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4 00:58:50
眾所周知,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改造與沖擊已經越趨明顯,且趨勢已經無法逆轉。近幾年,傳統行業積極擁抱互聯網正是順應了這一潮流。“不轉型是等死,亂轉型是找死”。雖然金螳螂(002081,SZ)從事的公共建筑裝飾行業受互聯網沖擊遠未到來,但如何擁抱互聯網,金螳螂通過冷靜思考,找到了一片藍海。
2014年6月,金螳螂與家裝e站創始人股東共同出資設立的 “金螳螂(蘇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以O2O(OnlinetoOffline)模式正式進軍家裝市場。與業內人士分析,此次“聯姻”,是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是電商發展對家裝行業的必然改變。金螳螂與家裝e站 “聯姻”后,計劃未來三年投入近10億元,開拓裝飾電商O2O海藍市場,讓裝飾行業透明化、簡單化,打掉傳統裝飾行業固有頑疾,加速傳統裝飾行業轉型升級。
去中介化,加速裝修透明化和裝企轉型升級步伐
多年來,裝修行業有“深耦合、高離散”的特點。因此傳統裝飾行業弊病眾多,裝修環節存在不系統、不透明、管理不規范等問題。
家裝e站與金螳螂“聯姻”,將利用電商模式,實現傳統家裝中的設計、產品、施工真正分離,顛覆傳統家裝盈利模式,避免傳統家裝設計師吃主材回扣、報價不透明、施工增項等傳統家裝痼疾,打掉傳統裝飾行業不合理利潤,用電商O2O模式和主材的F2C(工廠直接到消費者)模式,讓裝飾行業真正實現去中介化,讓裝修更透明、更簡單。
服務是命根,重構家裝產業生態鏈
金螳螂作為連續12年全國排名第一的裝飾行業的龍頭企業,擁有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超過4000人的設計師團隊,公司建立起了在裝飾行業里獨有的標準化施工過程管理體系,覆蓋公司整個經營管理的erp系統、BI管理駕駛艙,以及2014年全面上線的E化管理系統,做到了每個項目品質均等,完成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工程項目,贏得了廣大客戶的好評;公司與超過200家材料廠家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材料的品質與成本控制得到了保證。但這些優勢,公司只用在了公裝業務領域,沒有將這些優勢最大程度地發揮。如果金螳螂做家裝電商,不僅不會產生左右手互博的現象,還會產生協同效應,將公司優勢效能最大化。
家裝e站與金螳螂的“聯姻”,絕非偶然“艷遇”。在移動互聯和電商時代,裝飾行業也迎來了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
聯姻后,金螳螂和家裝e站彼此至少縮短了兩年的探索實踐。電商O2O最難得的是產品和服務;產品的問題,目前已經解決了,現在就是要把服務做到極致。因為,未來服務是命根。
雙方通過供應鏈的整合體系、IT體系和認證培訓體系的支撐,徹底實現服務去中介化和服務商品化,按照標準和流程,對人的服務進行分解和量化,讓服務變成獨立商品。通過流程和系統,把服務做到極致。
家裝e站,這一基于電子商務的家裝電商O2O模式,掀起了行業新的革命,也為傳統家裝企業的轉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商機。家裝e站重塑裝修行業生態鏈,通過“標準、透明、保障”三大核心因素讓裝修企業、建材企業、業主牽手在一起,杜絕中國傳統裝修作業中出現的四大陋習——增項加價、以次充好、預算陷阱、費時費錢,挽救行業的信任危機。
2015年覆蓋全國2000多個城市,家裝電商將加速家裝工業化進程
對于未來家裝電商的發展,家裝e站創始人孟德認為,家裝是一片藍海市場。
他介紹,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發展,經歷了從標準化、輕服務,如網購圖書,到非標準、輕服務,如網購服裝,再到標準化、重服務,如網購家電的過程。未來的藍海市場,一定是非標準、重服務的行業,如裝修行業。
家裝電商則是天然的O2O,是未來的藍海市場。且家裝電商O2O模式,將促使行業的深度整合及整個流程的標準化、透明化,這些將加速裝飾行業的工業化進程。
不少業內人士看好家裝e站開創的家裝電商O2O模式,因為此模式不是簡單的網上交易、線下消費,而是對家裝行業生態鏈的重新構建,終結了傳統家裝施工轉包、惡意增項等頑疾,實現了報價前置化、施工環節滿意后再付款,以及施工環節標準化、驗收可視化,真正實現了去中介化的行業深刻變革,解決了傳統家裝產品和服務售前預算標準化和售后施工標準化兩大難題。
2014年,家裝e站已經完成全國400多城市的布局,至2015年,家裝e站將覆蓋全國2000多個城市,裝飾電商透明化、標準化、零增項、一口價、一站式等新型裝修方式,將惠及上億消費者。
公裝家裝并重,金螳螂再迎發展新機遇
自成立以來,金螳螂一直深耕于公裝領域。其敢于拼搏的勇者信念、時刻如履薄冰的危機意識、良好的市場口碑、優異的管理能力,不愧于裝飾行業的 “旗艦”稱號。2006年上市后,公司營業收入增長超過10倍,凈利潤增長超過20倍,股價自掛牌以來上漲15倍,給資本市場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現進軍超過萬億的家裝及家裝后市場,無疑將給公司二次騰飛增添有力的翅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