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25 20:34:13
每經記者|周程程 每經編輯|陳旭
北京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
這三家大名如雷貫耳的醫院,過去總是門庭若市,重點科室“一號難求”。醫改推行多年以來,這樣的情況有無改善?
12月2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就委屬醫院“十三五”時期改革發展成效情況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述醫院的負責同志出席了本場發布會。
“十三五”期間,這三家醫院是如何緩解老百姓“看病難”、提高群眾就醫體驗的?效果又是怎樣?
圖片來源:新華社
為尋求優質的醫療資源,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都會前往北京看病。
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韓丁介紹說,在“十三五”期間,北京協和醫院平均日門診量達到1.3萬人次,其中外地患者達到六成。
“‘一號難求’一方面體現了患者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對我們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韓丁說。
在解決“看病難”問題上,韓丁表示,北京協和醫院采取了開源、增加效率、推進醫聯體建設、積極推進互聯網診療等舉措。
其中,開源指的是深挖潛力、科學排班、增加號源,通過績效考核指揮棒讓更多的專家出門診,同時開設夜間門診、周末門診。
提升效率則是在單位時間內看更多的病。多措并舉,通過各種政策傾斜提高輔助科室積極性,有效縮短輔助檢查的預約和出報告時間,包括采取智能藥柜、一站式繳費,繳費取藥時間大大減少。
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宋樹立表示,要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分級診療是一個最主要的手段。
宋樹立介紹,中日友好醫院建立了28個專科醫聯體,通過雙向協作,建立順暢、優化的轉診機制,努力實現醫聯體內的群眾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形成一個合理的診療格局。
北京醫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奚桓也表示,該院通過落實醫改醫聯體的工作,落實分級診療,疏通各種就診途徑,完善雙向轉診和綠色通道。
奚桓舉例說,比如在成熟的社區中心和醫聯體單位,設置了北京醫院信息系統的終端,可以通過這些終端預約到北京醫院就診,還可預約一些相關檢查,這是資源下沉的一種方式,也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務。
方便雙向轉診的同時,奚桓強調,還需要關注醫聯體間的互相促進、互相提升。通過深入到醫聯體內開展門診、查房、手術等診療工作。同時通過接收醫生的進修,通過名師帶高徒等方式,靈活開展人才交流和人才培養工作,提升區域內醫聯體學科建設和診療能力,這也是醫聯體發揮重要作用的一個方面。
“十三五”期間,這三家醫院也注重不斷提升優勢學科的服務能力。
北京醫院是我國老年醫學中心。奚桓表示,北京醫院住院患者老年比例比較高,已經超過了50%。特別是一些80歲以上的老齡患者,需要提供更多的幫助。
對此,北京醫院為80歲以上老年患者設置優先就診程序,分診系統和藥房系統自動聯動,老年患者在需要的時候可以享受優先渠道,叫號系統會把他優先排在前面,縮短等候時間。
北京協和醫院在罕見病領域持續發力。2019年,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委托,該院牽頭建立了中國罕見病診療服務信息系統,構建了1家國家級中心、32個省級中心、291個地市級中心的分級診療、分級上報模式,建立網絡直報系統,逐步實現罕見病的早發現、早診斷、能治療、能管理。
韓丁舉例說,山東的一位母親,生孩子時就覺得胎動減少,孩子生出后肌張力比較弱,當時地市醫院診斷不了,就通過直報系統聯系到省級牽頭醫院山東省立醫院,考慮可能是一個罕見病,醫生建議到協和醫院來確診。
“通過我們做甲基化檢查,這個病人診斷為第15對染色體變異,是一個‘小胖威利綜合征’。出生3個月就得到確診,相較于以前罕見病漫長的就醫道路,無疑是一個奇跡。”韓丁說。
中日友好醫院是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宋樹立表示,中日友好醫院的呼吸學科從早期的戒煙干預到肺腫瘤等慢性病防治,以及像新冠肺炎等突發新發急性傳染病治療、急危重癥的救治,以及終末期的肺移植,具備全流程的防治能力。同時,成立呼吸專科醫聯體,使更好的資源下沉到基層。
“在這次新冠疫情當中,發揮國家隊的作用,沖在前面,我們派出的164名醫療隊員就是以呼吸與急危重癥學科為核心組建的。”宋樹立說。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