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21 10:02:38
◎“每經未來商業智庫”每周定期分享《一周未來商業》,圍繞電商/新消費、物流/供應鏈、生活服務、以及未來商業創新創投領域,以“事件+短評”的形式,洞見未來商業發展趨勢。
每經記者|趙雯琪 陳婷 楊昕怡 王郁彪 王紫薇 每經編輯|劉雪梅
“每經未來商業智庫”每周定期分享《一周未來商業》,圍繞電商/新消費、物流/供應鏈、生活服務、以及未來商業創新創投領域,以“事件+短評”的形式,洞見未來商業發展趨勢。
上周(8.14-8.20日),我們為您共盤點了10件熱點新聞事件。
1、【新開300個蘇寧易家20000個加盟店 蘇寧易購加碼線下】
8月18日,蘇寧易購在合作伙伴發展大會上表示,將在線下形成以蘇寧易家為中心旗艦、零售云全域開放全面密布的店面集群。未來三年,將新開和升級300個蘇寧易家廣場及城市旗艦店,同時,拓展2萬家零售云和強加盟門店,實現縣鎮、社區、家裝商圈的綜合覆蓋。此外,在原有36個中心倉的基礎上,蘇寧易購規劃建設600-1000個縣級前置倉。在一二線城市,蘇寧易購還將建設800-1000個商圈及社區前置倉。
未來商業短評:蘇寧易購依然在逆勢中求出路。從這一次披露的發展規劃來看,蘇寧易購的動作很多,涉及多個業務線和多種零售業態。從其推進對線下的加碼來看,蘇寧易購今后的發展重心也將聚焦在線下場景。家樂福風波還未全部消弭,蘇寧易購能否基于“打造更加開放的零售服務平臺”重振旗鼓,還有待時間來考驗。
2、【微盟、有贊釋出中期業績 未來直指大客化戰略】
8月15日,微盟集團發布2023中期業績。財報顯示,微盟2023年上半年總收入為12.1億元,同比增長34.5%;經調整凈虧損為2.54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55.2%。此前,中國有贊也發布了半年報,有贊今年上半年期內虧損為1841.6萬元,上年同期為4.851億元。但有贊的營收卻同比微降0.68%為7.2億元。
未來商業短評:從今年中期業績來看,兩家對比疫情期間的收入和凈利等核心財務指標都有明顯好轉,特別是微盟。而在上半年相繼發布大模型應用產品后,兩家未來策略都集體指向“大客化戰略”,也就是以給自己帶來更多增值收入為核心目標,穩定收入和利潤健康增長。SaaS“瘋漲”的上半場已經過去,這是緩氣、換氣中場的必然選擇。
3、【京東Q2業績超預期 上半年低價策略成效初顯】
8月16日,京東集團發布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Q2京東集團收入達到2879億元,超出市場預期,同比增速超一季度;其中,帶電類商品收入同比增長11.4%。二季度,京東服務收入達到541億元,同比增長30.1%,其中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的同比增速達到51.5%。值得一提的是,二季度,京東新增商家數量同比增速達到417%,較一季度呈加速增長態勢;截至二季度末,在京東運營的有效商家數量同比增速超三位數。
未來商業短評:大盤仍未現好轉之勢,但Q2帶電品類仍逆勢增長11.4%,不難看出京東在此深厚的供應鏈積累。特別是結合上半年低價策略的展開,京東向供應鏈端要低價的成效也在Q2業績中有所顯現。同時,本季度商家生態的擴容,也從供給側給京東注入新動能。京東系統性闡述低價后首戰告捷。
4、【茶百道港交所遞表】
8月15日,四川百茶百道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獨家保薦人為中金公司。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8月8日,茶百道在全國共有7117家門店,遍布全國31個省市,實現了中國大陸所有省份及各線級城市的全覆蓋。2022年,茶百道門店的零售額達到約133億元,2020年至2022年年復合增長率達139.7%。與此同時,收入也從2020年的10.80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42.3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97.9%。根據咨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茶百道是中國前十大新式茶飲企業中增長最快的一家,2020年至2022年間零售銷售額年復合增長率最高。按2022年零售額計,茶百道在中國新式茶飲店市場中排名第三,市場份額達到6.6%。
未來商業短評:一早就走上加盟之路的發展戰略注定了茶百道收入的大梁由B端生意挑起。招股書顯示,2022年,茶百道來自銷售貨品及設備的收入占總收入的95%。和同樣從供應鏈賺大錢的蜜雪冰城相比,茶百道的營收雖還不及“雪王”的一半,但在凈利率的表現上已經實現了趕超。前有奈雪的茶成為“新茶飲第一股”,現有茶百道、蜜雪冰城和滬上阿姨等多家傳言近期上市的新茶飲品牌搶灘資本市場。作為開啟此輪上市潮的先鋒,茶百道又能在資本市場講出怎樣的新故事?
5、【騰訊首次公布視頻號廣告收入】
8月16日,騰訊公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在二季度報告期內,騰訊營收1492.08億元,較上年同期營收的1340.34億元同比增長了11%。財報指出,Q2視頻號總用戶使用時長同比幾乎翻倍。得益于視頻號直播帶貨交易產生的收入以及云服務的輕微增長,企業服務收入有所改善,實現低雙位數同比增長。同時,廣告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4%達到250.03億元,視頻號帶來了約30億元的廣告收入,是去年7月份信息流廣告推出后達到的新臺階,反應了視頻號廣告的強勁需求。
未來商業短評:作為國內互聯網行業的巨頭,騰訊的增長動力依然強勁,其中視頻號等相關產品的發展對于公司的業績增長起到了關鍵作用。視頻號是騰訊近年來重點發展的產品之一,本季度用戶使用時長同比幾乎翻倍,這表明視頻號在用戶中的受歡迎程度不斷上升。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用戶對于內容消費的需求增加,視頻號在騰訊業務中的地位也將不斷上升。此外,廣告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4%,其中視頻號帶來了約30億元的廣告收入,這表明視頻號廣告在市場上受到了強烈的關注和認可。隨著視頻號的進一步推廣和用戶數量的增加,視頻號廣告有望在未來繼續為騰訊帶來可觀的收益。
6、【字節自研AI對話式應用已上線?該項目組:仍在邀請制測試期】
8月17日,針對字節首個AI對話式APP“豆包”及其網頁版近日已經上線的消息,“豆包”項目組人士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豆包”是一款聊天機器人產品,還處于早期開發驗證階段,這次上架仍是小范圍的邀請制測試。目前測試期的“豆包”還存在較多局限,生成的內容也可能不準確,歡迎測試用戶向我們提供反饋意見,幫助我們持續改進產品。記者同時了解到,豆包APP是由字節內部代號為“Grace”的AI項目孵化而來,目前擁有文生文、文生圖的功能。
未來商業短評:ChatGPT掀起大模型的熱潮以來,各大廠商從開始宣布推出自家大模型。此次,字節的對話式應用也已經上線,今年年初這股“大模型”熱潮仍未褪去。在本次財報季,騰訊、京東、阿里的財報中均有提及AI熱潮帶來的財務數字變化。或許在未來,AI將成為各家互聯網公司業務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7、【唯品會連續43個財季盈利】
8月18日,折扣電商唯品會發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其凈營收、凈利潤、活躍用戶數和訂單數均實現了同比增長。2023年第二季度,唯品會的總凈收入同比增長13.6%,從上一季度的245億人民幣增加到279億元人民幣。延續了連續43個季度盈利的紀錄。2023年第二季度的毛利率從上一年同期的20.5%增加到22.2%。唯品會對公司長期業績走勢比較樂觀,表示公司的“品牌特賣”定位符合當前消費趨勢,公司商業模式的韌性與可持續性已經得到了市場驗證。
未來商業短評:在消費者越來越講究性價比的大背景下,阿里、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巨頭紛紛加碼低價策略,試圖搶占唯品會的“品牌特賣”賽道。唯品會定位“折扣電商”的先手優勢如何維持,唯品會仍需下壘高自身的護城河。
1、【網紅炸雞Popeyes計劃十年內在華拓展1700家門店】
8月16日消息,Popeyes中國首店將于8月19日正式對外營業。Tims天好中國CEO盧永臣表示,Popeyes年內將在中國市場開出10家門店,未來10年計劃在中國開出不少于1700家門店。Popeyes是美國著名的連鎖炸雞快餐品牌,于1972年創立于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目前已在全球開設了4100多家門店,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炸雞快餐品牌之一。
未來商業短評:國際品牌馳騁中國市場的訴求不減。中國首店開業是Tims天好中國接手Popeyes品牌后布局中國市場的第一步。目前倆看,在Tims天好中國的操盤之下,Popeyes決意在中國市場卷土重來,較之此前,在新一輪的發展規劃中,Popeyes將高速拓店。據記者對其中國首店的探店觀察,Popeyes被有意保留了美式的風格,與其他炸雞快餐品牌有一定的區別。
1、【德邦上半年主營業務公斤單價同比下降1.74%、凈利增兩倍】
8月16日,德邦股份發布的2023上半年財報顯示,德邦上半年有三大重要指標表現優異。一是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43億元,同比增長196.52%,增長近兩倍;二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1億元,同比上升284.63%;三是基本每股收益為0.24元/股,同比上漲200%。而這三大指標實現的前提是,德邦上半年營業收入156.93億元,同比增長了6.03%,增幅并不大,同時,德邦上半年主營業務公斤單價同比下降了1.74%,其中一季度同比上升0.59%,二季度同比下降3.82%。
未來商業短評:從去年三季度京東完成對德邦的收購后,德邦整體業績表現轉優,今年以來,雙方的實質性合作也在增加。放眼整個快運市場,德邦的轉型也掀起了行業的新一輪變革。今年以來,安能也通過高管變動、品牌戰略升級等手段加速轉型,根據最新公告,安能物流預計上半年扭虧為盈至,并錄得利潤不少于2.3億元,順豐快運也在2022年實現扭虧為盈。
2、【中物聯發布《2023年物流企業營商環境調查報告》】
8月16日,中物聯發布《2023年物流企業營商環境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合計七成左右的企業認為營商環境出現改善。其中,民營企業表示經營情況改善的接近五成,但是有超過三成的民營企業經營出現下滑,遠高于國有企業水平。此外,也有近四成的企業反映物流行業市場需求總體不足,這也是限制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物流行業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市場需求不足可能導致一些企業難以充分發揮潛力。而對于2023年企業總體戰略導向,有近六成的企業采取保守戰略,選擇維持現狀經營;也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企業表示將采取擴張戰略,不到兩成企業選擇緊縮戰略。
未來商業短評:總體來看,物流企業對于2023年的預期保持謹慎樂觀,市場競爭激烈、經營成本高和市場需求不足是當前主要困難。多數企業有信心完成年度目標,但也有些許企業信心稍顯不足。為了促進物流業的健康發展,還需在政務環境、財稅政策、金融支持等方面進一步加強改革和優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