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0 23:44:38
每經記者 胡玉慧
對多晶硅乃至整個光伏行業來說,2011年的冬天有些冷。本周國內多晶硅生產廠商早早宣布停產檢修,這一“寒意”被再次強化。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國內除4、5家一線大廠基本保持全負荷運轉外,其余多晶硅廠紛紛減產甚至關停,國內產量與高峰期相比至少已降低三成。
在業內人士看來,本次行業低谷的形成原因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完全不同,三年前那樣快速的恢復難以復制。行業寒冬的持續,將進一步向上下游產業鏈擴散,其影響有負面也有正面,同時部分效應已逐漸顯現。
市價跌破成本線
今年5月下旬川投能源(600674,收盤價12.27元)年度股東大會召開,公司總經理趙勝德在會上坦言,由于行業競爭加劇且新光硅業 (旗下公司)是生產線建設較早、原有技術優勢現已消失的企業,其面臨的經營形勢嚴峻,僅處于微利狀態。
11月12日,川投能源發布公告稱,預計新光硅業停車技改的時間將持續半年。這是在經營多晶硅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中,首家明確宣布停產的企業;此外,按照行業慣例,多晶硅生產廠商年度停產檢修時間通常都是在春節時進行,新光硅業本次檢修不僅大大提前,而且時間長達半年,因此市場也從其中感受到異樣。
據悉,11月初已有媒體報道,新光硅業已停產,因多晶硅價格暴跌至成本以下,公司只能選擇停產技改。川投能源定期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新光硅業生產多晶硅637.97噸,實現凈利潤1529.47萬元;但在三季報中,新光硅業多晶硅產量增長至982.8噸,凈利潤卻銳減至50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硅業分會(以下簡稱硅業分會)了解到,5月末國內多晶硅現貨市場上最低報價已接近40萬元/噸,該價格接近國內多數二三線廠商的生產成本。然而,低迷的行情卻一直持續,至11月16日國內現貨最新成交價已跌至每噸20萬~23萬元,擊破國內廠商生產成本線。
國內產量已降低三成
事實上,全球光伏市場景氣度自今年3月以來便急轉直下,產業鏈上各類產品的價格均出現下降。其中曾被市場追捧的多晶硅,國際市場現貨報價已從2月底的78美元/kg跌至如今的33.6美元/kg,國內現貨價格也由8個月前的70萬~76萬元/噸,大跌至20萬~23萬元/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硅業分會了解到,目前除保利協鑫、賽維LDK等還保持全速運轉外,其余多晶硅廠商幾乎全部減產甚至關停;行業開工率較兩個月前大幅下滑,國內產能已較年內高峰期時降低三成以上。
從A股上市公司方面來看,本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江蘇陽光(600220,收盤價3.91元)生產線目前尚在運轉,但最近兩月已虧損;一些剛剛準備進入多晶硅的公司也受到影響,橫店東磁(002056,收盤價20.53元)在今年8月宣布投資21.5億元在烏海建設年產能為6000噸的多晶硅生產線。但本周公司方面表示,新項目現在還處于前期籌備階段并未開工建設,多晶硅行業大環境的惡化也會讓公司暫時放慢該項目的運作。
影響擴散至產業鏈
至于未來的走勢,業內人士的看法并不樂觀。硅業分會方面表示,從現貨市場看,目前產品的供應遠大于需求且1、2級品價差減少,下游采購商在購買時明顯偏向于高品質多晶硅,造成不少產品質量一般的企業難以出貨;市場成交減少,加電池片和組件產品價格仍在下跌,多晶硅當前價格還難言見底,預計未來將會有更多企業降低產能甚至完全關停。
本次行業低谷還將持續多久,目前業內并沒有明確的預期,但普遍認為與三年前金融危機帶來的 “急凍”不同,本輪景氣低谷的原因有歐洲主要光伏安裝國遭遇債務危機、補貼削減的外部因素,也有行業自身擴產過快、產能過剩的內部因素,其造成的負面影響很難在短期內完全消除。
因此,如果市況繼續低迷,其負面效應將傳導至產業鏈。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情況看,這些影響有正有負:一方面,如價格維持低位將刺激大廠追求技術進步以削減成本,有利于冷氫化、銀漿進口替代等降成本技術的普及;另一方面,設備提供商如多晶硅鑄錠爐、生產過程中所需輔料耗材如多晶硅切割液等,也要一同面對需求減少的風險。
重點公司精功科技設備需求增速將回落
精功科技 (002006,收盤價27.15元)是去年的“大牛股”,到今年9月除權前股價從去年年中的9.81元最高飆至79.95元,上漲了7.14倍。股價暴漲的背后是公司儲備多年的多晶硅鑄錠爐產品終于打開市場,進入保利協鑫、英利綠色能源、賽維LDK等國內一線大廠供貨體系。
公司中報顯示,凈利潤同比增長15倍;公司三季報也顯示,同比增幅達14.6倍;另外,以公司已公告的合同計算目前在手訂單總金額接近27億元,并且要在今年年內全部交付客戶,因此2011年業績有保障。去年精功科技總營收為9.75億元,凈利潤為9118萬元。
不過,光伏行業大環境惡化也令業內擔心公司未來的成長性。長城證券研究員桂方曉表示,光伏設備需求主要來自新增光伏產能帶來的需求以及對舊設備的替換。但現在前者的情況并不樂觀,盡管有下游大廠商的逆市擴張,但今年到明年這類需求肯定無法向去年和今年上半年這樣火爆;舊設備更替則要視新一代產品技術提升而定,長期來看,技術領先的設備廠商仍然會有較好的增長前景。
據悉,這方面精功科技已有一定儲備,設備產品方面公司目前在推廣容量為660kg和800kg的鑄錠爐,希望能憑借生產過程中對多晶硅更低的損耗來替代目前主流的500kg規格爐子;新品準單晶鑄錠爐則在進一步完善工藝,希望能憑借可比傳統多晶爐生產出光電轉換率更高的硅片來吸引客戶,但需要下游廠商完善準單晶電池片制造工藝來配合。另外,精功科技已設立合資公司進軍冷氫化技術解決方案提供領域,但目前尚處于培育期。
奧克股份多晶硅切割液需求下滑
奧克股份 (300082,收盤價20.09元)以多晶硅切割液為主導產品,去年該項業務的營收為13億元、今年上半年為7.93億元,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均超過50%。
據了解,下半年多晶硅切割液的市場情況并不理想,多晶硅市場低迷和光伏整體走弱影響到公司這類產品的需求。雖然尚無對全年業績的預測,不過公司該項業務很難再維持之前的高速增長。去年奧克股份由切割液貢獻的營收達到13.1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07%;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7.93億元,同比增長僅71%。
總體來看,行業疲軟給公司切割液產品需求帶來的影響已有體現。今年一季度,奧克股份銷售切割液4.3萬噸,二季度單季銷量為3萬噸,環比出現下滑;單月數據方面,1月份銷售1.8萬噸,但到6月已滑落到8000噸。
這一趨勢在第三季度仍延續。三季報顯示,公司今年第三季度實現收入6.05億元,同比增長2.05%,環比下降21.42%;第三季度凈利潤為4758萬元,同比減少22.45%,環比下降25.95%。公司方面表示,雖然短期需求回落,但對于行業未來的發展依然有信心,一旦國內市場出現實質性啟動,需求將很快回暖。
東方電熱冷氫化產品被客戶催單
東方電熱 (300217,收盤價37.62元)是今年5月才上市的創業板“新丁”,不過市場對其應用于多晶硅冷氫化的電加熱產品一直保持密切關注。
據悉,東方電熱多晶硅冷氫化用電加熱器客戶原本只有江蘇中能、洛陽中硅兩家一線大廠,但今年以來客戶已超過兩位數。新進客戶中既包括賽維LDK這類一線大廠,也有北京利爾(002392,收盤價11.99元)這類新進入者;此外,國內最大的采用傳統熱氫化工藝的多晶硅生產廠商重慶大全新能源,已在今年國慶后正是啟動旗下生產線的冷氫化改造,東方電熱是這一項目的熱門競標者之一。
對于公司的最新情況,國海證券研究員張曉霞表示,隨著多晶硅價格的下滑,冷氫化技術成本優勢將體現,多晶硅企業技改動力十足;目前下游硅片、電池片、組件等環節存在已簽訂單推遲提貨的現象,但東方電熱已簽下的電加熱器訂單反而被中小型規模的多晶硅廠商催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