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1 00:59:3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康得新董事長鐘玉,以探尋預涂膜龍頭的成長基因。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昊 彭小東
每經記者 張昊 彭小東
今年中國資本市場最引人注目的年度盛會——第三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將于2013年11月28日~30日在成都舉行。此次峰會將緊緊把握當今經濟脈搏,聚焦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變革創新”,探討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上市公司、資本市場變革創新的新機遇、新發展。
作為優秀上市公司管理者中的代表,康得新董事長鐘玉將參加此次峰會,并與業界精英們交流——康得新是如何發展成為預涂膜行業老大的?在轉型升級中,康得新又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康得新董事長鐘玉,以探尋預涂膜龍頭的成長基因。
她注定是中小板公司里的傳奇!
3年前不被業內看好,3年后卻成了機構們爭相追逐的“寵兒”。
3年前(2010年)凈利潤7009.25萬元,3年后(2013年)前三季度已實現4.68億凈利潤!
3年前上市首日 (2010年7月16日)的開盤價19.01元(后復權,下同),3年后股價最高已達147.44元(2013年5月27日)!上市以來股價漲幅最高接近7倍,同期所有A股漲幅第一(剔除重組股等),市值超過200億元!
她就是康得新(002450,收盤價23.30元),一家靠實實在在的經營拼出業績的公司,沒有任何的并表收購與整合,但卻給予了廣大投資者最豐厚的回報。
是什么讓康得新創造了資本市場的神話?是什么讓康得新取得了如此傲人的業績?
做獨辟蹊徑的“隱形冠軍”/
知名管理學大師赫爾曼·西蒙認為,世界上最好的企業并不一定是大公司,小公司也一樣可以十分優秀。他稱這樣的小企業為 “隱形冠軍”,并撰寫了《隱形冠軍》一書,試圖為迷茫的小公司經營者們點亮一盞明燈。
康得新董事長鐘玉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是在“下海”很久以后才看到這本書的,當時他就發現:康得新走的道路,恰恰與這本書不謀而合。
“別人做的我不做,別人做得好的我更不做;我做的是別人所沒有的,我做了就不叫別人追上。”這幾句話雖然讀著繞口,卻是鐘玉從商二十多年的心得體會。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康得新正是靠著這種獨辟蹊徑的精神,從一家當初只有十個人的小企業發展成為了今天高分子材料領域的領軍企業。
現在,康得新已經手握兩張“王牌”。一張是預涂膜,它與溶劑型即涂、水性即涂等傳統技術相比,更加環保;另一張是光學膜,它使國內面板行業嚴重依賴進口光學膜的局面得到了改觀。
很多人不會想到,“膜王”康得新的前身康得公司的第一件產品竟是電動三輪車。那是在1989年,剛成立才一年的康得公司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產品后就獲得了市場青睞。鐘玉介紹說,當年六月份的市場非常好,每輛車能賣到兩千多元,一個月就賣出了兩百多輛。“(月營業收入)四十多萬,這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
嘗到甜頭的康得公司隨即開始滿負荷生產,可孰料形勢在當年10月份出現了突變,電動三輪車的月銷量一下子暴跌至了十五輛,11月份更是“吃了零蛋”。鐘玉在總結那段日子時說,康得公司當時是誤判了宏觀經濟形勢。
有了這個教訓,康得公司開始更加注重對宏觀經濟形勢的研判。在代理美國GBC公司的預涂膜產品時,鐘玉意識到,溶劑型即涂、水性即涂等傳統技術已經無法滿足國家經濟發展的環保要求,具有綠色無污染、節能環保等優勢的預涂膜將是產業新方向。
而且參考國際市場,美國的預涂膜占整個市場的份額在95%以上,歐洲許多發達國家也基本完成了這個替代過程,但國內預涂膜行業在當時還處于空白狀態。
在確定項目后,鐘玉帶領員工畫了一張項目實施計劃系統圖。公司董秘鐘凱回憶稱,那張圖足足畫了十多米,當時要把辦公室的桌子連在一起才能擺下。在上面,囊括了項目的各項準備工作,甚至精細到了開工那天要準備什么鞋套這樣的小細節。
一位熟悉康得新的機構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種嚴謹的行事風格與鐘玉的出身有關——他曾是航天部曙光電機廠的主管設計師,擔任過殲8一Ⅱ戰斗機發電機的主設計師。還曾獲得航天部科技銀質獎章,榮立二等功,并在1984年被任命為廠研究所的副所長。
在其帶領下,康得公司的預涂膜業務由后來在2002年成立的康得新公司擔當。截至目前,康得新的業務觸角已經延伸到了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并一舉超越印度COSMO公司成為世界第一。
光學膜前景誘人/
2013年前三季度,康得新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8億元,同比增長56.09%,每股收益0.49元,且公司預計2013年凈利潤增長幅度為55%~85%。
業績的爆發式增長,除了體現在傳統的預涂膜業務上外,還有目前已經成為康得新利潤增長主要來源的光學膜業務。目前康得新已在國內成功開發了100余家光學膜客戶,并已向包括一線廠商群創光電(原奇美)在內的四十余家客戶量產供貨;同時公司表示,與三星、LG、友達等國際一線客戶的合作也有望在四季度獲得突破,這為公司年產2億平方米光學膜的產業集群項目達產打下了堅實的客戶基礎。
前期公司光學膜的年產能在4000萬平米,2億平米光學膜產線預計將在11月基材項目投產后全部完成投產。公司的光學膜產能將迅速擴張至2.4億平米,上半年公司光學膜銷售收入同比大增123%,光學膜銷量達到3000萬平米。
有機構預計,康得新下半年光學膜銷量將進一步釋放,達到5000萬~7000萬平米,而且四季度全部投產后,公司光學膜在2014~2015年有望保持高速增長,品種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光學膜行業前景樂觀:一是下游需求增速快,且公司的技術和產品優勢已逐步得到客戶認可,顯示領域的光學膜產銷會繼續放量。
在ITO導電膜領域,康得新也在積極布局。ITO導電膜主要應用于觸摸屏領域,受益于觸摸屏的旺盛需求,康得新將分享行業高景氣帶來的高盈利。DisplaySearch分析指出,2013年全行業手機觸控模組的出貨將從2012年的10.7億片提高到13.9億片,增長30%;平板電腦觸控組件的出貨將增長34%達到2.05億片。據IHSDisplayBank的觸摸屏產業報告,2016年全行業觸摸屏面板出貨量將從2012年的13億塊增加到28億塊,增長超過1倍。可以預見,觸控設備的需求高增長,必將帶動上游導電膜需求的提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康得新業已建成一條年產60萬平方米的導電膜生產線,下半年將再投資建設2條生產線,全年導電膜產量有望達到100萬平方米。
除了顯示領域光學膜外,9月2日康得新還公告稱,擬進軍光學膜中的窗膜市場,以1383萬元受讓侯永強所有的“北極光”商標等相關知識產權,同時以1020萬元受讓侯永強、熊巍直接持有的廣州康潤窗膜有限公司之51%股權,以獲得窗膜的銷售渠道和品牌資源。
“車窗膜市場空間很大,價格及盈利能力遠強于普通的增量膜。”有機構投資者表示,普通車窗膜的售價約100元/平方米,高端車窗膜的售價約300元/平方米,而上半年康得新光學膜的均價僅約25元/平方米(不含稅)。來自公安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已達1.2億輛。而目前美國的汽車保有量為2.4億輛左右,國內汽車市場的提升空間巨大。隨著消費能力的提升以及消費理念的升級,車主對車窗隔熱防紫外線等性能的需求不斷增加,帶動車窗膜消費提升。
據國家發改委中國設備協會汽車用品及改裝技術中心統計,2012年中國汽車用品市場銷量為5660億元,增長31%;按車窗膜占比7%測算,市場規模為396億元;該機構預測,到2015年中國汽車用品市場規模將達到9500億元,按屆時車窗膜占比5%~7%測算,市場空間將為475億元~665億元。這意味著,若未來康得新在車窗膜市場占比達到10%以上,公司營收將增加40億元以上。
作為科技創新類企業,持續的創新是企業永恒的發展源泉。康得新的發展,從預涂膜到液晶顯示光學膜再到3D膜、ITO膜以及公司三季度介入的窗膜,無一不是在切實地踐行這一點。康得新董事長鐘玉表示,公司的發展還遠未達到我們的預定目標,未來我們還將拓展更多序列的產品,可以
說我們“一直在路
上!”
超強的管理團隊/
一位長期跟蹤康得新的行業研究員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0年康得新選擇轉型進軍光學膜產業,這個一般投入5~10年都不會有重大突破的領域,康得新從正式宣布進入其中到目前2億平米年產能的即將全面投產,僅僅用了不足兩年。
“業績神話的取得主要依賴于康得新超強的管理團隊。”該研究員稱,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眼光,執行力,還有凝聚力。
首先就眼光而言,這在公司從預涂膜到光學膜的轉型上已體現無遺,與大部分企業等到自己行業進入衰退期才開始轉型不同,康得新在預涂膜還處于收獲期的時候,就選擇了跨入新的領域,而對光學膜研究的人才儲備更是早在2005年就已經開始進行了。
其次在執行力方面,從康得新4000萬平米光學膜示范線的投產,到2億平米新生產線的建成,其工程質量得到了包括國外同期參與考察專家的在內所有機構的高度認可。公司管理團度卓越的執行力得到了淋漓盡致地體現。
最后再說凝聚力,在技術更新十分迅速的行業,團隊的穩定,尤其是核心人才的穩定,是一家公司得以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而康得新從上市開始的骨干人員激勵,到后面二期新引入的團隊激勵,把員工們的利益和企業綁定在一起,從而激發了團隊極強的戰斗力。
“如果說上市前康得新還是一個小領域的開拓者,那么現在,康得新已經是兩大領域的龍頭廠商之一。未來,公司將定位于成為全球膜材料的頂尖供應商。”上述研究員稱。
在成就與榮譽面前,康得新是否就滿足于此呢?
鐘玉表示,在公司發展方面“我們一直在路上。”在他的心中早已規劃了下一個目標!“我們的愿景是做國際高分子復合材料的領軍企業。”鐘玉說,康得新還會繼續以這種獨辟蹊徑的創新模式繼續發展下去。 在采訪最后,他再次向記者提到了《隱形冠軍》,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那些行動迅速、市場集中、高度專業化的中小公司,同樣能夠將他們的謀劃付諸實施,通過最大限度地接近客戶,以取得市場的領先地位。“我們就是這樣的經營思路。”鐘玉表示。
“大浪淘沙,‘剩’者為王。”鐘玉說自己是幸運的,同一批進駐中關村的那批企業很多都已經倒下了,而我們還在。他認為,做企業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持之以恒,另外還要加上正確的經營方針。
“選錯了,就離懸崖越近;選對了,就離成功越近。”鐘玉說,他仍在各地奔走,為康得新近一步的選擇,汲取更多的經營智慧。11月28~30日,他計劃赴成都參加“第三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與業界精英們共同交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