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0 07:14:04
每經AI快訊,伽馬射線暴(Gamma-ray Burst,簡稱GRB),又稱伽馬暴,是遙遠星系里發生的高能射線,它在一秒鐘內釋放的能量,相當于太陽大約50億年所釋放的能量總和,被稱為宇宙中最強大的事件。本周,中國科學家提出伽馬射線暴的起源新模型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研究結果挑戰了既往的觀點。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張彬彬教授領銜國內外多個合作者組成的科研團隊,歷時五個月,對伽馬射線暴GRB 211211A的數據進行了詳盡的分析。GRB 211211A是2021年12月11日觀測到的,來自銀河系邊緣外10億光年的遙遠星系,這一明亮的伽馬射線爆發持續了一分鐘以上。研究發現,這一伽馬射線暴的光變曲線由一個13秒的主要爆發階段和一個55秒的延展輻射階段組成。按照1967年被發現以來的分類,2秒及以上的是長暴,不足2秒的是短暴。
張彬彬教授研究團隊發現的GRB 211211A這一獨一無二的特征,挑戰了天文家們對伽馬射線暴起源的傳統認知。張彬彬團隊原創性地提出,這一事件背后蘊含著豐富的物理信息,產生這一伽馬暴的雙致密星中的一員應為一顆白矮星,從而形成了“中子星-白矮星”并合系統,并合之后產生了一個快速自轉、高度磁化的中子星,即磁星。磁星的旋轉能和磁能驅動了55秒的延展輻射和數千秒的X射線平臺輻射,并為千新星提供了額外的能量注入。這個“中子星-白矮星并合”的新模型,進一步豐富了現有伽馬暴的物理起源理論。(央視新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