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新聞動態

      每經網首頁 > 新聞動態 > 正文

      多家知名企業設定減碳目標 全球正掀起新一輪企業減碳浪潮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27 15:26:29

      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2月15日在西班牙閉幕。各國關于建立市場化的碳減排機制,特別是碳交易市場的《巴黎協定》第六條實施細則仍未達成一致,但國際上不少知名企業已先后設定了明確的減碳目標,全球正掀起新一輪減碳浪潮。

      每經編輯|成錦鴻    

      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2月15日在西班牙閉幕。盡管會議一再延長,各國仍無法就《巴黎協定》第六條實施細則達成一致。這沒談攏的一條主要關于建立市場化的碳減排機制,特別是碳交易市場,這也是《巴黎協定》中與商業關聯較為密切的部分。

      盡管聯合國還沒有談攏,但企業已經開始行動。這一年我見到過兩家在中國有生產和銷售的歐洲公司,一家公司在考慮投資碳匯林,另一家公司則在考慮安裝工廠屋頂太陽能和購買綠色電力證書。兩家公司有一個共同點,減碳指令都來自總部最高層。因為總部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減碳目標,中國市場作為總部外最重要的生產和銷售市場,被寄予重托。這兩家公司并非孤例。國際上有許多知名企業都先后設定了明確的減碳目標(如下表)。最為積極的是博世,打算2020年就實現碳中和。根據博世披露的信息,該企業計劃在短期內購買大量綠色電力以實現碳中和,然后再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在電力中的比重并投資提升能效。

      (圖片來源:每經編輯  成錦鴻  制圖)

      追根溯源,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定》掀起了這一次企業減碳的浪潮。《巴黎協定》的目標是“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C之內,并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C之內”。這一目標設定使得減碳成為一種政策預期,畢竟很多國家已經制定和著手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的產業政策,這些政策會對各行各業產生影響。

      與此同時,公眾對氣候變化的關注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熱度。今年9月份的聯合國大會,瑞典環保少女蓋過特朗普的風頭,還登上時代周刊的年度封面人物;氣候罷工(Climate Strike)成為《柯林斯字典》2019年度詞匯。企業應對氣候變化正成為一種公眾預期。如果不這么做,企業就會面臨很高的聲譽風險。這對那些知名品牌特別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知名品牌無疑是重要的。

      彭博社創辦人邁克爾·布隆伯格2015年領導了一個名為“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的工作小組(簡稱TCFD),系統分析了氣候變化對企業產生的風險,并在2017年發布了政策建議報告。TCFD將氣候產生的商業風險分為轉型風險和實體風險,轉型風險又可細分為政策法律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和聲譽風險等幾個方面。TCFD報告建議,披露與氣候相關的財務信息,以便企業經營和金融投資都能充分考慮氣候因素。

      綜上,我預期會有越來越多企業采取行動以應對氣候變化,成為21世紀以來的企業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二次浪潮。十多年前,第一次浪潮是伴隨2005年生效的《京都議定書》到來的,特征是碳交易機制和市場的興起,特別是清潔發展機制(CDM)和歐盟碳交易市場(EU ETS)。那時,人們對碳交易寄予厚望,認為通過“配額-交易(Cap-and-Trade)”的方式可以高效促進企業減碳。2008年金融危機的來臨,讓人們認識到碳交易市場的缺陷: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市場,因此人為的配額設定可能失當;當金融危機發生時,經濟下滑導致配額過剩,引發碳價暴跌、市場失靈。這讓企業應對氣候變化在2010年之后陷入低潮,直到最近。

      第二次浪潮不是第一次浪潮的簡單重復,會呈現出不一樣的特點。從目前市場走勢看,我覺得核心區別可能是碳價格(或碳成本)的發現機制會大不一樣。第一次浪潮是用碳市場來發現碳價格,這一次很可能是用金融市場來發現碳價格。

      所謂用金融市場來發現碳價格,即通過資本市場體系和銀行信貸體系將碳成本體現到融資成本中。具體體現為:一些資產所有者和資產管理公司開始計算資產組合的碳強度,更激進的投資者開始拒絕買入化石能源資產;一些商業銀行也開始減少或退出與高碳企業的業務合作。這樣一來,低碳業務占比較多的企業就更容易獲得投資者和銀行的青睞,融資成本也會相對下降。

      政府監管政策在加速這一進程。2015年,法國頒布能源轉型法,要求投資機構披露投資過程中如何考慮氣候變化等環境因素。2018年,歐盟要求歐洲銀行業管理局(EBA)評估與環境和/或社會目標顯著相關的資產的風險特性,諸如氣候變化監管政策變化所致的資產貶損風險等,并分析針對此類資產采取專項審慎監管政策的潛在效果。2019年4月,多國央行發起的央行綠色金融網絡(NGFS)發布報告,呼吁各國央行將氣候相關風險引入金融穩定監控和宏觀監管。

      與碳市場相比,運用金融市場的手段有較為明顯的優勢。首先是影響更廣,納入碳市場的參與企業數量有限,但幾乎所有企業都與銀行和投資者打交道,從市場規模上看,碳市場與金融市場相比更是不在一個數量級。其次是交易成本更低,碳市場要依賴一系列的新增基礎設施,包括減信用的計算核證方法、認證認可機制等,通過金融市場發現和傳遞碳價格則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股票、債券、信貸市場的基礎設施,單位成本優勢十分明顯。

      因此,這一次浪潮對企業的影響也會更大。大企業首當其沖感受壓力,小企業也會由資金鏈、供應鏈感受到應對氣候變化的壓力。金融機構則會扮演壓力傳導的關鍵角色。

      (文章作者:商道縱橫總經理  郭沛源)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碳排放 碳交易 氣候變化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亚洲桃色AV无码|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黄桃|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男同 |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色一区| 亚洲第一网站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免费视频| 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高清|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亚洲午夜av影院|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区一区二区三| 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裸男gv网站|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 亚洲精品偷拍无码不卡av|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亚洲专区一路线二|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亚洲AV日韩AV一区二区三曲|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网红精品大秀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亚洲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 国产亚洲AV夜间福利香蕉149| 亚洲av综合av一区|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