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6-26 09:43:08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張英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大會先后為上海帶來了20多個重要合作項目,如商湯科技中國總部、微軟亞洲研究院、亞馬遜AWS創新中心、IBM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百度飛槳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華為‘鯤鵬+昇騰’生態創新中心、紅杉人工智能孵化中心、達闥科技全球總部等,成為上海招商引資的重要門戶。”
每經記者|夏冰 每經編輯|梁梟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于7月8日至7月10日在滬舉辦。
大會開幕在即,6月25日,在參加主辦方組織的人工智能探營活動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前探訪了今年參展的上海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和國產GPU賽道獨角獸企業壁仞科技,通過探訪人工智能發展的最新成果、技術,一窺其創新與產業落地的前沿進展。
人工智能是上海落實國家戰略部署、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也是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
記者注意到,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已舉辦到第四屆,今年的主題是“智聯世界 眾智成城”,會期3天,以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召開。今年的展覽展示規模進一步擴大,線下展覽面積4萬平方米,較往年翻番,線下參展企業預計突破300家,云平臺展覽全新升級。
今年的大會有哪些新看點?有哪些最新前沿方向的新產品、新技術成果亮相?
據主辦方介紹,大會將圍繞“AI賦能城市數字化轉型”方向進行探討,展現最全行業生態,大會各場論壇活動涵蓋前沿算法、智能芯片、數據基礎、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AI+健康、AI+教育、數字政府等全產業鏈議題,同時注重“會展賽用”聯動,貫通AI原始創新、成果轉化、應用落地到規模量產全過程。
接下來,上海人工智能產業又將怎樣布局?
對此,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張英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大會先后為上海帶來了20多個重要合作項目,如商湯科技中國總部、微軟亞洲研究院、亞馬遜AWS創新中心、IBM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百度飛槳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華為‘鯤鵬+昇騰’生態創新中心、紅杉人工智能孵化中心、達闥科技全球總部等,成為上海招商引資的重要門戶。”張英稱,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已同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形成循環聯動。大會已成為引進產業項目的“會客廳”,已成為展示產業成果的“大舞臺”,已成為優化創新生態的“百花園”。
6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位于上海徐匯濱江西岸的上海鯤鵬生態創新中心,該創新中心系于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由華為與上海徐匯區合作啟動。中心以鯤鵬計算為核心,融合AI、基礎軟件等全棧技術,通過技術驗證、應用示范、開發生態、人才培養,打造基于鯤鵬和昇騰底座的國產化生態圈,打通“政學產研用”生態閉環,建設計算產業創新高地。
在這個創新中心,記者見到了這次即將亮相大會的幾款創新中心生態伙伴基于國產AI處理器研發的產品和方案。
一個長有四個小輪子、前臂帶有螺旋鉆釘的農業機器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上海鯤鵬生態創新中心運營公司——上海翊客灣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顧國勇介紹,這是一款大規模荒漠恢復治理機器人集群,名為“東方青帝”,也可以通俗理解為”種樹機器人”,它在產品的設計上是瞄準荒漠治理痛點,打造集群化機器人軟硬件平臺。
大規模荒漠恢復治理機器人集群,名為“東方青帝”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夏冰 攝
顧國勇介紹說:“種樹機器人利用衛星定位、物聯網、人工智能和云服務技術,進行全智能自動化種植,由華東師范大學研發生產,該系列包含挖坑機器人、放苗機器人和澆水機器人,適合在沙漠地區種樹,它能自動避障和AI智能路線規劃,使荒漠種樹更高效、節能,目前,已在阿拉善等地的沙漠試點應用。”
此外,創新中心數智交通聯合創新實驗室孵化的國內首個基于昇騰AI處理器的公路橋隧空間數字化巡檢與管養一體化系統,也將亮相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顧國勇介紹,這個系統采用的是“視覺傳感器+六軸加速度傳感器+AI算法”替代傳統的人工巡視,可檢測6類常見的道路病害、分析出3類專業指標,直接人力成本降低50%,時間成本降低30%,養護決策效率提升30%,這款數字化巡檢產品使用后,檢測速度、準確度大大提升,是人工智能賦能行業治理能力、提升服務效能的示范應用產品。
創新中心生態伙伴基于國產AI處理器研發的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模擬培訓系統SimAT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夏冰 攝
“這些產品都是依托昇騰AI處理器的強大算力進行研發。我們國產的研發和國外的技術路線是不一樣的,處理器、操作系統、還有自研的人工智能框架,這些軟技術和根技術要被產業界接受需要一個過程,我們這個中心在上海地區就是技術輔導師,負責讓產業界來接受我們,把這些很不錯的國產技術在上海地區播種和推廣。實際上,我們在政府、產業界和學界之間起到了橋梁紐帶的作用”。”顧國勇表示,目前,創新中心的目的不在于盈利,而是打造基于鯤鵬和昇騰底座的國產化生態圈,打通“政學產研用”生態閉環,“讓AI企業走得更快更順,研發也更有支撐”。
國產GPU是目前芯片與人工智能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成立不到兩年,已累計融資逾47億元,作為國內GPU創業潮中新秀之一的壁仞科技,專注于高端通用算力芯片的芯片設計,被稱為國產GPU賽道的獨角獸。
“算力芯片,是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動機。守著數據‘富礦’,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需要更強大的通用智能計算算力,在下一個人工智能時代實現騰飛。”壁仞科技聯合創始人張凌嵐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壁仞科技在橫向與友商的對比中,強調的是單位面積上的算率和功耗,壁仞科技的優勢體現在架構上的優化。
壁仞科技以創新支持上海建成“人工智能芯片之都”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夏冰 攝
“相比發達國家幾十年的積累,我國芯片制造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如果要和國際上的產品全面對比,我認為還是需要時間和耐心。不過我們的芯片可以做到無限貼近客戶在中國某些應用的場景,我們有先發優勢和得天獨厚的距離優勢。盡管開發國產GPU還有很多困難,但我們也下定了破釜沉舟的決心,希望能夠為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起到奠基石的作用。”張凌嵐說。
據悉,壁仞科技致力于開發原創性的通用計算體系,聚焦云端通用智能計算,逐步在人工智能訓練和推理、圖形渲染等多個領域趕超現有解決方案,實現國產高端通用智能計算芯片的突破。
據張凌嵐透露,壁仞科技研發的首款通用智能計算7nm GPU芯片預計今年三季度流片,明年正式發布。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夏冰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