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熱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公司 > 正文

      兩巨頭回應重金屬污染質疑 “綠色供應鏈”考驗企業責任

      2010-06-25 02:16:42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實習記者  李澤民  發自北京

              在經過了50天的沉默之后,面對自然之友和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等34家環保組織就IT產業供應鏈重金屬污染提出的質疑(《每日經濟新聞》6月10日曾作報道),IBM和佳能日前終于給出了遲來的回應,表示其自身會對整個供貨商系統進行更深層次的調查。

              現在對于上述質疑繼續保持緘默的企業還有6家:蘋果、飛利浦、愛立信、沃達豐、LG和比亞迪。

              昨日(6月24日),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次佳能和IBM能做出回應,和消費者的作為有很大關系,因為消費者向這兩家企業寫了200多份信件,要求它們對自身供應鏈的重金屬污染進行調查。外界普遍認為,供應鏈的綠色路徑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不二選擇,而  “綠色產業鏈”也正成為對企業責任的一個考驗。

      供應鏈的綠色路徑

              自從1996年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制造研究協會提出“綠色供應鏈”以來,這個概念業已被時疏時密地談及了14個年頭,而在時下低碳經濟的集體訴求中,綠色消費的呼聲亦日漸高漲。

              業內人士稱,綠色供應鏈是指整個上下游的生產供應鏈,都必須符合政府或國際組織所制訂的環保標準,避免生產過程或生產的成品對環境或人體造成傷害。

              然而,有觀點認為,促使供應鏈變“綠”一定會增加企業的成本,另外“變綠”在帶來產品升級的同時,是否會成為一重待解的貿易壁壘?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主任符國群曾表示,一方面,綠色生產和供應可以提升企業形象;另一方面,企業在打造品牌時,綠色行動會加強消費者參與的意識和體驗的感受。

              自2006年始,鍥而不舍地建立中國污染數據庫的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其主任馬軍說,“我們做的數據庫里,收集了6萬份污染超標的企業樣本。現在這里面的許多企業開始利用這些數據,去管理它們的供應商。目前過百家企業做出了說明和整改。”

              雖然對于綠色供應鏈有了更多認同,可是真正進入實際操作層面,企業卻面臨著多重挑戰。有專家表示,加入綠色成本考慮之后,企業如未及時升級換代,可能會使產品質量下降、生產成本上升。但也有人認為,企業通過對上下游的資源整合,以及企業內部各部門的流程改進與技術創新,同樣能降低推行綠色供應鏈帶來額外成本。

      依賴外包更需嚴管

              采取何種措施既能讓供應鏈變綠,又能維持競爭優勢?兼得二者需要企業智慧,而在生產采購全球化的當前,更加需要企業責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國際市場上外包業務方興未艾,為相當數量的企業提供了規避環保標準限制的可能。馬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很多產業都已實現了全球的生產和采購,在這一過程中,一些國際品牌會把污染較重的生產環節外包給中國等發展中國家。”

              “IT品牌如果不能對供應鏈的環境表現加以控制,那么它們自身做出的環境承諾,將無從實現”,馬軍認為,“所以我們認為它們應當把供應商的環境管理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以此次佳能的回應為例,不少企業對環境的管理僅僅停留在一級供應商,佳能公司稱,“我們對是否滿足我司的標準進行了評價,沒有發現不符合標準的供應商。”

              而眾環保組織認為,鑒于IT產業大量依賴外包生產,其對自身的環境管理僅放在一級供應商是不夠的,有必要將環境管理沿供應鏈延伸。

      環境管理應加強

              馬軍說,“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中國承擔了世界工廠的角色,包括IT在內的很多產品,都是在中國生產的——包括新近流行的iPhone。所以對我們來講,控制生產過程中的污染排放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以沃爾瑪等國際服裝賣場曾經的主要供貨商之一、東莞福安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為例,這家公司就曾存在嚴重的污染問題,據2006年6月廣東省環保局披露的信息,這家企業每天偷排高濃度印染廢水2萬多噸。

              通過34家環保組織的此番調研工作,人們看到一直被認為是綠色環保的IT企業,也可能變成污染大戶。此次被環保組織、公眾以及消費者“圍剿”的29家IT品牌巨頭中,一些品牌對其自身供應鏈條環境管理的漠視,也可見一斑。

              如何讓供應鏈的一抹綠色出現盎然生機并持續下去?“首先要確保供應商企業達標排放,能夠遵守環保法規,至少不用那些造成環境污染的企業作為供應商;在這個基礎上,通過企業信息公開,來推動實現節能減排方面的持續改進。”馬軍說。

              亦有專家表示,綠色供應鏈的建立,企業必須要在經營上加入綠色成本的考慮因素,同時致力于推動綠色供應鏈人才培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艺术图| 亚洲冬月枫中文字幕在线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亚洲精品N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婷婷香蕉久久久久久| 大胆亚洲人体视频|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久久99国产亚洲高清观看首页|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 亚洲ⅴ国产v天堂a无码二区|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888www|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亚洲高清日韩精品第一区|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三区|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 亚洲无码精品浪潮|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影院|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青青青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尤物| 亚洲成人免费网站|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未满十八| 亚洲麻豆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