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8 23:25:47
刷微信朋友圈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朋友圈中,有些人長期吃著牛排大餐、開著豪車游艇過著優質奢侈的生活,微信聊天動輒曬出高達千萬的銀行卡余額截圖,令人羨慕不已,但這其中的套路也要小心了。
近日,浙江杭州臨安警方通報一起“偽裝朋友圈”集資詐騙案件,該案中,90后的犯罪嫌疑人騙取他人信任借款,涉案金額達1400萬余元。
在“朋友圈炫富”的背后,有一條更深的產業鏈。根據媒體此前報道,最低只要1元即可成為“定制富人”,買到豪車、豪宅、百萬現金,巨額轉賬的炫富短視頻。部分賣家還從多家短視頻平臺“搬運”成品,有賣家稱成為出售炫富短視頻的代理可年入10萬元。
據浙江杭州臨安警方近日通報,該局破獲一起集資詐騙案件,涉及被害人40余名,涉案金額達1400萬余元。
來源:浙江杭州臨安警方
據警方介紹,犯罪嫌疑人盧某出生于1994年,臨安本地人,高中畢業的她在臨安開了一家房產中介公司。自2017年以來,盧某以為客戶墊資和銀行驗資為由,在身邊朋友圈開始了高息借錢的行為,為了支付高額利息,盧某開始不斷地向周圍朋友、同學借款還息。
盧某如何騙取他人信任?該案被害人之一徐某表示,2020年2月23日,其向盧某討錢,盧某向他發來一張手機銀行截圖,截圖中顯示,盧某在銀行中還有1900多萬的資金。此后,盧某一次次以各種理由拖延,為了讓徐某相信,盧某還發來登錄手機銀行查詢余額過程的手機錄屏。
根據警方披露,盧某利用借款給自己進行包裝、美容、名牌包包等高額消費,讓借錢給她的那些朋友看到她“雄厚”的資本,以維持住所謂良好“信譽”和光鮮的外表。
同時,盧某的微信朋友圈更是經過了精心“策劃設計”。“是否成為想成為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在為夢想而努力生活。”“買房的95后,恭喜!”警方介紹稱,盧某的朋友圈中,展現的是一個事業順風順水、業務繁忙、積極上進的女生。此外,她還請群眾演員,走一遍所謂在房產交易的流程,拍成視頻給出借人看。
至2020年3月,盧某因資金鏈斷裂,最終無法償還借款本息。目前,犯罪嫌疑人盧某因涉嫌集資詐騙罪已被杭州市臨安區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
根據新京報,在某電商平臺上輸入“朋友圈展示”“朋友圈 曬 富圖”等關鍵詞,可查到眾多相關店鋪。這些店鋪詳情大多寫著“朋友圈展示高清圖片素材,接近生活,每周更新、永久更新”的字樣。
而南方都市報在調查中也發現,以“短視頻小視頻”“跑車視頻”等關鍵詞可以找到各類炫富視頻,標價從1元至100元不等。一名賣家表示,可以提供多種內容的炫富視頻,長度在10秒左右,標價9.9元。買家可以自行選擇視頻內容,包括ATM機大額轉賬圖片、購買新車或者成堆現金的畫面,視頻中落款處都可以根據買家的要求更改姓名。
除了用于分享或滿足虛榮心,隨手可得的朋友圈素材也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南都記者此前報道,一名擅長搭訕藝術的PUA導師劉先生曾向記者表示,圈內常見的騙子往往會打造高價值的“展示面”,虛假展示自己的“美好”生活,比如在微博上發跑車、名貴表和包包,素材可以輕易在網上買到。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趙占領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表示,由于法律沒有相關禁止性規定,因此商家售賣這類素材包的行為暫時沒有法律風險。
不過,趙占領同時表示,根據圖片的來源,如果使用了未經他人授權的攝影作品,則涉及侵犯他人版權問題;如果盜取來的圖片包含他人的個人信息,會觸犯他人的隱私權,這些都要負相應的法律責任。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浙江杭州臨安警方微信公眾號、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