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1 18:46:21
每經記者|李蕾 每經編輯|肖芮冬
2020年以來,我國經濟的“弱企穩”遇到了疫情的“強干擾”,而被視為經濟增長新動能的新基建被寄予厚望。不僅高層會議頻頻提及,地方政策密集出臺,市場關注度和資金也都在向這個主題集中,今年儼然已經成為了新基建“大年”。
與傳統的橋梁、公路、鐵路這些基礎設施建設相比,新基建突出了一個“新”字,主要體現在了科技含量上,其涵蓋的七大領域中就包括了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相關領域。而這對于一直在這些賽道深耕的投資機構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成立于2002年的戈壁創投就是其中一員。作為一只專注于早期投資的TMT基金,戈壁創投的主要投資領域就包括大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這兩大組成部分。在“數字新基建”的風口下,戈壁創投如何看待面臨的機會與挑戰?又將采用怎樣的投資策略與節奏?近日,其合伙人胡唐駿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的專訪,為我們分享了相關看法。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范圍,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以及應用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都被納入其中。
受此影響,數字新基建投資主題熱度居高不下。據胡唐駿介紹,在戈壁創投的定義中,“數字新基建”指的是跟互聯網、人工智能以及這些新技術相關的基礎設施,本身內涵還是非常廣泛的,涵蓋了與數字化和智能化相關的、必備的軟硬件。
“其實從IT向數字化時代、數字科技演進的過程中,所有涉及到的軟硬件都屬于數字新基建,而且所有涉及到的范圍和場景都可以涵蓋在數字新基建的場景中。我們自己的理解和總結主要包括幾個方面,首先是在數字新基建里面比較偏底層的硬件,它能夠承載底層服務器本身的基礎算力、網絡存儲運算能力等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第二就是軟件層面,這個應用場景也非常廣泛。”
他把2020年稱為數字新基建元年,并估算這一年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投資規模將達到近千億元。“總結來說,數字新基建是必然趨勢,隨著數據量的快速增長,企業具備實現數字化的原料,發展數字新基建成為重要的方向,這是我們現在看到很明顯的趨勢。其次,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和流量紅利消失,倒逼企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產業需求驅動數字新基建的發展,這是我們看到的第二個趨勢。第三個趨勢也是現在的特殊情況,新冠疫情突發,使中國企業加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進程,將進一步驅動數字新基建的建設。”
在這樣一個龐大的、類似“新工業革命”的進程中,戈壁創投選擇了從軟件的角度切入,投資基礎算力賽道的企業,致力于實現AI算力的平民化。在胡唐駿看來,一定要先大幅降低AI的算力成本,在此基礎上的很多應用生態才能夠健康發展。“企業智能化進程中,擁有平民化的AI算力,成為AI應用落地和大規模商業化非常重要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他坦言,數字新基建發展的機遇,給很多企業的數字化和信息化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機會,“其實中間核心的兩塊在我們看來一個是企業服務,一個是數據中臺”。
戈壁創投是國內布局TO B領域最早的機構之一,胡唐駿本人也早在2011年就開始看企業服務和云計算這兩大賽道了。他對每經記者表示,過去十年,中國企業經歷了從基礎信息化到大數據化再到AI化三個核心階段,實現了圍繞數據和AI從0到1的發展。而從云計算和企業服務,到大數據,再到近年來火熱的AI,這三個階段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從企業服務到大數據、AI是三個相關聯的概念和相關聯技術發展的路徑,都是由基礎設施建立、包括應用服務的建立帶來的推升。”
在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戈壁創投投出了大量優秀的企業服務和數據中臺公司,例如做數字簽名的E簽寶、市場營銷和設計工具的創客貼、企業存儲的夠快云庫、還有Fintech和SaaS的服務平臺Airwallex空中云匯等,也逐漸形成了一套獨到的投資理念。胡唐駿介紹道,在企服領域,投資機構現在并不是給錢就可以了,而是一定要有投后賦能的概念,資金只是賦能的其中一部分,還要有戰略資源。
“從投資人的角度,我們也在追求建立一個戈壁的生態圈。首先因為TO B公司在發展周期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是類似的,生態圈可以幫助他們少走彎路。第二,很多企服公司都面臨著獲客難的問題,生態圈也可以通過大公司帶小公司等方式去解決。第三,像戈壁創投自己的LP比如博世集團,本身也有非常豐富的行業資源,我們要做的就是一個連接中心,把這些資源聚合起來。”胡唐駿總結道。
從去年開始,企服領域的爆發有目共睹,大量機構一頭扎進這個賽道,不少企業估值也是水漲船高。
已經在這個領域深耕多年的戈壁創投卻保持著自己的節奏和速度。縱觀這家機構成立18年來的投資,每年穩定出手20多次,在早期基金中并不算激進。雖然穩中求進的打法讓它錯過了一些機會,正如胡唐駿笑言“穩健”似乎都成了一個負面標簽,但把時間維度拉長才能看到,這種風格也使其避開了共享經濟、造車新勢力等雷區。正如有業內人士所評價的,對投資機構來說,能搶到明星獨角獸的船票固然是一種幸運,但始終保持克制、吃掉屬于自己的那塊肉,則是另一種智慧。
胡唐駿感慨道,企服也好、硬科技也好,并不會像消費互聯網的爆發力那么強。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不少消費互聯網公司在登陸資本市場后股價就開始下滑,而TO B公司上市的時候其實才是一個中間狀態,甚至很多價值都是在上市之后才實現的。“這中間有很多的坑,凡是把企服、硬科技這些領域想得很美好、想沖進來找一個交易性機會的,估計很多都會交上一筆學費。而那些真正追求價值投資的,未來可能才會有很大的收獲。”
他表示,今年仍然會保持穩扎穩打的風格,不會因為企服等賽道熱度上去了就一味加快投資速度。“我個人認為,從VC的角度還是要尋找有真的創新、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的項目,才值得我們去投資。”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