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04 20:57:15
企業名稱:云圣智能
所屬行業:人工智能+工業無人機
成立時間:2017年
融資情況:2020年6月完成1.8億元B輪
云圣智能是一家以人工智能為核心,以四維實景地圖、工業無人機、全自動機場、物聯網云平臺為載體,融合多元載荷,為行業級用戶提供“機、網、云一體化”系統級解決方案,為智慧電網、應急管理、智慧城市、石油石化等領域提供天地聯動四維智能中控平臺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每經記者|任飛 每經編輯|肖芮冬
突破人為干預無人機巡檢的傳統模式,云圣智能打造的“工業無人機+全自動機場”體系,正在推動工業級無人機產業步入2.0時代,開啟人工智能介入城市運維管理的新范式。
如今,云圣智能也在探索多元化場景的數字化賦能,通過六大維度打造智能交互的城市運維“電子沙盤”,助力新時代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提升。
出于對特殊場景的作業之需,無人機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上升到智能化作業的技術高度,業內已在開發工業級無人機的無限潛力,甚至可以做到無人值守、數據實時回傳、全天候自主巡檢……
云圣智能作為國內率先推出“商用無人機全自動機場”的科技創新獨角獸企業,其研發的“虎鯨”工業無人機與“虎穴”全自動機場已將前述尖端技術落地,已在電力行業深度開展智能無人機的四維全息數字化運維巡檢管理。
具體來看,基于所搭載的激光雷達吊艙建立多元數據融合的高精度三維立體模型,“虎鯨”工業無人機可以通過算法自動規劃出巡檢作業路徑,定期從“虎穴”全自動機場出發,進行以桿塔、電線等電力設備為目標的巡檢。
該項目核心團隊由來自北京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和新南威爾士等國內外著名院校的博士、碩士及原華為、紫光集團等高管組成,公司CEO陳方平系北京大學計算機系博士、正高級工程師,師從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
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商用無人機全自動機場”的出現,幫助工業領域的無人機應用場景徹底擺脫了“需要飛手”和“頻繁人力更換電池”的窘境,為大規模工業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電力行業的特高壓輸電線路為例,在巡檢過程中,數據可以實時回傳至云端,通過AI算法自動分析數據,同步獲得行業所需報告。當電量低時,“虎鯨”工業無人機自主尋找最近的“虎穴”全自動機場,自動更換電池,實現全天候不間斷自主巡檢。
可見,云圣智能正在以“工業無人機+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構建“機、網、云”一體化的技術和產品生態,亦是國內最早一批開發工業無人機且能實現產品量產的企業。今年6月,該公司獲得包括一線投資機構洪泰基金在內的多方創投加持,B輪融資規模達1.8億元人民幣。
同時,“虎鯨”工業無人機及“虎穴”全自動機場作為邊緣計算和霧計算節點,未來將作為新型基礎設施,通過網格化部署,采集各行各業數據信息,最終形成一張超低空天地一體化數據“天網”。
無人機自動機場體系提升了智慧電網的運維能力,但這并非云圣智能AI探索的全部。陳方平告訴記者,通過IOT技術把物理世界進行互聯互通,實現一個在線化的全方位布局,是公司努力的方向。
“我們一直在深度思考,如何把外面的物理世界數字化,能夠像以前我們小時候那個游戲的狀態,坐在家里用機器人和AI來實現這一系列的日常巡檢和運維。”陳方平表示,將通過“六化原則”對公司的商業布局進行優化。
第一,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第二,物理世界的在線化;第三,巡邏巡檢的自動化;第四,分析識別的智能化;第五,調度管控的立體化;第六,簡約輕便的一圖化。陳方平表示,當前越來越傾向于物聯網時代,希望通過這六項原則和技術實現物聯網的建設,為新時代的城市管理、政府治理出一份力。
具體來看,利用數字建模技術,可以把基礎設施中包括建筑樓宇、高壓輸電線和各類消防應急設施進行快速的數字化,并通過IOT(物聯網)技術把物理世界進行互聯互通。
“如此可實現一個在線化的全方位布局,通過已經預埋和布設的攝像頭傳感器、消防探頭和各類氣體傳感器提供的數據,結合數字化城市基礎設施的藍圖,就能看到在三維電子沙盤上源源不斷的信息回傳。”陳方平表示,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無人機+自動機場”體系就像萬里長城的烽火臺一樣,串聯成片,組合成網,構筑起了積極響應處理需求的體系。
陳方平舉例道,在配合消防管控的作業中,可以通過新一代空中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結合。“坐在千里之外的中控室,一旦某個地方的IOT傳感器報警,無人機就能自動從最近的自動機場起飛執行任務,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面向未來,陳方平表示,云圣智能將繼續在“工業無人機+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構建的機網云一體化技術生態發展的賽道上奔跑,開展“虎鯨”工業無人機及“虎穴”全自動機場的技術升級及大規模量產,還將針對市面性能較優無人機開放兼容接口。首批開放計劃中包含大疆最新行業級無人機M300,實現“波音”、“空客”齊上陣;開發車載式無人機全自主巡檢系統以及專門為高寒地區開發可以一次飛上百公里的固定翼工業無人機,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開發不同的高科技產品。
免責聲明: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