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開年前瞻 | 2024十大前景之城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01 12:16:20

      變,是最大的不變。

      每經記者|楊歡  劉艷美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070704

      新年如期而至,奉上開年的第一條推文。

      剛剛過去的重啟之年,我國經濟走出一條回升向好的復蘇曲線。大局之下,有城市在復雜多變的形勢中尋找破局之道,有城市扎根新生賽道努力脫穎而出,也有城市摒棄平庸喊出“我要成名”,還有城市減速慢行有待破解轉型之困。

      展望2024年,我國經濟恢復仍處在關鍵階段。多家機構預測,全球經濟或將緩步增長、高度敏感、深層轉變,前景更趨復雜。但無論前路如何,行動終有它的價值所在。往前看,會有哪些城市能夠沖破格局,搏出一條上升通道?

      我們盤點過去一年發布的近七百條推文,選出新一年最具前景的十座城市。這是城市進化論第3次發布城市年度榜單,從第一年的焦點城市,到潛力城市,再到今年的前景城市,我們希望站在一個城市觀察者的視角,發現趨勢,為關注者提供一些判斷和心得。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時候1%的差距,就可以決定冠亞軍甚至更多的名次,比如城市GDP、交通里程等等。強調這1%的差距對于賽道上的城市來說,可能是一種鞭策,但用其衡量未來可持續發展,始終有所不及。

      因此,我們也關注城市韌性。“風吹草不折,弱極而生剛。”在全球經濟變得越來越復雜和不確定的今天,經濟韌性變得越來越重要,讓城市能夠在面臨外部沖擊時快速調整、適應并恢復到穩健的增長路徑,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變,是最大的不變。接下來的城市洗牌,還有多場“硬仗”要打。新興挑戰者接二連三涌現,老牌塔尖城市也在自我革新,區域格局不斷被改寫,這大約是時代發展中最吸引人的地方。

      “反向”招商——上海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747622

      一流城市都在重回“產業強市”,作為我國經濟第一大市,上海也不例外。

      過去一年,上海制造業招商引資刷新歷史,開啟“投資上海·全球行”系列活動,不僅搶灘全球市場,還與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兩大世界級城市群互動頻頻,更首次將視角放在中西部,從成都開啟,到武漢收官,一路拉開“反向”招商的序幕。

      所謂“反向”招商,并非掐尖、挖墻腳,而是向內陸企業開放人才、技術、資本、數據等多方面的上海高端產業要素。在當地看來,其追求的是1+1>2的協同效應,探索的是各展所長、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區域協同發展新路徑。

      放眼全國,作為工業“老大哥”,上海的引領作用不只是體現在長三角,更需要跨省域跨區域的產業協作,進一步向長江經濟帶等更多區域延伸,實現區域經濟協調均衡發展,為區域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目光向內,上海的未來目標是全球經濟中心城市,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既要有量的增長,也要有質的提升,要讓更多高端要素資源互通,要率先擔起新型工業化的探索任務,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

      產業引領——深圳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597004

      2019年9.26萬輛、2020年10.93萬輛、2021年29.95萬輛、2022年84.88萬輛,2023年前三季度,123.5萬輛。這是過去幾年間,深圳新能源汽車產量畫出的“暴力拉升”式增長曲線。

      深圳份額在全國大盤中的比重,也從2019年7.46%,顯著提升至2022年12.12%,愈發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

      在風起云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江湖中,深圳正成為新的攪局者。2023年以來,當上海和西安還在為誰能拿下“新能源汽車第一城”你追我趕時,深圳已悄然從身后發起“奇襲”。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下半場,深圳還重點布局智能網聯汽車,希望形成一批“能打”的企業戰略梯隊。

      但深圳的視野還不止于此。2023年8月,深圳官宣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顯著提升全球汽車“含深量”。

      中國汽車工業走過70年,深圳從來不是發展重鎮。但如今再提及汽車,深圳已成為難以繞開的名字。有人說,深圳的汽車工業就像這座城市一樣,都是超常規生長的奇跡,一進入比拼,就切入當下最火熱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賽道。

      有深入骨髓的創新基因、有領頭探路的行業翹楚、有走在時代前列的城市慣性,中國汽車產業接下來怎么走,可能許多問題都需要由深圳來回答。

      萬億破局——煙臺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707860

      “停更”一年的“萬億俱樂部”,或將一次性迎來兩名新成員——常州和煙臺。常州的“突圍”早在2022年末的城市榜單中有所預見。這一次,我們更希望將焦點聚集于煙臺。

      作為老牌工業城市,煙臺曾依靠機械、電子、食品和黃金四大支柱產業一度成為山東省內經濟體量第二大城市。但由于傳統工業占比較高,煙臺也曾一度陷入增長困境。2018年,煙臺被明確定位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個核心區之一,在經歷了一系列“騰籠換鳥”的陣痛后,逐步復蘇,終迎破曉。

      在當地看來,煙臺破萬億靠的是“全面發展,不偏科”。當地專家指出,“一個區域的發展,如果仰賴特定的一兩個產業,會表現出周期性或脆弱性。煙臺本身的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可能會在特定一個時期出現暫時沉積,但這些優勢其實都沒有丟失掉。”

      若煙臺順利晉級,山東將成為北方地區唯一擁有3大萬億城市的省份,也成為全國第三個擁有3個及以上萬億城市的大省。從地理位置上看,煙臺具備成為膠東半島另一個中心城市的客觀條件。萬億再出發,煙臺要擔起省內“第三核”的重任。

      東北振興——沈陽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740758

      東北振興戰略已實施20年。過去很長時間里,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表現不佳,東北振興戰略實施效果不及預期。在外界看來,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需要一個中心城市作為“著力點”,撬動東北全面振興。

      誰能擔起重任?在東北四大副省級城市中,沈陽可能是呼聲最高的那一個。

      論經濟規模、人口體量,沈陽兼具綜合實力,是東北最接近“雙萬”的城市;論城市區位,沈陽具備地利優勢,是東北經濟中軸線(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核心。

      沈陽的態度也頗為積極。2021年,沈陽將“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寫入“十四五”規劃綱要總目標,在全國城市中罕有;第二年,又對外發布《沈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行動綱要》,明確到2025年經濟總量要突破萬億,人口規模突破千萬。

      沈陽也越來越有顯示度。2023年年初,沈陽市市長在央視節目上透露,沈陽都市圈獲批,實現東北國家級都市圈“零的突破”。2023年前三季度,沈陽GDP達到5821.6億元,同比增長6.0%,連續六個季度跑贏全國平均水平。

      不久前,沈陽在部署今年經濟工作時,將“全力在提升城市發展能級上攻堅突破”列為首要任務。韌者篤行,干就完了。

      以賽營城——成都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717046

      2023年是中國“體育賽事大年”,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相繼舉行,一東一西兩座城市,成為中國廣邀八方賓客、面向世界敞開大門的象征和主場。

      還有越來越多的城市進入“賽事時間”:上海打造“全球著名體育城市”、深圳發力“國際著名體育城市”、哈爾濱創建“國際體育賽事之都”……城市已然開啟新競速。

      謀賽亦謀城。作為西部地區首次舉辦綜合性國際體育賽事的城市,成都自2018年起就致力于打造世界賽事名城。這座城市早就意識到,舉辦大型賽事,既是城市綜合實力的證明,也是提升城市能級、促進經濟發展的契機。

      2022年,成都體育產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后大運時代,成都還將全力籌備2024年湯尤杯、2025年世界運動會等大型國際賽事,發揮大運遺產效應,吸引世界關注目光。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預計將達到1500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2%。

      從“競技”到“經濟”,當年輕人關注、認同這個城市,也意味著這個城市有望贏得未來。這正是以賽營城、以賽興業的最好詮釋,不僅是興盛體育產業,更是全面推動城市產業發展。

      迭代升級——合肥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260081

      剛剛過去的這一年,新晉特大城市合肥很忙。“合肥模式”出圈三年,不但沒有熄火,反而吸引更多地方前來學習考察。

      不完全統計,光是省級高規格考察團,就有江西、上海、江蘇、遼寧、山西、吉林等省份;地市級更多,其中既有南京、長沙、無錫及太原這樣的萬億城市、省會城市,也有焦作、阜陽、安慶、周口、衢州、淄博、六安、湖州、三亞、株洲、包頭等普通地級市。區縣、部門、企業級別的考察團,更加不可盡數。

      科大訊飛、國盾量子、京東方、蔚來、中安創谷,是考察團最常去的“打卡地”。考察的目的,幾乎都圍繞科技成果轉化、高新產業發展等展開。當然,招商引資和產投運作,也是不少地方希望借鑒的經驗。

      從曾經名不見經傳的江淮小邑,到炙手可熱的“創新之都”“風投城市”,合肥逆襲的故事,已被講述太多。而當許多城市還在試圖破解“合肥模式”密碼時,這座城市已悄然升級2.0版本,開啟“創投城市計劃”:從之前“項目先行”“移大樹”,轉向“投早、投小、投科技”。

      如果說,是長期主義、專業主義和冒險精神,成就了今天的合肥;那未來的合肥,也將繼續受益于此。

      樞紐翻身——濟南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623856

      幾乎每一個省會城市,都有“米”字形樞紐夢想。2023年12月8日,濟鄭高鐵全線貫通運營。作為山東打通向西深入中原腹地的通道,濟南“米”字形高鐵網一橫中向西的關鍵一段,濟鄭高鐵一度被視為“在建及規劃高鐵中最重要的一條”。

      隨著濟青高鐵、石濟客專、濟萊高鐵、濟鄭高鐵建成通車,濟濱高鐵開工建設,濟濟高鐵即將落地,濟南的“米”字形樞紐呼之欲出。作為山東全省唯一的“米”字型高鐵樞紐,濟南將成為山東直通中原、西北、西南地區的重要節點。

      山東做強省會的決心顯而易見。去年11月印發的《山東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3-2035年)》中,在加快推進青島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的基礎上,強調“努力培育濟南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要知道,在《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有20城被列入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山東只有青島入列。如今省上強力扶持濟南上位,將使濟南的樞紐優勢進一步強化,要素集散能力通過高鐵觸達全省。

      交通樞紐地位已經逐步確立,而發揮省會城市功能更為關鍵一點還在于,如何進一步做大經濟體量和產業能級,提升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能源轉型——鄂爾多斯

      圖片來源:鄂爾多斯發布

      2021年,隨著煤價高漲、能源和電力短缺蔓延全國多地,承擔“保供”任務的鄂爾多斯與榆林兩座能源大市曝光度大增。人們都在觀望風口上的“能源雙雄”,誰能抓住新一輪周期的機會,率先完成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徹底擺脫被“初級能源主宰”的城市命運。

      時間正在給出答案,2023年煤炭價格重心出現明顯下移,在煤炭黃金年代“蒙眼狂奔”的“兩兄弟”悄然走上“岔路口”。近年來,鄂爾多斯努力跳脫資源稟賦的“舒適區”,提出以能源結構轉型引領帶動產業結構轉型、經濟結構轉型的發展方向,全力打造“風光氫儲車”五大產業集群,為資源型城市綠色低碳轉型開辟新路徑。

      其目標是,到“十四五”末,鄂爾多斯全市新能源裝機超過5000萬千瓦,“風光氫儲車”產業總產值超過5000億元。這一目標基本相當于在如今鄂爾多斯經濟總量的基礎上,再造一個鄂爾多斯。

      2022年,鄂爾多斯GDP首次突破5000億元大關,達到5613億元,在全國排在第49位。2023年,鄂爾多斯制定的計劃是再跨越一個千億級臺階、突破6000億元,并在此基礎上,力爭利用5年時間突破萬億、邁進萬億城市俱樂部。

      流量改命——石家莊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598003

      若問哪些省會的首位度低,石家莊一定榜上有名。知乎上有人問:有什么關于石家莊的冷知識?有人答:石家莊是河北省會。

      2023年7月,石家莊官宣舉辦“Rock Home Town”——中國“搖滾之城”音樂演出季,全面打造中國“搖滾之城”。3個月的時間、130多支知名搖滾樂隊、100多場搖滾音樂惠民演出,是這個決定重拾“搖滾”標簽的城市,邁出的有聲量的第一步。

      如果說“搖滾之城”的造勢和行動是石家莊期望華麗蛻變的“上半場”,那么“下半場”則是以搖滾為“引線”,最終覓得“青年”。2023年以來,石家莊不僅編制《青年友好型城市發展規劃》、制定規劃的執行方案,還在全國率先出臺《青年友好型城市規劃導則》。

      作為華北第一省會、千萬人口城市,2021年石家莊常住人口多年來首次負增長,“北方省會城市人口流失”一時引發廣泛關注。盡管石家莊在一年后即“扭負為正”,但河北全省常住人口已連續兩年負增長。

      一個強省會對于人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外溢的產業與人才,可以為石家莊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按照石家莊的規劃,到2035年,其要成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中心城市,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地。

      “東西”融合——中山

      2023年 11月28日,深中通道主線正式貫通 圖片來源:新華社

      “深中兩地深度融合,未來將像上海浦東、浦西的關系一樣,融于一體。”2023年6月,在深中通道通車倒計時一周年之際,深圳、中山首次面向全球聯合招商,深圳相關領導當時如此比喻。

      也是在這次招商大會上,總規劃面積66平方公里的深中經濟合作區正式亮相,成為珠三角首個跨越珠江口的合作區。按照當地媒體解讀,這是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的“歷史性一躍”。

      “東強西弱”,一直是珠三角亟待破解的難題。2022年,環珠江口“黃金內灣”橫空出世,廣東提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試點,“帶動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協同發展、聚勢騰飛”。

      深中兩地“牽手”,正是一次率先作答。從現實角度,兩座城市都有合作的需要:深圳作為全國工業第一大市,一直面臨嚴峻的用地問題;而中山受制于產業偏傳統、低端,城市排名一再跌落,亟待轉型。

      經濟學家陸銘曾將中心城市和外圍中小城市比喻為太陽和行星。“太陽”對“行星”的輻射帶動,取決于軌道交通等物理層面的聯通以及體制機制的協調對接。失落已久的中山,期待迎來屬于自己的“第二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城市 經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色欲|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成人综合天堂| 亚洲美女在线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产品|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午夜鲁丝片|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伦理| 91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 亚洲成av人片在www鸭子|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洲色|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成a人片77777kkkk|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亚洲色图激情文学| 无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亚洲a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在线二产线|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国产网站| 2020年亚洲天天爽天天噜|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大桥未久|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亚洲日韩aⅴ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高清久久|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