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瀘州龍馬潭:讓曾經“走丟”的耕地煥發新生

      瀘州市融媒體中心 2024-11-14 12:10:02

      “這一片地種了52畝甘蔗,在另外一邊也種了48畝,今年總收成預計60萬公斤,收入將達到200多萬元。”近日,瀘州市龍馬潭區石洞街道雨珠巖村甘蔗種植大戶崔永剛難掩激動地說。然而,就在一年前,這里還是雜草叢生、崎嶇不平的荒地。

      近年來,龍馬潭區以“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護耕地,積極推行“企業+基地+農戶”生產模式,大力實施“良田種糧,豐產豐收”政策,鼓勵農戶種植適合土壤條件的高產糧食作物,把曾經“走丟”的耕地找回來,推動區域耕地保護提質增效。

      受益于耕地恢復,甘蔗種植戶崔永剛栽種了100畝甘蔗,今年預計總收成60萬公斤。張勇杰 攝

      沒有現成模式“闖也要闖出一條路”

      對于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而言,如何把這種曾經“走丟”的耕地找回來,做好耕地恢復,是耕地保護工作需要解決的問題。

      “回想這兩年,耕地保護工作并不輕松,也不是一帆風順。作為一名退伍軍人,我2000年進入自然資源部門,一直在基層工作,長期和群眾打交道,工作得心應手。然而,2022年,隨著耕地保護工作的縱深推進,耕地恢復工作也正式拉開大幕。怎么干?我毫無頭緒,也曾經感到迷茫。”龍馬潭區石洞自然資源所所長李躍軍說。

      在一次耕地恢復動員工作會議上,龍馬潭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有關負責人說:“既沒有經驗可以借鑒,也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遵循,我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闖也要闖出一條路來。”

      隨即,龍馬潭區的耕地保護工作,開啟了一段探索之旅。

      講好“大家”與“小家”的故事

      土地是老百姓的“根”,事關群眾最根本的利益。在土地上動“刀子”,仿佛是割群眾身上的肉。做好耕地恢復工作,首先需要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為什么要耕地恢復?回答不好這個問題,工作就無法下手。因此,要向群眾講好‘大家’與‘小家’的故事。”龍馬潭區田長制辦公室工作人員張勇杰說。

      工作從哪里入手?這是擺在工作組面前最棘手的問題。要想得到群眾的支持,還是要回到群眾中去做工作。

      一方面,龍馬潭區田長制辦公室聯合街鎮、村組成立了黨員服務志愿宣傳隊,動員鄉賢、退休干部、返鄉創業人士等參與其中,利用院壩會、座談會、黨員大會等,將國際國內糧食安全現狀與耕地保護政策結合起來,從源頭上進行系統解讀。

      另一方面,龍馬潭區持續拓寬耕地保護宣傳面,結合區情實際,制作《耕地保護應知應會》、《十準十不準》等宣傳手冊和視頻,并將宣講課堂搬進學校、社區、機關,營造全社會廣泛支持、積極參與的濃厚氛圍。

      “以往我只知道沒有土地就無法種糧食,肚子要挨餓,沒想到我們農村的土地還跟國家安全有關。黨和政府現在要開展耕地恢復,我第一個支持。”參加一次動員會后,龍馬潭區金龍鎮塘坡村村民蘭大爺這樣表態。

      做好科學與統籌文章

      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如何交出數量和質量合格的耕地恢復成績?這要從全域統籌和實事求是兩個角度出發。

      耕地潛力資源從哪里來?首先要摸清家底。2022年,龍馬潭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聯合四川省第六地質大隊,采取“內業調查+外業核查”的方式,重點對全區坡度15度以下、15度至25度耕地潛力資源進行了深入摸排,組織外業核實工作組,逐一進行圖斑實地核實,排除坡度25度以上、建設占用、土壤層較薄、碎片化后備資源等不宜恢復耕地圖斑后,建立了耕地恢復后備資源庫,并穩妥有序推進“耕地下山、林地上山”,嚴把耕地恢復源頭質量關。

      家底摸清了,如何高效推進耕地恢復?龍馬潭區堅持“全區統籌、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一方面圍繞全年目標任務,結合各街鎮實際情況,分年度、季度合理下達任務,同時建立動態監管調度機制,由各相關部門聯動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難點問題,確保數量只增不減。另一方面,龍馬潭區在2024年出臺了土地復墾驗收辦法,對地面坡度、有效土層厚度、地面平整度、礫石含量等硬性指標嚴格把控,確保耕地恢復量質并舉。

      “我們社區部分地塊因地勢較高、坡度陡峭,不利于農作物種植,部分耕地漸漸就荒了下來,即使搞種植,效益也不高。如今通過土地整治和技術改良,這些土地又能種植農作物了,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大家的干勁兒更足了。我們村的耕地面積增加了不少。”石洞街道岳坡山社區村級田長王鯤說。

      岳坡山社區村民周家全說:“過去我們家那塊地坡度大,怎么種植作物,收成都不好,心里很著急。現在好了,地塊整平了,政策下來了,配套設施到位了,種啥都有好收成,收入比以前多了好幾倍。”

      2022年以來,岳坡山社區累計恢復耕地1300余畝,是龍馬潭區恢復耕地最多的村(社區)。

      破解后期管護難題

      “雖然現在耕地增加了,但是誰來種?如果種了,會不會再次撂荒?”龍馬潭區雙加鎮枝子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修青有些擔憂耕地后期管護問題。

      如何做好耕地后期管護?龍馬潭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耕地保護監督和生態修復股負責人周小剛介紹:“破解這一難題,要算好政治和經濟這兩本賬。為了防止恢復后的耕地再度撂荒,我們采取了‘一對一’管護措施,對恢復的耕地與街鎮、村(社區)簽訂后期管護協議,明確責任分工,確保每一塊耕地有人管、有人種,還常態化開展‘回頭看’行動,通過各級田長和網格員定期巡查,嚴格監督土地利用情況,防止耕地被改作他用,切實做到‘良田種糧、良田惠農’。”

      那么耕地恢復后期的質效如何?

      “今年,我種的12畝有機訂單高粱,雖然受到連續降雨的影響,但是畝產量依然有300多公斤,畝收入可以達到1700元。我很滿意。”在龍馬潭區胡市鎮來寺村的臨時高粱收購點,有機高粱種植戶劉中銀麻利地將已經過秤的高粱裝進編織袋,算起了增收賬。他說的滿意,表達了種植戶們對耕地恢復后期質效的認可。

      在堅決守好耕地保護紅線的基礎上,龍馬潭區確保了糧食產量和質量穩步提升,為鄉村振興探出了一條新路子,為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發揮了作用。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亚洲精品欧洲精品| 337p欧洲亚洲大胆艺术|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国产精品亚洲av色欲三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青草影视 |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黑人精品videos亚洲人|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日产乱码一二三区别 | 亚洲s码欧洲m码吹潮|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亚洲成AV人影片在线观看| 亚洲JIZZJIZZ妇女|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最大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 日韩 色 图网站|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奇米影视亚洲春色|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视频| 色偷偷亚洲女人天堂观看欧|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 亚洲av区一区二区三|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电影在在线观看网色| 2022年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suv一区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