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5 01:38:30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蒙湘林
每經實習記者 蒙湘林
上周滬指總體呈反彈趨勢,周漲幅0.92%,周K線二連陽,而創業板則在周四迎來暴漲,周五又創新高。隨著股指暫時企穩,市場樂觀情緒躁動,看多聲漸強,那么,嗅覺靈敏的私募認同看多觀點嗎?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采訪了成都德源富錦投資總裁張浩、廣州創勢翔研究總監鐘志鋒和上海鴻帆投資首席分析師余藎。
談資金:流動性寬松“名不副實”/
背景:繼上周二央行重啟7天170億元逆回購后,上周四央行又繼續在公開市場上開展逆回購340億元。有市場觀點認為,監管層有釋放貨幣流動性的意圖。
NBD:各位如何看央行上周逆回購?對目前市場流動性有何評論,未來是否會變得寬松?
張浩:央行此次逆回購從絕對數量來看確實不小,但相對而言并非巨量,仍在市場預期范圍內。之所以出現連續逆回購,主要原因還是6月“錢荒”之后監管層作出了一些應急調整,但不能看作新動作,所謂寬松“名不副實”。我認為當前流動性仍然緊張,實體行業資金面仍不容樂觀,據我調研所見,當前不少中小企業仍然資金緊張,融資成本相當高,而未來短期內監管層也不會全面放開流動性。個人覺得,下半年貨幣政策仍然是趨緊的。
鐘志鋒:表面看,管理層在釋放資金面逐步寬裕的信號,二級市場也有跟風炒作的情緒。上周銀行股、券商股確實出現過一輪炒作,但我個人仍對于中長期流動性持謹慎態度。從目前來看,流動性在短期仍會呈現總體緊張、局部寬松的分化局面,特別是一些傳統行業和制造業資金鏈狀況仍無太大改變。
論行業:集體看衰傳統制造業/
背景:7月中國官方制造業PMI數據與匯豐中國制造業PMI終值雙雙出爐,前者小幅反彈至50.3%,后者則下降0.5至47.7。
NBD:各位如何看待PMI指標的差異?官方PMI數據好于預期是否意味著經濟接下來將開始轉好?有哪些行業會出現轉機,又有哪些行業會持續不妙?
余藎:匯豐PMI和國家統計局PMI數據差異主要是因為樣本不同:統計局數據樣本以大中型企業為主,匯豐則以中小和出口型企業為主。官方PMI數據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而且是非季節性回升,表明內需開始恢復,經濟有走穩的趨勢;匯豐PMI說明中小企業運營狀況和出口情況并不樂觀。
個人認為,下半年經濟將繼續反彈,但力度有限。環保、高新技術行業將會走好;而水泥、鋼鐵、煤炭等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可能繼續惡化。
張浩:相比之下,我更認可匯豐數據,這也意味著當前經濟形勢并無很大改觀,還處在結構調整的艱難時期。對于行業機會,我認為下半年傳統制造業仍不樂觀。
道經濟:調整是下半年主旋律/
背景: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了要讓“下半年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的重要目標。
NBD:各位怎么看高層微調動作和對經濟的表態?經濟是否在下半年會出現轉機?
余藎:高層認為上半年經濟形勢總體合理,但下半年困難較多,總體看政策方向沒有很大變化,但在具體操作上有微調:一方面,繼續提出盤活存量,注重消費提升;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調整,比如產業結構調整、向新興產業傾斜等;又如調整貨幣和財稅政策,這些都是監管層釋放的積極信號。
也正是因為仍在調整中,下半年經濟要有巨大的轉向不容易。
張浩:從政策面看,市場和投資者都對高層政策抱以信心,但關鍵還得看具體執行力度和效率,政策年年提、基調年年有,但人們迫切希望看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目前來看,在經濟轉型期間市場不應該太過樂觀,從宏觀到微觀都處于轉型摸索階段,對產業結構調整,某些企業動力也不強,要執行起來有難度。
因此,調整轉型應從細節做起,比如改善軟環境、制定完備的法律制度等。
這里我還想特別談談地產。目前的地產市場確實出現諸多利好,但我仍不看好后市。一方面,我們要觀察土地財政是否真正到到扭轉,否則會繼續制造泡沫;另一方面,地產企業再融資從目前來看,僅僅是局部放開,全面放開不是監管層的意圖,因此對二級市場的刺激屬短期效應。未來要出現牛市,不能僅依靠地產板塊,整個宏觀經濟向好是大前提。
看板塊:加倉醫藥、消費股/
背景:大盤自6月以來持續弱勢下行,中間雖有小幅回升,但均為曇花一現,盤整局面無改觀。如今面對政策利好頻頻釋出,滬指周K線二連陽,市場觀點也出現分歧,看多者認為大盤將迎來強勢上升,看空者則建言逢高出貨。
NBD:上周主板趨于回升,創業板整體回調但仍現單日大反彈,各位如何看待8月A股走勢?
張浩:個人認為,從基本面看,經濟狀況并未持續改觀;技術面看,成交額也沒有出現明顯放大,更多的還是常規資金進出。因此,盡管上周大盤有回升跡象,但8月整體不會有大的反彈,甚至有可能繼續步入下行通道。
鐘志鋒:從盤面看,滬指沒有出現強烈上升態勢,創業板雖有回調但仍舊保持較高的抗跌性,這種局面整體折射出股市趨弱,一旦可炒作題材變少,資金流出后股指將更加脆弱。
NBD:當前在股指盤整背景下,哪些板塊和個股具備投資機會?哪些存在風險?
張浩:股指整體弱勢,權重板塊仍然存在資金流出的危險,而前期漲幅較大的創業板也明顯有估值偏高、資金獲利出逃的跡象。現在進行炒作者基本以游資為主,熱點較為散亂,因此我建議規避主板權重股和創業板熱點股,盡量集中于防守型板塊,如醫藥與消費。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茅臺零售價逐漸企穩,這是一個具有標志意義的積極信號。
鐘志鋒:對創業板風險雖無法準確判斷,但估值偏高、炒作太猛是事實,從風險控制角度看應該開始減倉。至于近期被推高的地產和銀行板塊不應是挖掘重點。建議投資者一方面參考具有價值重估概念的中小盤股;另一方面盡量持有防御性個股,如醫藥和消費股,待大盤出現復蘇時,可考慮建倉其他成長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