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17 11:12:46
每經記者|陳浩 每經編輯|文多
12月16日,首屆中醫藥生態大會暨中醫藥產業博覽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在16日上午的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圓桌論壇環節,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胡孔法發言表示,最近幾年,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醫療產業發展帶來了變革,中醫領域也出現了中醫智能輔助診斷系統等一系列新技術。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對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如何更好地作用于中西醫,胡孔法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診斷方面,醫學界可以利用計算機視覺采集多模態的數據。中醫可以結合西醫中的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基因組學等多組學數據,利用人工智能的算法來分析這些組學數據,分析西醫跟中醫之間的關系,有望實現中醫疾病診斷中的指標客觀化,為更精準更精細地疾病診斷提供依據。
第二,治療方面,可以進行中西醫結合合理用藥。人工智能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成了當前人工智能和醫學交叉領域的研究熱點,對于像腫瘤這樣的復雜性疾病如何優化治療方案,大數據、人工智能給中醫帶來了新的可能,可以幫助篩選出具有潛在治療作用的一些藥物或方案。
第三,康復方面,可以進行中西醫綜合康養。中醫可以通過大數據平臺來采集不同人群的康養數據,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可以分析出不同康養方案和療效之間的關系,從而為優化康養方案提供依據。
第四,預防方面,可以實現中西醫結合治未病。治未病是中醫的核心理論之一,行業可以通過大數據采集多組學、多維度的數據,通過人工智能發現未病的狀態,以及一些未病轉換成已病的可能的規律,進而找出未病的潛在演化規律,從而為康復預防提供有力的支持。
“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ChatGPT等通用人工智能的發展,給我們的醫療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變革。”胡孔法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