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9 18:21:20
◎微創英特擬承債式收購友阿股份,并承諾3至12個月內完成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市值的儲能、光伏、新能源、大數據、充電樁等相關業務的資產注入。記者調查卻發現,資產注入之路或許并不平坦。
每經記者|胥帥 孔澤思 每經編輯|張海妮
湖南商超龍頭友阿股份(002277.SZ,股價4.05元,市值56.46億元)此前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湖南友誼阿波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友阿控股”)擬將其所持友阿股份27.5%的股權轉讓給微創英特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微創英特”)或其指定人,并由微創英特在長沙成立的子公司承接友阿控股14億元的對外債務本金。根據協議,微創英特必須在3至12個月內完成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市值的儲能、光伏、新能源、大數據、充電樁等相關業務的資產注入。
微創英特旗下新能源資產成色如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探發現,三家注冊資本超10億元的新能源企業注冊地在深圳,但在注冊地并未找到公司。微創英特相關公司曾投資新能源企業,但據了解,這家企業年營收規模不到1000萬元。另外根據裁判文書網信息,微創英特相關公司曾拖欠合作方傭金25740元不還。公司甚至在法院無答辯,亦未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
根據友阿股份關注函回復公告,微創英特后續將向公司注入儲能、光伏、新能源、大數據、充電樁等相關業務的資產,公司將形成雙主業運營模式。此外,微創英特暫無其他變更公司主營業務的計劃。
微創英特旗下資產究竟成色如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公告列出了微創英特旗下的多家儲能、光伏、大數據等領域公司,包括維能(深圳)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維能(深圳)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深圳維能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維能微電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維能節能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
圖片來源:友阿股份關注函回復公告截圖
深圳維能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維能微電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維能電科服務有限公司、深圳市科電能源服務有限公司、江蘇維能高科有限公司等企業注冊時間均為今年,最早是在1月13日,最晚是11月1日。深圳維能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維能微電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科電能源服務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均驚人,分別是20億元、12.6億元和15億元,但實繳資本欄目均無顯示。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在于,這些驚人的注冊資本是8月后突擊增加的。
深圳維能微電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變更時間是在8月17日,變更前的注冊資本為100元。
圖片來源:啟信寶截圖
深圳維能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在9月4日變更了工商資料:注冊資本由100萬元增至20億元,一般經營項目增加了電池制造、電池銷售等。
圖片來源:啟信寶截圖
深圳市科電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則在8月22日將注冊資本由100萬元增加至15億元。
圖片來源:啟信寶截圖
11月7日,記者前往上述三家公司共同的注冊地址——深圳市福田區新天世紀商務中心A座3601進行探訪。不過,實際在該地址辦公的卻是“某某實業”公司,其工作人員向記者確認,自己并未聽過其他在此辦公的企業。
深圳市福田區新天世紀商務中心A座3601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從股權關系看,維能(深圳)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控制深圳維能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維能微電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科電能源服務有限公司、河南維能節能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友阿股份公告過的公司。深圳維投科技有限公司則是維能(深圳)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持股70%的股東,前者股權穿透后的股東是微創英特與深圳憶邁信供應鏈有限公司。
深圳維投科技有限公司股東及旗下部分公司情況 圖片來源:啟信寶截圖
深圳維投科技有限公司的業務涵蓋充電樁、光伏、儲能,總經理是計建國。公告披露,計建國是公司的業務運營負責人,具備17年行業管理與從業經驗。同時,友阿股份在公告中表示,該等公司聚攏了大量具備儲能、光伏、新能源、大數據、充電樁等相關業務的運營管理能力和運營管理經驗的人才,且已形成了24項與前述業務相關的專利、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專利信息發現,從2022年6月8日開始,計建國才開始申請有關新能源方面的專利,諸如“交流充電樁的接線檢測裝置”“新能源汽車電池檢測臺”“密封性好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線纜連接裝置”“防塵防雨充電樁”。
圖片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上述專利的專利權人為維能(深圳)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在2020年到2021年期間,計建國通過蘇州安必迅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申請專利,但專利與新能源、儲能關系不大,主要涉及數控車床。
圖片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維能(深圳)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是曾慶春。公告介紹,加入該公司前,其曾于荷蘭醫療儀器(深圳)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職務,從業35年。然而記者并未在工商信息登記平臺搜到荷蘭醫療儀器(深圳)有限公司。
公告稱深圳市科電能源服務有限公司的主要人員涉及鄧江柯,其有8年豐富的財務管理經驗。然而該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員并沒有這個人,反而此人的名字出現在深圳維能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友阿股份關注函回復公告截圖
圖片來源:啟信寶截圖
深圳維能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李彬,公告稱其有17年從事充電樁銷售、機動車充電銷售、充電控制設備租賃等相關業務工作經驗。然而這家公司在9月4日才增加電池回收、儲能技術、新能源換電等涉及電池的經營項目。
圖片來源:友阿股份關注函回復公告截圖
圖片來源:啟信寶截圖
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公告提及的江蘇維能風電科技有限公司身上,公告稱該公司主要人員“許丹雯,具備12年行業經驗。”然而,江蘇這家公司的工商資料并沒有此人,其反而以“財務負責人”的身份出現在海南維能電科服務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友阿股份關注函回復公告截圖
圖片來源:啟信寶截圖
江蘇維能高科有限公司被提及的主要人員是孫蘭蘭,公告稱其2017年任職江蘇仁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蘇仁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是李瑞瀧,監事是張春燕,這兩人也與微創英特或其相關公司有交集。李瑞瀧是廣州維能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的監事,還是江蘇元富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而江蘇元富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持有維能(深圳)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20%股權。
友阿股份之前披露,微創英特必須在3至12個月內完成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市值的儲能、光伏、新能源、大數據、充電樁等相關業務的資產注入。
那么,微創英特旗下有哪些涉及新能源的資產,真的有10億元估值以上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取到微創集團的宣傳介紹,微創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總部在中國香港,多年來在新能源領域通過投資、參股、收購、并購等方式投資過百億,攜手眾多中小微企業登錄A股、H股、美國納斯達克資本市場,包括微創英特半導體、維能大數據和維能電動汽車服務等。其提到新能源板塊充放電投資的投放城市數量達200+,累計投資資金50億元。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維能高科是維切爾(深圳)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維能(深圳)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前)旗下的品牌,公司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有10個職能部門、3個OEM生產廠,員工200余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去年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法院披露了一份裁判文書。
根據2022年6月30日的一審民事判決書,歐陽玉飛與維切爾(深圳)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維能(深圳)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前)出現合同糾紛。2020年8月13日,雙方簽訂了維能高科電池租賃項目的居間協議,歐陽玉飛的主要事宜為項目洽談換電柜落地位置和促成目標人群租用電池,約定報酬為項目每月營業額的15%作傭金。根據歐陽玉飛的陳述,項目發展起來時,維切爾(深圳)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把項目盈利資金調走拿去填補被告公司其他項目的空缺,而導致項目不穩定和經常拖欠原告傭金。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法院認為,歐陽玉飛按照協議約定為維切爾公司(即“維切爾(深圳)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引薦合作方,促成合作事項,維切爾公司理應支付相應傭金。一審法院要求維切爾公司支付2021年9月至12月份傭金25740元。
圖片來源:裁判文書網截圖
裁判文書提及的裴杰系計算提成的財務人員;“王總”為王曉紅;原來負責番禺項目運營的經理“計總”,系計建國。
王曉紅是廣州維能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曉紅和深圳維投科技企業(有限合伙)共同投資了廣東省云禾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禾智能)。云禾智能確有新能源相關業務,根據記者掌握的宣傳冊,公司業務涉及共享電池、充換電柜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云禾智能內部人士處獲悉,該公司的員工在20人左右,研發生產為一體。12倉的換電柜價格為每臺12000元,按照相關人士透露的5000~6000臺的規模,最低銷售收入為6000萬元。充電樁共4000臺左右,按照每臺680元價格計算,對應收入至少為272萬元。“目前1年就700~800萬元……我們公司規模較小……幾年的(6000萬營收)。”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維能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登記郵箱的QQ賬號是東方劍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企業號,后者由深圳凱萊實業有限公司和深圳憶邁信供應鏈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微創英特在2021年12月10日前是深圳凱萊實業有限公司持股65%的股東,目前深圳凱萊實業有限公司大股東是曾慶春、總經理是鐘德寶。
東方劍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股東情況 圖片來源:啟信寶截圖
11月7日,記者來到皇崗商務中心1號樓4003室,這里是公告列示的維能(深圳)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注冊地。記者以友阿股份中小股東身份進行交流,試圖了解更多情況,但現場工作人員表示,無法提供信息。11月8日,記者來到深圳凱萊實業有限公司注冊地,也未找到該公司。
11月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微創英特上述資產相關事宜聯系到友阿股份董秘陳學文,他表示,目前他們已經委托了中介機構對微創英特相關公司進行盡職調查,具體情況要等盡調結果,“周一周二就已經進場了”。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