概率較大,因為滬指已調整5周,在目前這個位置出現反彈的概率較大,但仍不改中期弱勢格局,對2017年整體行情謹慎。 那么,2017年應如何進行大類資產配置呢? 徐陽表示,目前看,通脹是配置主線。若按照這條主線配置,股票和大宗商品均有配置價值;固收類是應規避的品種;房地產類也會受到限制。 楊德龍表示,2016年四季度,樓市已現拐點,樓市量價齊跌,2017年這一趨勢或將延續。樓市拐點或成為股市起點,部分資金或從樓市流出進入股市。他還表示,債市2016年已現利率拐點,美聯儲加息傾向讓債市大幅下跌,這意味著債市牛市或終結。 楊德龍認為,2017年大類資產配置機會主要來自A股,特別是大盤藍籌股。
      A股“1月效應”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3

      0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无套内射|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DVD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产区对比|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 亚洲综合欧美色五月俺也去| 亚洲欧洲免费无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二级港台二级| 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 亚洲影视自拍揄拍愉拍|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俺去了|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8| 狠狠色婷婷狠狠狠亚洲综合|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 精品久久亚洲一级α| 亚洲女人被黑人巨大进入|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12p|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亚洲成av片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片天堂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