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0 23:44:34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李智
久旱的新能源汽車板塊終于盼來了一場甘露。11月10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發改委聯合發布了 《關于進一步做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提出了試點城市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鼓勵政策,落實免除車牌拍賣、搖號、限行等限制措施,鼓勵購買新能源汽車等一系列要求。從前似乎有些虛無縹緲的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這一次開始落到了實處。
受此利好因素影響,11月14日,新能源汽車板塊全部暴漲。整車廠商中的比亞迪,充電樁概念的奧特迅、動力源,以及涉鋰的億緯鋰能、路翔股份等都以漲停報收。
但是11月15日以后,新能源汽車板塊出現了分化。整車廠商、鋰電池產業鏈個股回落,而奧特迅、動力源卻一枝獨秀。本周,奧特迅上漲20.17%,動力源漲幅更是高達31.53%。
新能源汽車到底有何好處?產業鏈上各公司發展前景如何?本周《每日經濟新聞》采訪了各方人士,希望能給投資者提供一些參考。
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車
在四部委發文之前,新能源汽車雖曾被市場寄予了諸多期望,卻也經歷了不少陰影。售價過高、配套不足,以及國家對新能源技術路線不確定,銷量和保有量目標不確定,“十二五”規劃出臺一再推遲等都使得新能源汽車板塊存在不確定性因素。
本次四部委所發的文件,在刺激購買需求、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城市推廣方面都作出了安排。國泰君安指出,“目前25個試點城市中,基本已明確北京新能源汽車不需要搖號購買,如果上海購買新能源汽車不需要參與車牌拍賣,這意味著5萬元左右的變相補貼。純電動車的總補貼額度最高將達到15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補貼也有12萬元,對新能源汽車需求有利。同時提出住宅與工作場所充電樁與新能源車輛配比不低于1:1,意味著國家將大力推進新能源車的基礎設施建設。此外,《通知》還規定定期對試點城市推廣工作成效進行檢查評估,將問責制寫入政策中。作為國家戰略確定的新興支柱產業,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程度未來很可能成為考核各級政府的一項指標。”
《通知》極大程度點燃了各路資金做多新能源汽車板塊的激情。11月14日的交易所盤后數據顯示,游資和機構均參與到相關個股的炒作之中;不過游資相對更為積極一些。以比亞迪為例,國泰君安上海打浦路營業部、銀河證券杭州新塘路營業部、光大證券蘇州蘇惠路營業部各買入1967萬元、1274萬元和781萬元;機構席位卻只有一家,買入金額為1847萬元。值得一提的是,當天比亞迪H股漲幅高達26%,海外投資者對新能源汽車政策的追捧可見一斑。
性價比決定產業前途不過,政策再怎么優惠,對環境的親和力再怎么好,對于消費者來說,價格肯定是購買新能源汽車時考慮的重要因素。數據顯示,今年1~8月行業共銷售新能源汽車1.57萬輛,其中乘用車0.98萬輛。但是2010年54家車企入圍車型平均產量不足133輛,普通消費者仍持觀望態度。因此初期高昂的售價與后面所節約的使用成本相比哪個更劃算?這無疑是拉動新能源汽車需求的關鍵。
以比亞迪E6先行者為例,這是中國首款面向個人銷售的純電動車,10月26日剛剛上市,也是目前全球續駛里程最長的純電動車,綜合工況下單次充電最長可行駛300公里。
比亞迪E6先行者的上市引起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除了其低碳環保概念之外,高昂的售價與低廉的用車成本之間如何平衡,成了人們最關心的話題。
比亞迪公司工作人員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目前E6先行者在深圳售價為36.98萬元,同時各項政策補貼12萬元,因此車主實際的購買價為24.98萬元 (不考慮稅費)。隨車附送一個10萬千瓦的充電柜,可隨車安裝。在六個小時內可以完全充滿電。“為了增加吸引力,我們和南方電網合作推出0.249元/度的優惠充電價格。E6先行者百公里耗電19.5度,如果晚上充電,那么百公里花費為4.86元。燃油車若是以百公里耗油8L,每升7.5元計算,需要花費60元。我們去年推出的E6出租車,雖然初期花費較高,但算下來一年大概可以節約使用費7.1萬元,因此非常受歡迎。”同時這位工作人員還透露,現在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也開E6先行者上下班。
目前我國轎車報廢標準為行駛50萬公里,或是使用年限達到15年。如果按照行駛50萬公里計算,那么E6先行者較燃油車可以節約使用成本約27萬元。不過,考慮到轎車一般作為城市內代步使用的時候多,且許多車主還未到15年就換了新車,那么E6先行者給使用者節約的費用將低于這個數字。
比亞迪高級副總裁、汽車產業群總工程師廉玉波先生曾經表示,比亞迪的另一款城市公交車用的純電動K9相比傳統柴油大巴,可節省費用75%。“到今年年底比亞迪所有新能源汽車形成批量生產的時機基本具備。”
但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仍然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其中之一就是充電標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從事充電樁生產的奧特迅。公司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充電樁生產和銷售在公司經營中占比較小,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各項標準尚未統一。不過國泰君安在解讀最新政策時指出,從《通知》提出建設快速充電網絡來看,暗示充電規范標準已明確,細則出臺只待東風。
充電樁將迎建設浪潮
雖然本周后半段隨著大盤走低,新能源汽車板塊出現了回落。但是四部委的《通知》依然讓各大券商機構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整個產業鏈所蘊含的投資機會。
民生證券分析師劉芬指出,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過程中,產業鏈上游的高效內燃機、先進變速器、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汽車產業鏈將首先受益,在各自產業鏈深度和技術儲備上擁有明顯優勢的龍頭企業將獲得先機。該領域相關上市公司萬向錢潮、比亞迪、杉杉股份、大洋電機等都將獲得機會。
同時,由于新能源汽車將以大中客車為突破口,大中客車的需求來自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因此新能源汽車將以公交車為重點。在整車領域,首先實現商業化的客車領域有望率先獲得實質性增長。因此民生證券建議重點關注的是在新能源客車領域具有領先優勢的大中型客車公司,相關上市公司為曙光股份、安凱客車等。而對于新能源乘用車,目前最先商業化、受益最大的則是比亞迪。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上述提到的領域,作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基礎的充電樁(站)概念,也被視為具有優先關注價值的細分領域。
《通知》中明確提出,制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為個人新能源汽車用戶在其住宅小區停車位或工作場所停車位配套建設充電樁,該類充電樁與新能源車輛的配比不得低于1:1;在政府機關和商場、醫院等公共設施及社會公共停車場,適當設置專用停車位并配套充電樁等要求。
方正證券預測到今年年底,國家電網將在27個省市建75座充電站和6000多個充電樁;到2016年,將建立400座電動汽車充電站;2016年至2020年將建立1萬座電動汽車充電站。
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充電站和充電樁建設過程需要用到很多設備,簡單來說,大致可以劃分直接充電設備、配電設備、管理輔助設備三個部分。其中,充電機、充電樁等直接充電設備是充電站的核心,一般占充電站成本的45%~55%左右。而在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充電機和充電樁設備供應商有國電南瑞、許繼電氣、思源電氣和奧特迅等公司,其中國電南瑞是國家電網旗下實施充電站建設的主要力量,值得特別關注。
重點公司充電設備建設“三劍客” 在政策利好的推動下,一大批具有新能源汽車概念的個股遭遇資金爆炒。正所謂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涉及充電設備建設的企業自然成為資金追捧的對象,《每日經濟新聞》將整理三家被市場看好的上市公司,給投資者提供參考。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相關公司都面臨著較為確定性的成長機會,但投資者需要防范由于短期漲幅過大而引發的股價回落風險。國電南瑞(600406,收盤價34.44元)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電力自動化軟硬件開發和系統集成服務提供商,在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典型設計、關鍵設備研發、技術咨詢服務、試點工程實施等方面走在行業前列。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公司將在未來充電站市場中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同時,國電南瑞也明顯受益于智能電網建設。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國電南瑞作為國家電網旗下實施充電站建設的主要力量,已經參與建設了多座“國家電網典型設計示范充電站”。安信證券指出,國網公司2011~2015年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年投資規模有望超過600億元,而根據新的信息,分析師上調了國電南瑞在充換電站業務的收入預測,2011~2013年該項業務收入分別為3.85億元、20億元、35億元。
奧特迅(002227,收盤價28.60元)
湘財證券指出,公司擁有十多年的直流操作電源研發生產和經營經驗,是我國該行業絕對的龍頭企業。目前電力專用UPS電源與電力專用逆變電源主要市場在于變電站技術改造,升級成為一體化電源系統,這部分市場近年來比較穩定,奧特迅占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一體化電源系統則主要應用在新建變電站之中。
作為最早進入充電站市場的企業之一,奧特迅成功實現了電源設備研發制造技術向充電設備的移植,通過參與多個示范工程的建設,公司充電站(樁)相關設備已經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在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過程中將是相關設備供應商中最主要的受益者。
動力源(600405,收盤價9.01元)
公司是大型電力電子生產企業,以電力電子技術為基礎,形成了涵蓋交直流電源、高壓變頻器、監控系統的產品體系。目前電池一致性是制約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公司基于電力電子技術開發的電池成組技術已能夠大幅提升電池一致性,通過進一步提升有望應用于動力電池組生產。
與奧特迅類似,公司依托交直流電源技術基礎,試圖進入充電站市場。公司在深圳市出資設立深圳市動力聚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化學儲能技術研發及相關產品的生產。業內人士指出,雖然該公司短期不能給上市公司帶來效益,但可以為上市公司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在充電樁迅猛發展的背景下,作為該領域的龍頭企業,公司將受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