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2 22:23:02
每經記者|謝婧 每經編輯|易啟江
近日,普益標準公布了9月信托理財市場月報。根據月報,9月共有58家信托公司發行了1590款集合信托產品,發行數量環比減少223款,降幅為12.3%。前四位信托公司發行的信托產品總計522款,占比32.83%,占比環比下降3.30個百分點。9月投資于房地產、工商企業、基礎產業及金融機構領域的產品平均收益率均略有下降,投資于證券市場領域的產品平均收益率略有上升。
不過,今年二季度信托公司的利潤與上一個季度比略有增加,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二季度利潤為174.92億元,環比一季度166.1億元增長5.31%,盈利狀況保持良好。2020年二季度人均利潤為59.51萬元,同比下降8.43%,環比一季度54.48萬元增長9.23%。
根據普益標準9月信托理財市場月報,本月共有58家信托公司發行了1590款集合信托產品(包含根據成立日期推算的發行產品),發行數量環比減少了223款,降幅為12.3%。
具體來看,其中,外貿信托發行了161款,列第一;五礦信托發行了137款,列第二;光大信托發行了120款,列第三;中融信托發行了104款,列第四。前四位信托公司發行的信托產品總計522款,占比32.83%,占比環比下降3.30個百分點。
從產品期限看,在已公布期限的1266款產品中,1年期至2年期(不含)產品發行了675款,占比42.45%,環比下降2.17個百分點;2年期至3年期(不含)產品發行了345款,占比21.7%,環比上升2.23個百分點;3年期以上產品發行246款,占比15.47%,環比上升1.68個百分點。
記者注意到,上月投資于房地產、工商企業、基礎產業及金融機構領域的產品平均收益率均略有下降,投資于證券市場領域的產品平均收益率略有上升。
其中,房地產領域1至2(不含)年期產品平均最高預期收益率環比回落0.18個百分點至7.36%,2至3(不含)年期產品平均最高預期收益率環比回落0.44個百分點至7.91%,3年期及以上產品平均最高預期收益率環比回落0.06個百分點至7.00%。
不過,在上月集合類信托產品成立數量與規模均小幅增加。報告顯示,9月共有50家信托公司成立了1416款集合信托產品,成立數量環比增加59款,增幅為4.35%,共募集資金1153.31億元(不包括未公布募集規模的產品),環比增加102.32億元,增幅為9.74%。在成立的1416款產品中,公布募集規模的產品有968款,占比為68.36%,占比環比上升5.86個百分點。平均每款信托產品募集規模為1.19億元,環比增加0.001億元,增幅為0.12%。
成立規模方面,除了房地產領域產品平均成立規模環比減少,基礎設施領域產品、金融領域產品、其他領域產品平均成立規模等環比均有所增加。其中,上月房地產領域產品平均成立規模為1.08億元,環比減少33.36%;工商企業領域產品平均成立規模為1.25億元,環比增加10.66%;基礎設施領域產品平均成立規模為1.14億元,環比增加34.62%;金融領域產品平均成立規模為1.26億元,環比增加6.12%;其他領域產品平均成立規模為3.74億元,環比增加116.30%;證券投資領域產品平均成立規模為0.85億元,環比增加20.21%。
此外,上月共有62家信托公司的1592款集合信托產品應到期清算。從資金運用領域看,工商企業領域產品160款、證券市場領域產品102款、房地產領域產品463款、金融機構領域產品469款、基礎設施領域產品354款、其他領域產品44款。
記者注意到,隨著疫情后的經濟復蘇,信托公司主動尋求轉型,信托資金來源結構正逐步優化,主動管理業務占比逐步增加。
根據信托業協會公布的《2020年2季度中國信托業發展評析》(以下簡稱為《評析》),截至2020年2季度末,信托資產規模為21.28萬億元,同比下降5.56%,比年初減少3250.48億元;從資金來源看,截至2020年2季度末,集合信托規模為10.29萬億元,占比48.35%,占比同比上升4.78個百分點,比1季度末46.99%上升1.36個百分點。
在今年2季度,信托業利潤也實現環比增長。根據《評析》,2020年2季度末,信托業利潤為341.02億元,雖然與2019年2季度末374.96億元比較起來,同比下降9.05%;但2季度利潤為174.92億元,環比1季度166.10億元增長5.31%,盈利狀況保持良好。2020年2季度人均利潤為59.51萬元,同比2019年2季度64.99萬元下降8.43%,環比1季度54.48萬元增長9.23%。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