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23 21:42:26
◎在全球缺芯、擴產的當下,半導體設備出現了供應不足的情況,一定程度帶給新玩家打入市場的機會。在此背景下,中國半導體設備的很多細分賽道上一定會有公司脫穎而出。
每經記者|趙雯琪 每經編輯|劉雪梅
在國內半導體強調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芯片、半導體等硬科技正在成為資本的重點關注方向。
9月23日,半導體IC球焊設備國產廠商凌波微步半導體科技(以下簡稱“凌波微步”)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創新工場獨家投資。凌波微步方面表示,本輪融資將助力公司快速擴充產能,加快在封裝領域其他核心設備的研究開發和市場推廣,從而進一步推動半導體核心設備的國產化水平與進程。
2021慕尼黑上海電子生產設備展,半導體集成線路板、芯片、電子產品
圖片來源: 高育文/IC photo
據了解,半導體設備可以分為晶圓制造設備、封裝設備、測試設備和其他,其中凌波微步所在的封裝領域是半導體制造過程中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難度最高、市場份額最大的環節。2020年,半導體制造設備的全球銷售額比上年增長19%,達到約712億美元,封裝設備大約50億美元。
作為本輪融資的獨家投資方,創新工場投資董事兼半導體總經理王震翔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在全球缺芯、擴產的當下,半導體設備出現了供應不足的情況,一定程度帶給新玩家打入市場的機會。在此背景下,中國半導體設備的很多細分賽道上一定會有公司脫穎而出。這也是創新工場開始關注國產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原因之一。
今年以來,創新工場圍繞硬科技布局不斷,據王震翔透露,創新工場在芯片、半導體領域投資布局了多家公司,也將在未來陸續官宣。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后就是IOT時代,在IOT時代,純靠用戶體驗和性價比已經不足以構成核心競爭力,必須布局上游真正的黑科技和高技術門檻、高技術壁壘的硬科技?;ヂ摼W大廠已經開始轉向布局業務需要的一些關鍵技術領域,創新工場也在提前做投資布局。”王震翔表示。
官方資料顯示,凌波微步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2月,主要專注于半導體封裝后工序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
目前,凌波微步員工共有70人,其中研發人員20人。核心技術人員主要來自于K&S、ASM等國際半導體設備企業,普遍擁有20年以上的半導體設備行業經驗。其生產基地位于常熟,面積接近一萬平米,并在深圳和新加坡設有研發中心。
凌波微步主要產品為IC球焊機,由于該產品技術壁壘極高,涉及到機械結構、運動控制、機器視覺等多交叉學科,中國IC球焊機市場長期由國際廠商主導。
“IC球焊機技術難度很高,速度精度要求接近物理極限。法拉利F430由起步加速至100公里/小時僅需4秒,但我們IC球焊機的XY平臺只需0.2秒,是其20倍;Z軸焊頭更只需0.02秒,是其200倍。”凌波微步CEO李煥然表示。
憑借著VR線弧、全閉環力控和20K采樣頻率運動控制三項核心技術,成立不到一年的凌波微步正在領跑國產設備市場,成為國產品牌中最快達到數百臺規模化量產的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其中凌波微步的VR線弧可以通過可視化的方法保持線弧形狀,加強引線鍵合質量;全閉環力控可以保證焊接力度按預定曲線變化;20K采樣頻率運動控制則是維持設備高精度、高速運行的核心。
李煥然表示,本輪融資后,公司將繼續擴大產能,在全部產線量產后,預計未來兩到三年,IC球焊機產能在一年1500臺~2000臺之間,大概可占到國內IC球焊機市場的20%~30%,銷售價格大概在25萬元~30萬元左右。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物聯網以及汽車電子等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廣泛應用,半導體產業已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撐產業,中國已經是全球芯片進口和消費最大的國家。作為芯片產業的上游,半導體設備是半導體生產、封測的關鍵支撐。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半導體行業股權投資案例達413起,投資金額超過1400億元人民幣,與2019年約300億的投資額相比,增長近4倍。
王震翔分享的數據顯示,全球半導體設備行業每年的增長大概在8%左右,自2020年以來,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而且市場規模占比在逐年快速攀升。2020年前三個季度,中國市場的半導體設備銷售額同比增長48%、37%、63%,明顯增速高于全球,為半導體賽道帶來了成長的窗口期。
與此同時,全球芯片產能吃緊也利好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國外設備的企業產能不足,所以導致國內封測廠設備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這給新玩家帶來了機會。
“國內的下游封測客戶持續擴產,加上我們政策和資金的雙輪驅動,所以封測設備的國內自主創新的空間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們判斷,在中國,半導體設備的很多細分賽道上,一定會有公司脫穎而出。”王震翔表示。
不過王震翔也坦言,雖然半導體領域的投資熱度正在急速升溫,但是這是一個需要十年磨一劍的賽道,它不像移動互聯網的創業公司,能迅速把用戶做起來,“初創公司的團隊要提高忍耐力,讓這些真正的跨學科高手,用多年去做好技術研發。”王震翔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IC photo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