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14 11:03:30
3月14日早盤,港股三大指數集體高開,恒生指數漲0.81%,報23653.33點,恒生科指漲1.36%,國企指數漲1.12%。盤面上,科網股全線高開,中資券商股集體高開,生物技術板塊普遍上漲。開盤后,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跟隨指數上漲一度超2%,海爾智家、美團、百度集團、阿里巴巴、京東集團等持倉股漲幅居前。
消息面上,近期有相關報道稱香港證券交易所正在探討降低投資者購買香港部分高價股票門檻的方案,以刺激交易。對此,港交所發言人回復稱,“港交所將繼續落實各項微結構提升措施,并會在今年下半年推行第一階段下調股票交易最低上落價位及調整證券市場股份交易收費結構,確保有關收費與交易金額更緊密掛鉤。此外,我們正對調整每手交易股數的安排進行初期研究,以確保香港的市場結構與時并進。港交所將考慮不同方案的優點,并會在稍后進行市場咨詢。”
內資南下奪取港股定價權?截至3月13日港股收盤,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凈買入港股金額已超3700億港元。就在不久前的3月10日,南向資金單日凈買入港股296.26億港元,創下互聯互通機制開通以來的單日最高紀錄。從個股層面來看,近7日南向資金凈買入金額TOP10當中多數為港股科技龍頭公司,其中:1)阿里巴巴165.83億港元;2)騰訊控股59.46億港元;3)快手47.11億港元;4)小米集團45.52億港元;5)華虹半導體9.31億港元;6)美團8.11億港元。
南向資金持續流入,如何一鍵配置港股科技公司?公開信息顯示,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標的指數囊括30家港股科技龍頭,軟硬科技兼備,成分股深度聚焦AI產業鏈的上中下游,覆蓋了AI芯片、云廠商、大模型、AI端側、AI應用等熱門領域,其中阿里、騰訊、小米、美團、中芯國際等有望成為中國科技股“七巨頭”。從底層邏輯來看,當前處于AI技術周期起點,恒生科技成分股占據較大的先發優勢,或壟斷AI相關領域,長期有望高景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