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點將”李云貴 或成重組山東海化前奏
2010-03-20 02:01:56
每經記者 朱蔚淇
自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旗下中海石油煉化接掌山東海化集團以來,市場便一直期待中海油啟動對山東海化(000822,收盤價7.75元)(由海化集團持股40.3%)的資產重組。然而中海石油煉化在2009年4月23日簽署的《收購報告書》中表示,未來12個月內沒有對山東海化資產和業務進行處置的計劃,入主之后也遲遲未有動作。直到今年3月12日,由中海油派遣的海化集團副總經理兼董事李云貴被提名為山東海化董事長,再度引燃市場對海化系重組的遐想。
“換血”董事會成員
2009年9月8日,山東濰坊市國資委將51%海化集團股權無償劃歸中海石油煉化,后者成為山東海化實際控制人。當時媒體紛紛表述,中海油將重組海化集團。中海油總公司總經理傅成玉還表示,將打造石化鹽化一體化項目,并擴建海化集團煉油產能至500萬噸/年。
在股權交接前,中海油已經向海化集團輸送了4名董事會成員,占7名董事席位中過半數,并且派遣原中海化學股份黨委書記王輝出任海化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今年2月10日,王輝與李云貴被提名為山東海化董事會董事,于3月4日舉行的股東大會上通過。在李云貴獲選為董事不久,山東海化又提名其為公司董事長。
值得注意的是,這位候任董事長曾在中海油總公司、中海油田服務公司、中海石油氣電集團等財務部門工作。中海油前員工、海化集團財務經理劉國勝也于3月4日獲任為山東海化監事。派遣具有財務背景的高管進駐,被分析人士解讀為中海油啟動重組山東海化的一大信號。
計提巨額減值 機構云集
在這個信號出現之前,另外兩大跡象也顯示出山東海化的重組意圖。
2009年是化工行業整體“元氣大傷”的一年,山東海化在這一年中虧損7.05億元。在嚴重虧損下,公司卻為壞賬計提和設備折舊進行資產減值4.4億元,而上年同期僅為7132萬元,減值額度猛增5倍。
2009年9月15日,距離中海石油煉化接掌山東海化僅一個星期,公司便將天祥化工廠醋酸乙酯設備減值2.42億元,較賬面價值減少49.7%。12月30日,公司又趕在年底之前為盛興化工計提6045萬元。這兩項減值對公司年度利潤影響超過2.4億元。
一位注冊會計師稱,在巨虧之年進行大幅減值,很有可能是為了資產重組清理包袱,也有利于公司將來提升業績。
明明巨虧的山東海化,但卻獲得了機構垂青。公司早在2009年9月份便發布巨虧預告,當時的預計虧損額為6億元。然而財報數據卻顯示,機構在明知此事的情況下仍大舉加倉。
山東海化2009年年報上前10大股東名單出現了罕見的機構大結集,除了控股股東海化集團,其余9大股東均為機構。3家基金成為第四季度新進股東,分別是嘉實穩健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泰達荷銀市值優選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易方達深證10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長盛同慶可分離交易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博時策略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和裕陽證券投資基金進行了增持。公司股東人數由6月30日的10.8萬戶,減少到9月底的9.2萬戶,年底又進一步減少到8萬戶。前10大股東持股比例由6月30日的45.75%上升到年底的49.82%。
除了上述機構,知名私募朱雀投資,以及泰信基金、交銀施羅德、國泰君安、海通證券、東方證券等也于2009年12月紛紛造訪公司。
4月底或敏感時期
事實上,中海油總公司早在幾年前就制定了“兩洲一灣”戰略,將山東海化作為環渤海經濟區域重點發展對象,除將其建設成北方最大最重要的石化化工基地外,還要將其打造成獨具特色的石化鹽化一體化企業。
距離正式交接以來,山東海化的業務及董事會一直未見大的改動。追溯該公司于2009年5月公告的“收購報告書”發現,中海石油煉化在4月23日簽署報告書時承諾:本公司目前沒有在未來12個月內改變山東海化主營業務或者對山東海化主營業務作出重大調整的計劃;目前沒有在未來12個月內對山東海化資產和業務進行處置的計劃;目前沒有對山東海化的董事會及高管人員進行調整的計劃。
也就是說,至少在今年4月23日之前,中海油不會啟動對山東海化的重組,但董事會和高管人員的變動可能早于此日期。眼看4月23日將至,沉寂已久的重組計劃似乎隨著高管的換馬漸漸浮出水面。
盡管中海油已經顯露出重組山東海化的跡象,但對于具體計劃仍諱莫如深。一位曾前往公司實地調研的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方面稱還沒有制定出詳細步驟,改選董事長后何時重組仍是個未知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