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0 00:45:29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記者 王硯丹
3月至今,大盤持續低迷,一些中小市值高價股也出現了回調,在這樣的背景下,投資者操作難度進一步加大。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兩融平臺來看,投資者偏好似乎正發生著微妙的改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3月17日、18日(本周一、周二),滬深兩市融資買入前十名中,一些低價股赫然在列。
受青睞個股去年表現一般
本周一、二,烯碳新材(000511,收盤價5.78元)兩個交易日共發生了3.47億元融資買入,占二級市場成交的18.35%;其融資償還為2.33億元,融資端凈流入1.14億元,期間公司股價大漲9.36%。而該股股價自1月10日的3.14元低點啟動以來,目前漲幅已經高達84.08%。
同期,萬向錢潮(000559,收盤價11.08元)也發生3.83億元融資買入,自股價從今年1月23日4.94元啟動以來,公司股價也已經翻倍。
此外,價格不足10元的同濟科技(600846,收盤價8.18元)也受到青睞,周一和周二共發生了2.73億元融資買入。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低價股在去年創業板、中小板火爆之際均表現一般。如萬向錢潮2013年全年僅上漲24.94%(前復權,下同);同濟科技稍好,全年上漲32.94%;烯碳新材全年僅微漲5%,且還在今年1月出現過一輪暴跌。
“這可以視為投資者興趣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師表示:首先,創業板指自2012年12月見底585點到今年2月見頂1571點,漲幅達169%,不少個股出現5倍以上的漲幅。
其次,以銀行、地產等為首的藍籌股受經濟周期影響表現不佳,一些上市時間較長的低價股也無人問津。不過,在獲利盤已極為豐富的情況下,中小盤高價股吸引力也明顯下降,且考慮到主要代表中小企業經營狀況的匯豐PMI在1月和2月連續跌破榮枯線,事實上創業板、中小板的高估值與經濟基本面的背離正在加大。
因此,由于融資和融券均有著最長180天時間限制,很可能去年一些在高價股上獲利的融資者到期后已撤出,轉向部分價格低廉、且有概念支撐的低價股。
融資客撤離網宿科技
事實上,上述三只個股中,萬向錢潮因其控股股東收購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菲斯科公司,且集團曾承諾將電動車業務注入上市公司而一度受到投資者瘋狂追捧,融資者杠桿交易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烯碳新材原名“銀基發展”,今年1月才進行了更名,主營變更為石墨類產品、石墨烯及納米碳、碳素類產品、耐火材料、活性碳類產品、烯碳新材料、稀土碳基復合材料等。公司已經與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研究院共同開展新能源用碳烯材料的研發等方面技術合作。
同濟科技則屬于氫燃料電池概念股,公司持股36%的子公司中科同力化工材料公司從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關鍵材料與部件研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融資客青睞上述低價且有各種概念支撐的個股同時,在部分高價股上也出現撤資跡象。本周一、周二,兩市第三高價股網宿科技(300017,收盤價130.44元)發生了2.77億元融資買入,但是融資償還達到2.92億元。截至周二收盤,公司融資余額為7.69億元,較3月5日8.60億元的高點減少了約9000萬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