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04 19:23:15
對后市持樂觀態度的還有券商機構。來自中信證券的研報顯示,Mutanda停產時間或進一步延長。全球鈷供應收縮趨勢明確,行業供需格局顯著改善,鈷價階段性下跌不改中長期上行趨勢,堅定看好2020年鈷價反彈至35萬元/噸水平。
每經記者|夏冰 每經編輯|陳俊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大致是受行業龍頭嘉能可銅鈷礦提前一個月宣告停產等綜合利好消息影響,鈷概念股4日表現活躍。
截至12月4日收盤,天奇股份漲停,華友鈷業漲4.63%,興業礦業漲4.15%,除此外,寒銳鈷業、恒立實業、洛陽鉬業、鵬欣資源等個股均有不同幅度上漲。
不過,生意社鈷行業分析師白家新向記者表示:“嘉能可銅鈷礦的停產,對鈷市供給有一定影響,鈷市后市供給預期下降,對鈷價存有利好,但嘉能可仍有庫存銷售,鈷礦供給不會出現短缺現象,鈷市上漲動力受限。”
銀河證券研報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車上游資源鈷鋰價格皆已跌至底部附近,需求端上歐洲德國等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額度,供應端澳洲鋰礦山相繼停產,而嘉能可旗下最大銅鈷礦Mutanda也提前1個月關閉。
記者注意到,受硫酸供給不足影響,Mutanda銅鈷礦已于11月26日提前進入維護期。至此,為期近4個月的關礦保價事件正式兌現。根據嘉能可公告的鈷產量計劃,2019-2022年分別為4.3、2.9、3.2、3.2萬噸。顯然,從2020年起的三年,鈷產量出現明顯收縮。
事實上,嘉能可Mutanda銅鈷礦的停產將直接影響全球20%的鈷礦供應。今年7月中旬,國內金屬鈷價格一度跌至20萬元/噸左右,在上述嘉能可停產預期的利好刺激下,8月-9月,鈷價立刻從20萬元/噸的低位一路反彈,一度上沖達到35萬元/噸。
但近期的市場中,鈷價仍難改震蕩下跌的態勢。
生意社數據監測顯示:本周鈷價大幅下跌,雖嘉能可提前停產,但仍難改鈷市疲軟態勢。截止到11月30日,鈷價報價26.08萬元/噸,較上周末(11月22日)鈷價報價均價26.75萬元/噸下跌,跌幅2.49%,較去年同期同比下跌29.55%。
“這個月從市場的采購來看,是‘賣家多,買家少’。不管是上游的原料采購,還是中游的材料采購,訂單非常稀少,已有訂單出現部分取消,造成貨物的積壓,部分產品的報價跌破了成本線。照我們預判,春節前,市場行情不會太好,12月市場,依舊是買家需求表現十分疲軟。很多生產商正在努力去庫存。”卓創資訊鈷行業分析師朱銘哲告訴記者。
在需求端,記者注意到,新能源汽車銷量連月下跌,手機市場遲遲不見利好,這對國內鈷市形成利空沖擊,四季度以來,受下游新能源汽車消費走弱影響,鈷價承壓,從30萬元/噸回落到27萬元/噸。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數據顯示,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萬輛和7.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5.4%和45.6%。1-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3萬輛和94.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1.7%和10.1%。
對此,白家新認為,目前新能源市場仍持續處于退坡后的調整期,疊加二手新能源車的低價沖擊,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不僅較去年同期銷量大幅下滑,且10月份的銷售較9月環比也有所下滑,新能源汽車近期的低迷表現對鈷市利空。
除下游新能源汽車需求進一步下滑外,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不及預期。
中國信通院的數據顯示,2019年10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3596.9萬部,同比下降6.7%,環比下降0.7%;2019年1-10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3.23億部,同比下降5.8%。
“手機銷量的大幅下滑,顯示近期鈷市需求的疲軟,在鈷市供給不變的情況下,下跌壓力較大。”白家新指出。
“5G理性點看,得看一年后5G的普及增量有多少,還有基站的普及建設情況而定,可能它更多的是利好鹽酸鐵鋰,和鈷的相關性不是太大。”朱銘哲表示。
除此外,有鈷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嘉能可的減產并沒有為鈷礦市場帶來足夠信心,鈷下游企業也并沒有足夠的壓力提前備貨。臨近過年了,鈷行業的貿易商們為緩解資金壓力,愿意低價出售庫存鈷,也是近期鈷價持續下滑的原因。
對于后市,有分析師認為“后市鈷價維穩為主,12月鈷價或有小幅回暖。”不過,白家新則認為“隨著嘉能可鈷供給減少的持續影響,和新能源汽車及3C市場的回暖,鈷價勢必上漲,下跌空間有限”。
事實上,對后市持樂觀態度的還有券商機構。來自中信證券的研報顯示,Mutanda停產時間或進一步延長。全球鈷供應收縮趨勢明確,行業供需格局顯著改善,鈷價階段性下跌不改中長期上行趨勢,堅定看好2020年鈷價反彈至35萬元/噸水平。
有媒體援引天風證券有色金屬行業首席分析師楊誠笑的觀點介紹,嘉能可提前關停Mutanda,調控全球鈷供給。電動車真正元年即將到來,動力需求長期可期。5G換機潮,帶來3C需求重回增長。在嘉能可產量調控以及需求拉動下,預計到2020年或將再次出現短缺,目前鈷價仍處于長期歷史底部,嘉能可事件催化下,鈷價有望開啟上升通道。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