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0 00:45:2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蒙湘林
每經記者 蒙湘林
昨日 (3月19日),中茵股份(600745,收盤價13元)和天保基建(000965,收盤價5.74元)雙雙漲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昨日晚間,上述兩家房企均發布公告稱,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申請獲得證監會通過。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兩家中小房企的定增獲證監會通過,意味著上市房企再融資將正式開閘,但鑒于目前經濟整體轉型和對房地產行業雙向調控原則,后續房企再融資申請審批很難“一步到位”,將有條件地階段性放開。
中茵未表示獲“無條件”通過/
昨日晚間,中茵股份公告稱,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獲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天保基建也發布公告稱,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獲證監會發審委無條件通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昨日上午,中茵股份和天保基建股票就在盤中雙雙漲停。
中茵股份曾于2013年3月19日公告了定增預案,擬以9.23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股票1.09億股,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凈額約9.86億元將用于發展公司黃金采選和連鎖醫藥零售等兩大新業務。
2013年8月16日,中茵股份又公布了修訂后定增預案,可謂“改頭換面”,除定增底價、數量及募資總額發生較大變化外,公司募資投向也發生變化。根據修訂后預案,公司擬以不低于9.53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8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17.15億元。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公司全資子公司江蘇中茵置業有限公司之控股公司徐州中茵置業有限公司“徐州中茵廣場項目”的開發與營運。
天保基建則在2013年9月6日發布定增預案,擬以不低于4.48元/股的發行價格,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3.46億股,募集資金15.5億投建三個房地產項目并補充流動資金。此三個項目分別是天保房地產空港商業區住宅項目(一期),天保金海岸D06住宅項目,天保金海岸D07住宅項目,項目所在地均位于天津市。
據了解,此前涉足商業地產經營的海印股份也曾于去年發布定增,擬募資8.34億元投向本地國際展貿和汽車商貿園建設。今年1月27日,公司公告宣布該定增申請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但市場普遍認為并非純正房企的海印股份即使定增獲批,并不意味著房企再融資真正開閘。
在今年“兩會”上,住建部副部長姜偉新對房地產政策的表述是“雙向調控”,此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答記者問時明確表示,對于房地產市場要因城因地分類進行調控。同時,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也表示,今年6月將出臺《不動產統一登記條例》。這些表態再加上最近綠地借殼上市、萬科B轉H加速等消息,都讓市場對于房地產行業政策預期趨于樂觀。
專家:再融資或階段性放開/
自2010年國務院發布“國十條”以來,涉及房地產的銀行、股票定增等融資渠道事實上已經被監管層全面叫停,直到去年上半年,隨著新湖中寶等房企率先發布定增融資,目前已經超過40家房企發布再融資方案,募資金額接近千億元,再融資何時開閘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亞太城市開發協會會長謝逸楓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茵股份和天保基建兩家房企的定增申請獲批,意味著房企再融資將正式開閘,同時對后續房企再融資申請將起到積極的示范效應。”
他表示,兩家房企的申請之所以能獲得監管層通過,跟目前中央相關的經濟和調控政策有關,經濟穩增長需要房地產的刺激,雙向調控也需要給房地產留適當的 “口子”,當然,此次開閘后,后續房企的再融資還將根據公司質地、資金項目等標準進行區別對待,階段性放開才是監管層的調控節奏。
中原地產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對此則認為:“從(中茵股份、天保基建)定增項目的內容看,項目地位于天津、徐州這類二三線城市,項目定位為城市商業地產和居民住宅地產,這也意味著監管層對地產項目的放開已經從過去的保障房、棚改舊改、自住房遞進到了一般性商品住宅,有很明顯的示范意義。”
張大偉進一步分析道:“樓市已不復過熱情況,政策從防過熱逐漸過渡到防突然降溫。最近銀行停貸、三四線樓市降價都促使中央開始考慮是否有局部托底、階段性穩住的必要性”。”
私募:不足以逆轉龍頭股走勢/
此次兩家A股上市房企定增獲批,自然也令各方開始評估地產股行情將如何演繹。
成都鑫源錦匯策略分析師王曉鋒對記者表示:地產融資開閘導致市場出現政策局部放松預期,地產股繼續下跌可能性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短期看,中茵股份天保基建這類企業規模小、融資額小、項目敏感度較低的中小地產股率先獲政策福利,投資者可挖掘定增獲批預期較大的中小地產股。
廣東澤泉投資董事長辛宇表示,中小房企定增獲批對于地產板塊的影響力相對較小,至于“招保萬金”這類龍頭股,由于本身盤子大,股價還不足以逆轉。
值得注意的是,綠地集團本周一晚公布了655億元借殼金豐投資上市A股方案,次日A股市場除了相關概念股遭到爆炒外,包括“招保萬金”等大中型地產股股價表現仍舊低迷。昨日,地產板塊整體漲幅也僅為0.01%,萬科A、保利地產仍以下跌報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