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04 22:11:02
9月4日盤后,科博達公告稱,擬以3.45億元現金收購實控人柯桂華控制的上海恪石持有的科博達智能60%股權。交易完成后,科博達對科博達智能的持股比例將上升至80%。科博達智能主要聚焦汽車智能化技術領域,目前尚未盈利,但已開發出多款汽車智能化產品。科博達表示,此次交易將為公司開啟第二增長曲線,上海恪石還做出了業績承諾。
每經記者|黃海 每經編輯|魏官紅
“車載燈控龍頭”科博達(603786.SH,股價55.7元,市值224.95億元)計劃將實控人名下另一企業并入表中。
9月4日盤后,科博達公告,擬以現金方式收購上海恪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恪石)持有的上海科博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博達智能)60%股權,交易價格為3.45億元。因上海恪石同時也是科博達實控人柯桂華控制的企業,該筆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科博達智能成立于2022年10月,目前科博達對其參股20%。上述交易完成后,科博達對科博達智能的持股比例將上升至80%。
交易定價方面,此次交易采用收益法估值,增值率高達653.25%。科博達在公告中解釋稱,科博達智能的股權價值主要取決于其未來預期能帶來的收益;從評估范圍來看,收益法評估結果涵蓋了客戶資源、管理團隊等難以識別和量化的無形資產,價值內涵更為完整。
“本次交易價格以第三方資產評估機構的評估值為定價基礎,并經交易各方協商一致確定,定價公平、合理,不存在損害公司及公司股東利益的情形。”科博達補充稱。
汽車智能化賽道具有資金密集、技術密集與人才密集的特點,且技術迭代速度快、研發投入強度大、新業務在孵化過程中不確定性高。為規避前期投資風險,科博達最初選擇以戰略參股的方式設立合資公司科博達智能,從而正式進入汽車智能化核心技術中的自動駕駛相關產品領域。
據科博達介紹,科博達智能主要聚焦汽車智能化技術領域,面向全球汽車主機客戶專業提供汽車智能中央算力平臺及相關域控制器產品。
因科博達智能仍處于成長階段,截至今年7月尚未盈利。2024年及2025年1月至7月,科博達智能分別實現營收1.78億元和2.99億元,對應凈利潤分別為虧損4189.58萬元和虧損3518.55萬元。
科博達介紹稱,科博達智能2024年度研發費用率達43.62%,處于行業高位,疊加固定資產投入前置,導致階段性虧損。隨著2024年第三季度首款產品實現規模化交付,營業收入呈現跨越式增長,收入規模擴張帶來的成本攤薄效應已初步顯現,當期研發費用率較上年優化22.83個百分點至20.79%。
因科博達采用戰略參股方式,在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中,科博達智能對上市公司凈利潤造成的影響并不大。2024年,由科博達智能帶來的投資損益僅千萬元規模。
另據科博達透露,經過近三年的發展,目前科博達智能已開發出汽車智能中央算力平臺、智能駕駛域控制器等汽車智能化產品,定點客戶覆蓋4家國內、國際主流品牌車企,定點項目生命周期銷售額預計超200億元。其中,國內兩家主流品牌車企的相關產品已實現規模化量產。
早在2022年成立之時,科博達智能后續會被科博達收購并表似乎就是一件“板上釘釘”之事。科博達智能設立之初,相關方即明確約定,科博達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收購或受讓上海恪石、三亞恪石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有合資公司股份的權利。
如今,隨著科博達智能研發的產品接連落地并量產,上市公司也迎來收獲時刻。科博達直言,交易完成后,科博達智能將為公司開啟第二增長曲線,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
“本次交易有助于擴大公司智能化產品版圖,構建閉環產品生態,契合公司智能化戰略導向,且將驅動公司整體產品升級;同時,有利于開辟新的業務增長點,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公司的市場競爭力與行業地位。”科博達稱。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恪石還向科博達作出業績承諾,未來65個月(2025年8月至12月、2026年度至2030年度)內累積實現凈利潤將不低于6.3億元。業績承諾期結束后,如果科博達智能實際實現的凈利潤未達到承諾的凈利潤,上海恪石將根據協議進行補償。
2025年上半年,科博達實現營收30.47億元,同比增加11.10%;歸母凈利潤4.51億元,同比增加21.34%。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為29.48億元,其中國內銷售收入18.01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61.08%,同比增長4.76%;國外銷售收入11.48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38.92%,同比增長23.19%。
客戶方面,今年上半年,科博達前五大終端客戶合計營收占比為63.95%。其他客戶營收占比36.05%。具體來看,前五大客戶分別為德國大眾、一汽集團、理想汽車、上汽大眾和康明斯。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