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28 16:47:01
每經記者|李少婷 每經編輯|文多
“回顧2020時,有兩個關鍵詞是明確的,一個是新冠病毒,還有一個就是數字化轉型。”9月28日下午,在“2020中國綠公司年會”上,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發表了以“數字化轉型”為主題的演講。他指出,抗疫凸顯了數字化的兩個路徑,即IT和DT。
安筱鵬將數字化轉型劃分為1.0和2.0兩個階段,數字化轉型1.0是1990年代至21世紀初,代表性技術為IT技術,即PC(個人電腦)與傳統軟件。數字化轉型2.0階段是2016年之后,該階段以DT技術為代表,即云管端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群落。1.0階段是數據記錄,面對的是相對確定性的需求,2.0階段是數據驅動,面對的是不確定性需求。
安筱鵬認為,當前正處于從IT時代到DT時代的分水嶺。安筱鵬指出,未來所有的企業都將是客戶運營商,消費者資產成為企業核心資產,實時洞悉客戶需求、滿足客戶需求。
“過去2~3年間,新產品迭代速度越來越快。問題是怎么變快的?其實方法和邏輯是一樣的,即數字孿生。”安筱鵬表示,創新即試錯,包括技術方案、工藝路線、客戶需求、商業模式等各方面的試錯,關鍵是如何降低試錯的成本,數字孿生已經使得創新從“試驗驗證”發展到了“模擬擇優”,通向0成本試錯之路。
在安筱鵬看來,自動化轉型分為兩種,一種是看得見的自動化,即工具革命,實現生產裝備的自動化,另一種是看不見的自動化,即決策革命,實現數據流動的自動化。
安筱鵬認為,企業家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在不確定的世界中進行決策,企業競爭的本質是以數據的自動流動化解復雜系統的不確定性,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數字化轉型的本質就是在“數據+算法”定義的世界中,以數據的自動流動化解復雜系統的不確定性。
而最后,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應實現組織革命,數字化重構創新體系,激發企業精神。安筱鵬表示,完成組織層面的“轉基因”,是企業邁向數字經濟的“入場券”。
數字化轉型也面臨挑戰,安筱鵬認為這一挑戰是集成應用陷阱。“企業對信息化的投入和信息化的收入之間并不是平行線的,只有經歷了價值拐點之后才會出現指數化增長。”安筱鵬稱,數字化轉型的基本矛盾就是企業全局優化需求與碎片化供給之間的矛盾。
“很多時候,不轉型的風險是確定的,轉型的收益是不確定的,數字化轉型的動力不是因為收益可以預期,而是不轉型的成本難以忍受。”安筱鵬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