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0 09:34:51
陳南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從去年開始持續加大了產品結構的優化與調整,渠道質量不斷改善,在一二線市場以及下沉的三四線市場均獲得良好增長,改善和提升了公司產品的利潤率,逐漸回歸行業平均水平。而今年一季度業績的提升,實際上也可以理解成,去年以來的公司產品結構和渠道質量改善的延續。
每經記者|李詩琪 每經編輯|張海妮
圖片來源:公司供圖
伴隨著國內疫情發展逐漸得到控制,各行各業的復工復產也正在加快腳步,消費市場的潛力開始慢慢釋放。
5月19日下午,在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的三全食品(002216,SZ)會議室內,公司召開了2019年年度股東大會。對于國內速凍食品巨頭三全食品來說,公司在過去一年里的業績表現終于讓管理層們松了一口氣。2019年,公司凈利潤(即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同)達到2.2億元,同比增長115.91%。在疫情籠罩下的一季度,三全食品也實現了業績的逆勢增長,錄得2.58億元的凈利潤,超過2019年凈利總額。
在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全部議案之后,三全食品董事長陳南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陳南表示,近年來,新的商業模式和新業態不斷在發生變化,公司也有針對性地進行了調整和布局。
“公司一直在尋找業績成長的突破口,不斷加大產品的創新及研發,在突破新的渠道銷售體系的同時,通過加大對產品成本的精細化核算,以及對經營單位和職能部門的機制創新,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使公司整體業績回歸一個行業應有的利潤率水平。”陳南表示。
在春節以來的疫情洗禮下,大多數行業和企業發展都受到了不小的波及。伴隨著A股上市公司集中披露一季度業績報告,三全食品的逆勢增長無疑受到了業界的關注。
今年一季度,三全食品實現凈利潤2.58億元,同比增長541.13%。扣除非經營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56億元,同比增長329.44%。
作為三全食品的董事長,陳南對公司一季度業績的表現似乎并不意外。“基本符合我們的預期。”陳南這樣說道。
不能否認的是,疫情期間,消費者的餐飲場景更多集中到了家庭餐桌,而這對于以家庭速凍食品為主營業務之一的三全食品來說,的確是一個發展的“利好”。
對此,陳南卻表達了不同的觀點。他告訴記者,疫情對公司一季度業績增長雖然有正向促進作用,但并不是主要原因。疫情期間,家庭內就餐頻次提高,消費者對家庭廚房場景的關注度提升,速凍食品需求量上升。但餐飲業在疫情期間基本處于停業狀態,公司的餐飲渠道在此期間受到一定影響,加上物流管制,公司的各業務之間實際上是一種此消彼長的狀態。
記者注意到,陳南口中的餐飲渠道,目前正屬于三全食品旗下增速最快的渠道來源。2019年,公司餐飲市場收入達7.84億元,同比增長40.45%。
對此,陳南表示,餐飲業在疫情期間受到的影響較大,但這種沖擊也激發了餐飲業未來對標準化、品質化產品的更大需求。隨著國內疫情轉好及餐飲業的復工,公司的渠道補貨現已逐漸趨于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這份一季報之前,三全食品披露的2019年年報似乎已預示了公司當下的增長潛力。2019年,三全食品營業收入為59.9億元,同比增長8.06%;凈利潤為2.20億元,同比增長115.91%。
陳南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從去年開始持續加大了產品結構的優化與調整,渠道質量不斷改善,在一二線市場以及下沉的三四線市場均獲得良好增長,改善和提升了公司產品的利潤率,逐漸回歸行業平均水平。而今年一季度業績的提升,實際上也可以理解成,去年以來的公司產品結構和渠道質量改善的延續。
“這一輪的提升基本實現了公司經營性凈利率接近于行業領導品牌應有的水平,這樣的業績改善也是長期可持續的。”陳南說道。
對于三全食品現任董事長陳南來說,外界常常會為他貼上“第二代掌門人”的標簽。而在陳南接替父親陳澤民、全面管理三全食品的幾年,亦是速凍食品行業快速變革更新、競爭愈發激烈的一段時間。
作為國內首家速凍米面食品企業,三全食品的發展一度從2013年起陷入了短暫的陣痛期。彼時,公司營收雖增長,但凈利潤卻連續三年出現下滑。2015年,公司凈利已低于3500萬元,系三全食品200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正如陳南所言,公司近年來致力于產品結構和渠道質量的優化與調整,從而提高了公司產品的凈利率,幫助公司重新回到業績上行軌道。
而對于公司產品結構和渠道的具體優化措施,陳南介紹道,新的商業模式和新業態不斷發生變化,公司也有針對性地進行了調整和布局,比如以前三全食品主要的渠道是商超和大賣場,產品類型以To C為主,現在隨著To B需求的增加,公司更加強調場景化的產品研發,專項開發出一批適應特定人群、特定渠道的產品;再比如,公司在渠道的多樣化上也進行了搭建和組織結構的細分。網上旗艦店、微信小程序等銷售方式經過多次的迭代更新,帶動了銷售量的持續增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9年,公司研發費用發生額達4705.26萬元,同比增加151.24%。而在陳南看來,公司大力投入新品開發實則迎合了近年來國民消費升級的大背景。
“從長期看,我國有世界最大的14億人口大市場,中等收入群體仍在穩步擴大,大量消費升級的新需求將會出現,同時,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蘊藏著成長性的發展空間,中國經濟的發展韌性、潛力仍然巨大。從較長的時間維度看,我國居民消費以消費升級為主,呈長期上升趨勢。為了應對這種消費的變化,需要企業不斷地進行創新。”
在業績回暖的前提下,三全食品的跨界舉措也受到了業界的關注。去年年底,全球便利店巨頭品牌7-11與三全食品全資子公司簽訂協議,三全食品方面正式獲得了7-11便利店業務在河南省的獨家特許經營權。
對于該項業務的進展,陳南表示,7-11門店工作正在穩步推進,預計下半年首店將會如期落地。而針對二者“聯姻”背后的考量,陳南說道,三全的戰略是聚焦主業,做強調理食品供應鏈能力,并圍繞供應鏈進行適度業務面拓展。
“運營區域便利店系統,可以幫助公司深度了解快速增長的便利店渠道及客戶特性,抓住未來消費升級中比重越來越大的短保、即食產品的發展趨勢,為企業品類拓展和產品開發提供一手資料和指導方向。”陳南說道。但他也表示,雙方的合作也同樣是打造了一個創新產品的展示及試錯平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