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7 01:22:39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雅潔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王雅潔 發自北京
6月5日,審計署發布2013年第22號公告,通過對94個由中央單位執行或組織執行的利用國外貸援款項目2011年度財務收支及項目執行情況的審計,發現分項目執行中存在違反法規及貸援款協定等問題,涉及金額共計50.22億元。
在審計署披露的34個被查出問題的項目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由原鐵道部執行的項目就占9個,成為被審計出問題最多的單位。
原鐵道部成最大“問題戶”
據了解,此次審計的94個由中央單位執行或組織執行的利用國外貸援款項目涉及農業、能源、交通、教育、衛生、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等領域,計劃投資總額4071.33億元,其中協議利用外資額275.71億元。
在審計署披露的34個被查出問題的項目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原鐵道部執行的項目就占9個,成為被審計出問題最多的單位。
除了原鐵道部,上榜違規使用資金的還有環保部、發改委、人社部等多家部委。
審計風暴雷聲大雨點小
經過梳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從2004年審計署點名違規部委開始,審計風暴就沒有停歇過,但令人不解的是,風暴年年刮,部委依舊違規不止。
一位交通專家認為,原鐵道部出現這么多問題,有其特殊性,因為其原有的監管模式不夠過硬,有自己監管自己的嫌疑。至于其他部委存在問題難以從根源上解決的原因,在于審計工作雷聲大雨點小,公示之后缺乏有力的跟進、執行機制。
未來亟待建立一套更加完備的審計報告制度,除了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的審計工作報告,還要著重從全局揭示和反映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尤其是對于單個項目審計的具體情況,則以審計結果公告的形式向社會公開。此外,還須盡快探索特定審計事項分階段公告辦法和重大案件查處結果公告制度。
“審計風暴的來勢再兇猛,怎奈其實際殺傷力有限。”分析人士指出,未來必須規范各級行政機關的資金使用,因為單靠審計部門孤軍奮戰是行不通的。
而對重大違法違紀問題一查到底,須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對審計提出的問題,要深入分析原因,完善制度,改進管理,不斷提高財政財務管理水平。審計出的問題,審計部門可以督促、監督被審計部門整改,但不能滿足于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