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15 21:21:42
億利集團、中國太保、上海家化、玫琳凱、飛利浦中國、百勝中國、益海嘉里、光明乳業、達能中國飲料、康寶萊10家企業獲選本年度“首席責任官”。
每經記者|成錦鴻 每經編輯|孫嘉夏
1月14日,由每日經濟新聞和商道縱橫共同發起的第二屆“首席責任官”的評選結果于2021CRO全球責任峰會上正式對外公布。
“十大行業十大標桿”, 億利集團、中國太保、上海家化、玫琳凱、飛利浦中國、百勝中國、益海嘉里、光明乳業、達能中國飲料、康寶萊10家分別來自環保、金融、日化、化妝品、健康科技、餐飲、農產品加工、食品飲料、保健品行業的企業,在過去一年社會責任議題中表現亮眼,在每日經濟新聞和專業研究機構商道縱橫的共同評估下,當選本年度“首席責任官”。
(圖片來源:商道縱橫供圖)
2020年,責任投資大踏步發展,不僅在全球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實現逆勢增長,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或參與到責任投資中,監管方、投資方、消費者對責任投資和負責任企業的關注度都有所提高。
根據商道融綠發布的《中國責任投資年度報告2020》(下文簡稱“報告”)統計顯示,全球可持續資產規模在2020年第三季度攀升至破紀錄的1.26萬億美元。在中國市場,2020年泛ESG指數數量增至51只,泛ESG公募基金數量增至127只,資產規模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商業銀行泛ESG理財產品從無到有,迅速發展至47只,估計資產規模超230億元人民幣。若以五年為單位,“十三五”(2016-2020)期間,我國泛ESG指數數量增長34%,泛ESG公募基金數量增長79%,資產規模增長109%,責任投資總體發展形勢喜人。
同時,報告進行“中國公眾及機構責任投資態度調查”結果顯示,雖對責任投資了解有限,但超八成個人投資者已在投資中考慮相關因素;近九成機構對ESG/責任投資有所關注,少量已開展相關實踐;降低投資風險既是個人投資者也是機構投資者采納責任投資的首要驅動力;高凈值人群、年輕人群更傾向于在投資中總是考慮ESG投資因素。
如今,社會責任已經成為企業不可回避的話題。《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發表和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對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企業更可持續發展指出了方向。商道縱橫總經理郭沛源認為,未來順應可持續發展潮流的美好商業必將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社會責任理念的不斷深化和監管層的政策推動,企業非財務信息披露逐漸成為企業與投資者、消費者、客戶等利益相關方良好溝通的重要橋梁,具有更高ESG評級的企業也被證明具有更強的韌性、更穩健,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意識到ESG治理的重要性,并定期披露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非財務信息。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企業社會責任和ESG投資高速發展,諸多優秀企業在環保、公益、公司治理、員工關懷等方面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為行業、企業樹立了美好企業榜樣。
記者了解到,本次獲選2021年度首席責任官的10大企業中,食品飲料行業的達能中國飲料、保健品行業的康寶萊、健康科技行業的飛利浦中國結合行業特點和企業優勢,致力于為更多人帶來健康的食品或科技支持;環保行業的億利集團創造出“治沙、生態、產業、扶貧”平衡驅動可持續發展的庫布其模式,發展起了一、二、三產融合互補的千億級沙漠生態循環經濟,治理了1/3的庫布其沙漠,累計帶動庫布其沙漠多個沙區10多萬名百姓徹底擺脫了貧困;化妝品行業的玫琳凱、日化行業的上海家化、餐飲行業的百勝中國、農產品加工行業的益海嘉里、金融行業的中國太保在精準扶貧、教育扶貧、關愛特殊群體方面積極貢獻自身企業力量,為貧困地區和特殊群體帶來了諸多幫助;乳制品行業的光明乳業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發起“光明未來——牛奶紙盒回收綠色大行動”,累計覆蓋全國33個城市,覆蓋全國3005個社區點位,累計回收奶盒182萬個,為我國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循環再利用事業奉獻光明力量。
據了解,首席責任官計劃,是企業責任競爭力鍛造計劃,旨在提升企業戰略與社會需要之間的融合能力、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能力,推動企業向具有高度社會責任能力的企業公民躍進,實現高質量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副總經理黃波介紹道,在2019年的CRO全球峰會上,每日經濟新聞旗下的美好商業研究中心聯合商道縱橫,推出了“首席責任官計劃”,旨在代表中國經濟最強勢力的上市公司和跨國公司,提倡先進的理念,強化責任的思想,傳播榜樣的力量。
黃波表示,“作為中國領先的財經媒體,財經第一大V,每日經濟新聞截至目前全媒體用戶已經超過7000萬,微博粉絲超過4600萬。我們希望通過今天這場2021CRO全球責任峰會,通過首席責任官,為正在踐行或者正要踐行CSR的企業貢獻媒體力量,為大家提供參考和建議,在可持續發展管理層面進行深入優化。期望通過不斷的努力,企業社會責任能夠有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上市公司成為更加負責任的市場主體,獲得更多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賴與支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