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11-14 20:36:30
之前預期也是三年左右免稅,但是政策出臺時間超預期,顯示托市的決心。
每經記者 金微 發自北京
滬港通稅收政策正式出臺,多位業內人士稱免稅政策安排超預期。
今天,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證監會聯合下發關于滬港通試點及QFII、RQFII稅收政策通知,主要包括幾大部分:明確自2014年11月17日起至2017年11月16日止,對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投資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三年內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通知明確,自2014年11月17日起,對香港市場投資者(包括企業和個人)投資上交所上市A股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暫免征收所得稅;對香港市場投資者(包括單位和個人)通過滬港通買賣上交所上市A股取得的差價收入,暫免征收營業稅;香港市場投資者通過滬港通買賣、繼承、贈與上交所上市A股,按內地現行稅制規定繳納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內地投資者通過滬港通買賣、繼承、贈與聯交所上市股票,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現行稅法規定繳納印花稅。同時對其他有關稅收政策問題根據現行稅制規定予以明確。
證監會稱,對內地個人買賣港股差價三年內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屬于此次滬港通稅收政策的優惠措施之一。主要考慮滬港通尚處于啟動試點階段,為吸引內地個人赴港投資,推動滬港通的開展,在稅收政策方面給予適當優惠。免稅期限暫定三年,未來根據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和開放的總體情況等綜合因素再統籌研究。
至于香港暫免征所得稅的政策安排,證監會稱,主要是考慮到香港市場投資者按內地和香港稅收安排或其他稅收協定申請免稅待遇程序復雜,耗時較長,為減輕納稅人和稅務機關的執行成本,從政策上明確了免稅待遇。
滬港通稅收政策出臺之前,海外機構投資者最關注的仍是A股交易的稅收問題。比如,通過滬港通投資相關A股,遇上市公司分紅及送股,紅利稅如何征收;賣出A股時,是否免征收資本利得稅等稅收細節。
按照現行稅法規定,QFII、RQFII取得我國股票等權益性投資資產的轉讓所得,應繳納企業所得稅。另外,當前QFII按照10%預提資本利得,但這一筆資金只是在賬面預提,至今并沒有正式兌付,而RQFII、QFII也類似,滬港通是否繳納和如何繳納資本利得稅也為業界關注。
針對QFII等問題,三部委也明確,自2014年11月17日起,對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取得來源于中國境內的股票等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
證監會稱,主要是考慮到QFII、RQFII和滬港通在交易性質和經濟實質上的類似性,在稅收政策方面宜通盤考慮,否則容易造成稅收政策不公平,甚至引發避稅問題。
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滬港通稅收工作政策性強,稅收政策需要監管層考慮多種因素慎重決策,這次滬港通對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QFII等資本利得稅實行免征或免征三年的政策,對A股無疑是一大利好。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認為,財政部公布滬港通試點及QFII、RQFII一系列稅收政策,上述稅收政策對支持滬港通試點順利開展,促進中國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健康發展將發揮積極作用,方向正確,打消了投資者的疑慮,對A股與港股皆屬重大利好消息。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首席策略師洪灝評論認為,這一政策利好A股,暫時統一了QFII和滬港通資本利得稅收上的處理。雖然市場之前預期也是三年左右免稅,但是政策出臺時間超預期,顯示托市的決心。
證監會稱,上述稅收政策對支持滬港通試點順利開展,促進中國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健康發展將發揮積極作用。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